分享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八.眼科

 学中医书馆 2019-09-20

八.眼科 

眼睑遮睛(双眼睑下垂症) 

眼眶痛(眶上神经痛) 

眼球震颤 

双眼羞明难睁(角膜软化症) 

视神经萎缩(一) 

视神经萎缩(二) 

暴盲(一) 

暴盲(二) 

暴盲(三) 

食后盲 

青盲(一) 

青盲(二) 

青盲(三) 

雀盲症 

外伤失明(交感性眼炎) 

化学性外伤失明 

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视物不明 

上午目赤 

斜视(动眼神经麻痹) 

双目斜视 

眼球固定直视(颅神经炎) 

复视(一) 

复视(二) 

瞳孔散大症 

眼肌麻痹 

目衄 

眼睑遮睛(双眼睑下垂症) 

[病案]李某,男,30岁。1974年6月17日初诊。阵发性双睑下垂已7~8个月,每

日发作7~8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不等。经五官科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中西药、

针灸、单方等治疗无明显效果。症见双睑下垂,发作时上眼险全部下垂遮腈,强睁眼时

则上唇或眼睑颤抖,眼球上视。清晨必用双手撑开双睑方知天亮。平时视物稍长则畏光。

既往有失眠及慢性腹泻史。眼眶周围发青,舌苔白薄、质淡,脉弦细。 

[治则]祛风通络,除湿化痰。 

[方药]小白附子30克,桂枝9克,白芍15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3枚,川芎

15克,姜制南星9克,钩藤15克,全蝎9克,当归15克。菖蒲9克,僵蚕9克。2剂后症

状明显减轻,药已对症,原方续服二个月而愈。追踪观察五年,未见复发。(见《云南中医杂

志》1980年第4期) 

[评析]本案为双眼下垂,为重症肌无力的一种,是提上睑肌无力,动眼神经提睑肌

枝瘫痪。属中医的“痿证”范畴,本病属肉痿,多由了风、湿、痰等因引起。方中小白

附子、姜制南星祛凤除痰湿定惊:除一般熄风药外,还配以搜剔通络的金蝎,僵蚕等虫

类药,桂枝汤为调和营卫,温经通络,营卫和则风邪自除,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起到“治

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作用。(黄宣能) 

眼眶痛(眶上神经痛) 

[病案]李某,男,62岁。1974年6月24日入院。患者于三个月前自觉戴眼镜后双

眼疼痛,尤以左眼眶为甚,每天自觉于眉心及左眉棱骨位置大痛2~3次,每次约持续

20~30分钟,影响工作及睡眠,以后虽取下眼镜,左眼眶亦疼痛不减。有时伴眩晕、胸闷

或觉口苦,平素喜饮水,大便一日2~3次,舌黯红、苔白滑,脉弦细略滑。曾去某医院检

查诊断为“视神经炎”,给予维生素B1,B12等治疗无效。入院后眼科检查:右眼玻璃

体稍混浊,眼底、血管动脉反光度增强,静脉充盈,动脉:静脉=l:3,未见交叉压迫现

象。眼科诊断为左眼眶上神经痛,眼底动脉硬化。中医诊断为:眉棱骨痛(眼眶痛)。患

者既往有高血压和前列腺炎史。 

[治则]祛风除痰通络。 

[方药]患者初入院时用杞菊地黄丸,并隔天用维生素B12和普鲁卡因作眶上神经穴

位封闭。按此法治疗一月余,收效不显,眉校骨处仍时时作痛,故改用选奇汤和温胆汤加

减。方用羌活9克,防风9克,竹茹9克,枳壳4.5克,橘红4.5克,法半夏9克,茯苓9

克,甘草6克,生地15克,木通6克。服上药后自觉眉棱骨处疼痛逐渐减轻,眩晕胸闷等

症状亦见改善,精神、胃纳转隹。于8月24日出院以后又服原方两月余,患者痊愈,以

后未发。(见《新中医》1975年第5期) 

[评析]眉棱骨疼属内伤头痛范畴,多与痰涎风热郁遏经络有关。清.林佩琴《类证

治裁·头痛论治》谓:“眉棱骨痛,由风热外干,痰湿内郁,选奇汤。”选奇汤组成为:防

风,羌活,黄芩,甘草。本病例在前人治用棱骨痛经验基础上配合温胆汤除痰通络,因患

者有前列腺史,故加用生地、木通清热通便。如此治疗,相互兼顾,疾病治愈。(李祥云) 

眼球震颤 

[病案]苏某,女,35岁。1989年9月20日就诊。半月前因高热入院,经治热退。继

则眼球不由自主地转动震颤,头目胀痛,瞳神散大,视物昏花,眼球胀硬,伴心烦失眠,口

干耳鸣,舌红少津,脉细数微弦。 

[治则]养阴润燥,滋液熄风。 

[方药]白芍30克,生地20克,龟版20克,麦冬20克,鳖甲20克,牡蛎20克,火麻

仁10克,五味子10克,炙甘10克,鸡子黄2枚(另服)。冲剂后减轻,守方加减再10剂

痊愈。(见《湖南中医杂志》1991年第2期) 

[评析]本例热病后伤及肝血肾水,肝肾阴亏,虚火上扰,清窍不利,肝风上旋,则眼

球震颤,以大定风珠功专滋阴熄风,果见显效。(吕志连) 

双眼羞明难睁(角膜软化症) 

[病案]莫某,女,3岁。患儿二月前患麻疹,目赤流泪,眵多,腹泻一日十余次。出疹

期间因忌口,营养缺乏致麻疹靥后,疲劳不堪,双眼羞明不睁,双目薄白云翳,角膜混浊

不清,面唇淡白无华,舌休瘦,舌质淡嫩少苔,脉弱小,指纹淡而沉。 

[治则]健脾养肝,生血明目。 

[方药]番木鳖30克(去净油),党参30克,当归30克,杭白芍30克,白术24克:苍

术15克,葳蕤仁24克,石决明24克,草决明30克,青箱子30克,炒黑豆60克,女贞子

30克,川芎15克,榧子30克(去壳微炒),雷丸15克,使君子60克(去壳微炒),鹤虱15

克,芜荑15克,槟榔30克,甘草15克,上药共研细粉,每包0.6克分装,然后用鲜鸡肝1

个(无时用猪,羊肝均可,每次用30克),洗净切碎,将0.6克药粉撒于肝上,燕熟连肝与

药食完,每日服一次。连服一月,眼逐日睁开,服两个月云翳缩小退薄,三个月视力恢复

正常。(见《李继昌医案》,云南人民出版社) 

[评析]患儿因麻疹病后失调,营养不足,脾虚肝虚。《内经》云:“睛明五色者,气之

华也。”又云:“肝受血而能视。”区患儿脾虚,化生之源不足,精微不足,肝虚则血不荣

目,双目起云翳,角膜混浊不清。今所用药能健脾养肝,生血明目,故连服三个月使双目

云翳退,视力恢复正常。(李祥云) 

视神经萎缩(一) 

[病案]邓某,男,17岁。1980年7月5日初诊。1978年7月为高考苦读三月余,试

毕双目视力突然下降,自觉头晕,双眼羞明,发胀。曾去上海某医院检查:视力左

0.04/0.1,右0.01/0.1。眼底检查:双目颞侧视乳头苍白,黄斑水肿,中心亮点消失,诊

断为视神经萎缩(双),视神经炎(双)。曾用强的松龙、眼宁、毛冬青,针灸及中药等治

疗无效。就诊时患者双眼近于失明(仅有眼前光感),双目发胀,昏花朦胧,眼前有水红色

闪烁感,午后潮热,头晕头痛,苔白,舌点红,脉弦细。 

[治则]滋阴清热,活血化瘀。 

[方药]龟版1.2克,桑椹子12克,生地15克,女贞子12克,早莲草10克,赤芍6克,

红花3克,夜明砂12克,黄精12克,熟地12克。服5剂后诸药增量,龟版用至28克。

共服66剂,视力恢复,左0.7,右0.2,头痛、眼前闪光等症均消失,偶有心悸。原方去熟

地、黄精、桑椹、女贞,加远志10克,五味子5克,丹皮8克,有时加巴戟天、白芍、青

葙子,首乌等。共服药136剂,病愈。1981年7月随访,视力:左1.0,右1.2。眼底检查:

双乳头苍白;(较以前有显著改善),边界清楚,黄斑部亮点小(针尖大),左侧乳头和黄斑

部亮点均比右侧好。(见《江西中医药》1982年第3期) 

[评析]患者为高考苦读应试,视劳过度,阴血暗耗,目精暴虚,日久瘀阻,脉道瘀塞,

阴虚瘀积而致本疾。治疗以滋阴补虚清热,用龟版、生地、女贞、旱莲,熟地,桑椹、黄

精等,并以龟版为君,累积计算全程用龟版达2.6公斤之多。古人云:“久病必有瘀。”

故又加用红花、赤芍以活血化瘀,夜明砂清肝明目。以后根据症情变化又有所加减变化,

诸药配伍,虚实兼顾,标本兼治而病愈。(李祥云) 

视神经萎缩(二) 

[病案]王某,男,40岁。1984年6月3日就诊。患者年前开始头昏头痛,继而双眼

困胀疼痛,视物模糊。曾在当地医院和汉中某医院以“双眼视神经乳头炎”治疗,头昏

头痛症状好转。后又去西安某医院以“继发性视神经萎缩”治疗,视力无明显改善。检

查:视力右眼0.1,左眼0.2,视野缩小。眼底检查,双限屈光间质尚透明清晰,视盘呈苍

白色,边缘不清,周围可见有灰白色陈旧性渗出物。视网膜动脉变细,黄斑部色素不均匀,

中心凹反光点隐匿不清。诊斯;双服继发性视神经萎缩。患者体质较差,面色无华,食

欲不佳,腰膝酸软无力,脉象弦细,尺脉细弱,舌质稍淡、舌尖边有齿痕、苔薄白。 

[治则]健脾助运,滋补肾精,兼养肝通络明目。 

[方药]人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怀牛膝10克,白蒺藜10克,忍冬藤10克,

淮山药20克,焦熟地15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5克,赤芍15克,鸡血藤12克,葛根

18克,升麻6克,甘草6克。针刺:①睛明、火阳、玉枕、肝俞,肾俞、三阴交、神门;

②球后、翳风、风池、关元,足三里、光明、合谷。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一次,每次

留针20分钟。此外还配合应用西药维生素B1、B6、B12烟酸,肌苷等。7月10日复查

视力,右0.6,左0.7,食欲增加,腰膝酸软现象已除,遵上方去人参加黄芪10克,继续服

用。9月2日复查视力,右眼1.0,左眼1.0,告愈。(见《中医杂志》1983年第3期) 

[评析]五脏之精上注于目,故目明而能视。患者脾肾两虚,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

之源,本原亏虚,精傲气血不能上注于目,故双目视物模糊。今用健脾滋肾之品,又养肝

木,使三脏之精水上注于目则目自明矣。(马荫笃) 

暴盲(一) 

[病案]李某,男,60岁。1979年10月5日初诊。五天前有眼黑花乱飞,视物不清,

曾进服西药,非但无效,病反加剧。现已失明,睁眼无力,食少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

萎黄。检查:右眼视力仅为光感,内眼晶体稍混,检查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诊断为玻璃体

积血。舌淡、苔少,脉细微弱。 

[治则]健脾补血,养心止血。 

[方药]党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淮山药10克,熟地10克,酸

枣仁10克,远志10克,陈皮1.0克,地榆炭15克,茜草炭15克,仙鹤草15克,甘草6克,

服5剂症情大减,能看清人的面目。检查:视力0.1,眼底能看见视神经乳头和部分血管

轮廓。原方又服5剂,视力上升为0.5眼底黄斑区能看见轮廓,玻璃体内有无数块物状

飘动。放上方倍黄芪、白术加升麻10克,服5剂,眼底结构已能看清,视力上升为1.0。

上方去炭类药加当归10克,川芎10克,丹参10克,服10剂,玻璃体积血全部吸收,视力

恢复为1.2,病愈。以后随访未见复发。(见《新中医》1982年第10期) 

[评析]玻璃体积血所致暴盲,如若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会遭致终生失明,非同

小可。眼为脏腑气血之结晶,心脾气虚,无以统血摄血所致病变。今患者用归脾汤加减

健脾益气,补血止血,宁心安神,后期又加用当归、川芎、丹参养血活血化瘀,促进瘀血

吸收,而达病愈之目的。(李祥云) 

暴盲(二) 

[病案]郑某,女,15岁。1980午7月4日就诊。患者于1980年3月27日突然双目

失明,3月29日在某医院眼科确诊为“双眼视神经乳头炎合并脱髓鞘”。入院治疗三月

余。疗效不佳。症见患者面色苍黄浮肿,精神萎靡,双眼困疼,视物不清。左侧偏头痛,

伴左半身麻木感,舌淡少苔,脉濡或滑。检查视力:右0.2,左0.1,双侧瞳孔对光反应差。

诊为暴盲。 

[治则]理气止痛,消炎明目,补气升阳。 

[方药]蔓荆子10克,炙甘草6克,升麻5克,白芷10克,柴胡6克,防风6克,黄芪

10克,枳壳10克,陈皮1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白蒺藜10克,桔梗12克,菟丝

子12克,酒军3克,归身15克,盐知母5克,盐黄柏5克。服4剂后,诸症减轻,原方去

白蒺藜,加草决明12克,焦谷麦芽10克,焦神曲10克。再服5剂后,患者气色好转,面

部浮肿减轻,左半身麻木感消失,食欲正常。视力:右0.4,左0.2。以上方稍出入后,又

连服9剂,视物清亮,视力又有上升,但视久则双眼仍有发困和微痛感,舌正常,脉微弦。

改用活血理气。明目,消炎止痛:当归12克,川芎10克,炒生地20克,炒赤芍10克,柴

胡6克,黄芩10克,槟榔6克,木贼10克,桔梗12克,青皮12克,远志12克,白蒺藜20

克,焦麦芽10克,焦谷芽10克焦神曲10克,女贞子10克,楮实子10克,酒军3克,竹叶

芯为引。上方加减连服24剂后,患者面色红润,西医检查,双视力1.2,视乳头稍苍白。

恐视神经萎缩,嘱原方续服20余剂,以资巩固。(见《山西医药杂志》1982年第1期) 

[评析]本案为脾胃蕴热,气机不调,肝郁不舒引起的“暴盲”。治当理气止痛、消炎

明目,但患者脾胃虚弱,故当调理脾胃,补气升阳。为防滋腻品粘滞呆胃,而去党参、白

术,加蔓荆子、防风,以清头目之风热,用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白蒺藜以滋阴明目,

加盐知母,黄柏以引经入肾,泻肝肾之火;桔梗载药上行,使上药上达,下药下行,以各达

病所。最后以活血理气止痛、消炎明目而收功。(黄宣能) 

暴盲(三) 

[病案]陈某,男,24岁。1973年5月就诊。半月前因饮酒醉眠,醒后眼珠胀痛,视物

模糊,次日失明。经诊为球后视神经炎,治疗半月无效。头额胀痛,转眼时剧,泛恶便燥。

检查:双眼仅有光感,瞳孔极度散大,白腈黄浊,面垢,舌红紫、苔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利湿热,兼通瘀阻。 

[方药]葛花20克,茵陈15克,黑山栀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灯芯10克,车

前子10克,蚤休10克,泽泻10克,金线吊白米15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白蔻仁5

克,陈皮5克。5剂后,胀痛减轻,胸畅呕止,视力双眼指数改善。原方去藿香、佩兰、白

蔻仁,继服15剂,视力为0.06,予黄连3克,黑山栀10克,茵陈15克,元参15克,葛根

10克,生地10克,金线吊白米15克,苡仁10克,蚤休10克。服15剂后,视力为0.1,瞳

孔较前缩小,双光反应恢复;头痛,睛胀,胸闷,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细,宜补血生精兼清

余邪,改四物五子丸为汤剂:生地15克,白芍15克。川芎5克,当归15克,五味子5克,

菟丝子10克,桑椹了15克,女贞子15克,苡仁15克,丹参15克,石斛15克,夜明砂10

克。20剂后,再略增减续服三个月,兼服六味地黄丸10瓶,视力恢复(左1.5,右1.2)。

随访七年未复发。(见《湖南医药杂志》1981年第2期) 

[评析]本例为洒毒上攻清窍,湿热瘀阻所致。初用葛花解醒汤清湿热,解酒毒,化湿

浊,降心火,继以四物五子丸养气血,补肝肾,兼清余邪。因肝肾同源、肝藏血,开窍于目,

肾藏精,精可化血,肝肾得养,精血充足,上注于目,故使视力逐渐恢复至正常。(吕志连) 

食后盲 

[病案]马某,男,65岁。1983年10月8日就诊。头晕,目眩,视物不清,两目干涩已

四年多。近一月来食后头晕,视物昏蒙尤为严重。现四天来进食后20分钟视物锐减,伴

复视,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全然不见视物,仅能辨其亮暗,症状持续时间与进食量成正

比,发作时静卧可减轻症状,一般饭后两小时方可逐渐复明。患者平时心悸气急,腰酸乏

力,睡眠欠安。检查:双目外观无异常,双眼视力均为0.6。眼底检查:视网膜动脉变细,

反光性增强,有轻度动静脉交叉症,又有淡黄色胆固醇沉积斑点,脑血流图;上升支时间

延长,流入角变小,顶峰角变钝,重搏波消失,各导波幅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心电图、

血压、甘油三酯等基本正常。舌淡少苔,脉虚细。 

[治则]益气养血,滋阴明目。 

[方药]炙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柴胡6克,葛

根15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木香10克,神曲20克,天麻6克,每日1剂,饭前一小

肘服用,饭后卧养半小时,服6剂后症状减轻。上方去葛根、陈皮、神曲,加构杞子12

克,白芍12克,菊花10克。又服6剂,食后眩晕失明已除。以后在此基础上加减变化又

服6剂,病情稳定。为防复发,上午服补中益气汤,下午服杞菊地黄丸,连服一月病愈。

半年后追访,每日进食450克,食后盲症未发。(见《北京中医杂志》1987年第2期) 

[评析]食后盲,临床少见。因饭后视觉异常,视力急剧下降,相当于西医所称的“饭

后盗血症”。患者病情与进食多少成正比,是饮食之后,食不得化,脾不能运,清阳不升,

气血不上注头目,目不得血养故目盲。今用益气养血、滋阴明目之剂,基本方为补中益

气丸与杞菊地黄丸加减,如此健脾升阳,养血明目,故病愈。(李祥云) 

青盲(一) 

[病例1)钱某,女,47岁。1979年11月24日初诊。患神经衰弱症已三年,二年前因

精神下悦而症状加剧,近半月来两眼视物模棚,且日渐加重,近日来视力降至生活不能

自理,曾去几家医院诊治无效,诊断为“癔病性弱视”。症见头晕目眩如坐舟中,腰膝酸

软,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气短懒言,面色黧黑,脉沉细无力。检查:双眼外观无异常,视

力双0.0l。 

[治则]益火之源,填精补髓。 

[方药]破故纸12克,怀牛膝6克,菟丝子9克,构杞子10克,杜仲12克,淮山药9

克,山萸肉9克,肉苁蓉9克,丹皮6克。服12剂,精神佳,视物转清,睡眠差,故上方去

苁蓉,加炒枣仁9克,硃茯神12克。服30剂,视力双眼均恢复至1.0。以后改服桂附八

味丸,服二个月以善其后。两年后随访,两眼视力均良好。 

[病案2]傅某,女,26岁。1977年10月26日初诊。患者素嗜辛辣食物,数日前大量

饮酒后感两眼不适,头痛且胀,视物模糊,以后视力下降逐渐加剧。去某医院诊治,检查

视力右0.02,左0.1,诊断为“中毒性球后神经炎”,住院治疗数日无效,自行出院要求

试服中药。患者自述头重且痛,胸闷不舒,口干欲饮,形体肥胖,舌红苔腻,脉滑数,诊断

为青盲。 

[治则]健脾化痰,清热凉血。 

[方药]生栀子6克,天花粉6克,葛根12克,陈皮6克,川芎6克,焦苍术4.5克,甘

草6克,神曲9克,柴胡6克,香附7.5克,姜半夏4.5克。服6剂,视力增加至右0.1,

左0.6,经水超前四天行。上方加丹皮9克,共服药32剂,视力恢复至右1.2,左1.5。一

年后随访两眼无恙。(见《山东中医杂志》1983年第6期) 

[评析]青盲一症,外观双限如常人,但视力缓慢下降,甚至失明为其特征,属现代医

学所指的“中心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等疾病。本病发生

在水轮,多因肝肾亏损,日失涵养,或肝气郁结,气血失调,精血不上运荣目;或脾失健运,

湿聚为痰,口久化热,痰火内结瘀阻脉络而致。总之应辨证施治,审症求因。病案1为肾

精不足,髓海空虚,目失涵养,拟还少丹加减,益火之源填精补髓而病愈。病案2为过食

辛热伤脾胃,又加饮酒,湿热湿火搏结瘀塞脉络而致。本方拟六郁汤化裁,健睥化痰,消

热凉血,湿祛痰清,脉络通畅病愈。(李祥云) 

青盲(二) 

[病案]尹某,男,11岁,患儿于四十三天前因吵架而受惊吓,遂抑郁不伸,神志恍惚。

晚间吵闹不易入睡,白,天精神变乏,食欲下降。到第十天突然失明,伸手不见五指,莫辨

昏晓、县医院检查,未发现眼睛疾患,迭经多方治疗无效果。遂转中医治疗。症见面色

红润,两眼外观无异常,舌质淡,苔白腻厚,脉弦。诊为青盲。 

[治则]疏肝解郁,化痰开窍。 

[方药]法半夏6克,茯苓12克,陈皮4克,枳实4克,竹茹4克,木香4克,甘草3克,

香附3克,胆南星3克,菖蒲3克,郁金3克。每日1剂,分4次服。4剂后诸症均有好转,

仍宗前方续服10剂后,双目复明,精神亦佳。(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第8期) 

[评析]本案青盲,系暴受惊恐,恼怒愤愤而起,乃怒恐伤肝胆,疏泄失司所致,郁气

横逆犯胃,津液被熬,结为痰火,痰火上扰心窍,遂致神不守舍:又肝开窍于目,郁气上窜

于目,遂致双目失明。故以温胆汤加胆南星化痰理气,调和肝胃,以香附、木香、菖蒲、

郁金疏肝解郁开窍。(黄宣能) 

青盲(三) 

[病案]刘某,男,13岁。1963年9月11日初诊。患儿四个月前因流行性脑膜炎住

院治疗,住院前视力正常,住院后期两眼视力呈进行性减退。出院后,体温持续于37.5~

37.9℃,胃纳不佳,眼科检查:视力,右侧0.06,左侧0.04;两眼红绿色盲,两眼光觉检

查均为正常的1/16;视野检查,发现右、左眼分别有28和30°的虚性中心暗点;视网

膜中心动脉压,右眼46/74毫米汞柱,左眼48/74毫米汞柱。眼底检查:两眼视乳头均

呈苍白色,边缘尚清楚,生理性凹陷均未见扩大加深。诊断为视神经萎缩。此后虽用中

西药物治疗三个月,但病情继续发展,且已无光感有一个月。初诊时,两目青盲,面色咣

白,毛发不华,身体赢瘦,举止无力。舌质赤,舌苔薄白,脉象芤数。 

[治则]清其余热。 

[方药]竹叶9克,生石膏15克,麦冬12克,大枣5枚,鲜石斛9克,生甘草12克。

服药18剂后,体温正常,食欲增加。舌质红润,脉弦。热象已退,以补气血为主。处方为

生黄芪15克,当归12克,党参15克,云苓12克,生甘草12克,白芍15克,生地18克,

川芎15克,鲜石斛12克,玉竹15克,黄精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每次冲

服磁硃丸4.5克。服药四个月后,患儿面色红润,体重增加3公斤,饭食正常,身体恢复

健康。视力检查:左眼1.0,右眼0.8。又服药两个月后,左眼视力1.0,右眼视力1.2。

(见《中医杂志》1982年第2期) 

[评析]本例西医眼科检查,诊断为视神经萎缩,属于祖国医学的青盲症。《目经大

成》“青盲之症,起则不痛不痒,不红不肿,瞳孔不火不小,目内外并无翳障气色,俨然和

好眼一般,只是不能睹物耳。”儿童在急性热病后,余热未清可患此症,此时虽大病之后

气血亏虚甚为明显,但不宜首先单纯补益。若先行单纯补益,则病不能除,反有敛邪之弊,

应首先清除余热,方选竹叶石膏汤加味,余热除后,始可补益,病愈。(马荫笃) 

雀盲症 

[病案]陈某,女,62岁。患者发病前两天与儿媳吵架,以后多日未食,之后致夜间不

能视物,犹如瞎子一般。病已二月,曾服龟肝油丸及中药治疗无效。 

[治则]平肝健脾,养肝明目。 

[方药]石决明30克,夜明砂30克,苍术30克。煎水两次取汁500毫升,加猪肝100

克,分早晚二次煮服,最后连肝吃尽。服3剂病愈,以后用逍遥丸、归脾丸调理以巩固疗

效。随访三个月未见复发。(见《新中医》1982年第10期) 

[评析]雀盲症又称夜盲症,一般多服用维生素A治疗,但亦有禀赋不足、素体虚弱、

肝肾亏损等病例虽服用维生素A罔效者。本案用“傅氏决明夜灵散”化裁,方中石决明

平肝潜阳,滋阴明目,夜明砂清肝活血,苍术健脾燥湿,能输精注目以复明,猪肝能补肝

养血明目。患者年逾花甲,家务劳累过重,又争吵郁怒,七情饥劳之伤,致肝脾肾受损,阴

阳不调,血不养肝而发本病。今用本方可平肝健脾,养肝明目,故而病愈。(李祥云) 

外伤失明(交感性眼炎) 

[病案]彭某,男,29岁。1973年12月15日就诊。因右眼被牛角刺伤失明月余,左

眼羞明流泪,视力突降五天。伴口苦咽干,便秘。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0.06。右下睑

内侧有弧形疤痕,眼球内上方有弧形白睛伤口,并有色素膜在白腈(球结膜下),眼球变

小变扁,黄仁脱落。眼内一片黑不能详查。左眼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羊脂状沉着物,黄

仁暗赤,瞳仁缩小,眼底无法看清。舌红、苔黄,脉弦数。诊为交感性眼炎(右主交感眼、

左被交感眼)。 

[治则]清肝胆热,祛风散邪。 

[方药]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生地10克,泽泻10克,木

通10克,当归10克,车前子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银花20克,蒲公英20克,生

石膏20克,大黄15克,芒硝15克,甘草5克。双眼结膜下注射强的松龙,滴1%阿托品液

散瞳。服药5剂,便通症减。原方先后去芒硝、大黄、龙胆草、银花,蒲公英、石膏,加

黄柏、知母、玄参,麦冬,花粉、熟地等。共服35剂。左眼视力恢复到1.5,右眼0.02,

加镜+9.00,D.S可增至0.2。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调理月余,停药观察。今已十二年,未

复发。(见《辽宁中医杂志》1986年第9期) 

[评析]交感性眼炎是眼外伤的严重并发症,威胁双眼视功能。辨证多认为系肝胆火

旺,给予清泻肝胆之火的方药,并结合早期局部散瞳,既防止瞳仁干缺,又能提高疗效。

若初起局部炎症反应剧烈,可在结膜下或球后注射皮质激素,必要时还应口服或静滴。

病情控制后立即稳妥地减少激素用量,直至停用。长期使用激素极易导致气阴两虚或气

虚挟湿,这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表现,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适当加用益气养阴或健脾

化湿药。至于免疲抑制剂(环磷酰胺、氨甲嘌岭、6—巯基瞟岭等),由于其本身毒副作

用较大,又非特效,故主张不用。关于受伤眼的摘除,目前意见尚不一致。若受伤眼遭受

严重毁坏,视力已无光感,估计无法恢复则应摘除。若尚存光感或有部分视力,则不宜轻

率摘除,(马荫笃) 

化学性外伤失明 

[病案]马某,男,18岁。1973年3月4日就诊。因石灰桶倾倒从头顶淋下灼伤右眼,

当晚即发烧头痛,右眼剧痛,胞脸焮肿灼痛,辗转难眠。送郑州市某医院治疗两月多,肿

痛消失,但右眼失明。症见右眼球表面全混浊呈一片灰白色,分不清黑白睛,仅有光感,

近处亦不能辨认五指。诊断:右眼角膜、球结膜化学性外伤伴失明。 

[治则]活血化瘀,疏风调肝,退膜散翳。 

[方药]三七粉6克(分冲),当归15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蒲公英20克,草决明

24克,刺蒺藜12克,桔梗12克,瞿麦12克,木贼草9克。服10剂后病眼光感日增,此间

曾感病眼发痒可忍。加琥珀6克,蝉蜕9克,服18剂后黑白睛基本分明,近处能见人面

部及五指。加蔻壳9克,服10剂后白膜状伤痕显著变薄,能吃力地辨认报上字迹。上方

加柴胡12克,青皮12克,夏枯草12克。宗此方服至5月底,翳膜状伤痕消失,视力复至

伤前,欣喜返家、于1975年参军。(见《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0年第3期) 

[评析]“五脏六腑之精气皆能上注于目”。此精即濡养眼目之脂膏,随气血运行上

注而养目。黑睛属肝,白睛属肺。患者眼球表面被碱性物烧灼,脉络受伤,瘀血阻滞,脂

膏凝聚,以致失明。故从络伤血瘀,脂膏凝聚及肝肺两经着眼,投一派活血化瘀、疏风调

肝、退翳之品,更用蒲公英清热解毒,以预防瘀滞化热之变,并以蔻壳辛散之品助化瘀退

翳之力,促进脂膏吸收,翳膜退尽而痊愈。(马荫笃) 

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视物不明 

[病案]纪某,男,18岁。因发热腹泻,服氯霉素后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进某医院住

院治疗九个多月,用各种中西药物输血等无好转。继又并发视物不明,眼科检查为眼内

出血,继续在内科治疗无效,检查:视力右眼光觉,左眼眼前数指。裂隙灯下,眼内玻璃

体高度混浊,呈云雾状,并见机化及积血,眼底看不清。指压;右眼球软,左眼眼压正常。

面睑虚,咣白,唇淡,舌质淡质胖,脉细,头晕乏力耳鸣,心悸纳少畏寒。西医诊断:两眼

玻璃体积血,右眼视网膜剥离。中医认为:症属青盲。 

[治则]温补脾肾为主。 

[方药]鹿角9克,党参15克,龟版12克,紫河车9克,阿胶9克(烊冲),甘草6克,

陈皮6克,云南白药3克(另吞)。服10剂后,精神好转,但仍视物不清。予原方加减续

服一个月后,病情好转,左眼视力进步。血象检查:全血细胞明显增多。再予原方治疗

六个月后检查,右眼视力同前,左眼视力增进至0.04,近0.4眼底枚查:右眼晶状体后囊

轻度混浊,玻璃体积血吸收、机化,眼底部隐约见到视网膜剥离,左眼玻璃体出血吸收,

混浊减少,眼底较清楚见到视神经乳头色泽较淡,网膜血管较细,下方见到范围较广之

灰白色机化及陈旧病灶,黄斑中心反光消失,见陈旧性渗出,血象检查基本正常。为巩固

疗效,嘱轮换内服还少丹、人参养荣丸、杞菊地黄丸等。随访三年,身体健康。1980年

8月检查:右眼晶状体全混,左眼视乳头色淡,网膜血管细,部分闭塞,有白鞘,黄斑部陈

旧性病灶,中心反光不明显,下方网膜见大片灰白色病灶。视力左眼远0.2,近1.0。目

前已能工作。(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第7期) 

[评析]本案报据中医辨证为脾肾不足,气血两亏。用血肉有情之品益气养血,补益

脾肾,目得血养,病愈。(黄宣能) 

上午目赤 

[病案]米某,男,14岁。1976年6月就诊。半年来,每日清晨开始,两目红赤,目珠

发困,视物模糊;中午后,眼睛红赤全退,视物亦清,逐日如此,不稍变化。经眼科检查为

慢性结膜炎,经中西药如泻白散、龙胆泻肝汤、荆防、桑菊等治疗无效。舌淡、苔白,

脉略沉。 

[治则]辛温回阳。 

[方药]白术9克,白芍9克,附子9克,茯苓9克,生姜9克,细辛3克,服2剂后痊

愈。随访四年未发。(见《浙江中医杂志》1980年第4期) 

[评析]《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上午为阳气

用事之时,所发之病,非阳气之太过。即阳气之不及。本例患者舌淡苔白,脉沉,每天上

午目赤,上午为阳气用事,此时发病结合脉症,乃属阳虚。故用真武汤回阳,仅2剂而愈。

(吕志连) 

斜视(动眼神经麻痹) 

[病案]傅某,男,28岁。1979年6月18日初诊。右眼不能睁大及外斜视四十余天。

患者两月前右眼因视神经萎缩在某医院诊治,球后注射肌苷,在第四次注射后,当时感

眼胀,次日不能睁大,并出现外斜、复视、头昏及恶心,曾用维生素Bl、B6、B12、菸酸

及针灸治疗月余,症状未改善。检查;视力右0.1,左1.5,右上睑不能完全睁大,上睑遮

盖瞳孔上方一半,平视睑裂宽右4,九9(毫米,下同),上视右5,左11,下视右2,左3,右

眼视轴向外侧斜,角膜映光法测约15°,斜视尺测3毫米;眼球无突出,运动向上,向下、

向内受限,向外运动自如。角膜透明,知觉略减退:前房正常,瞳孔中度扩大,直径4毫

米,对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晶状体、玻璃体透明,眼底视乳头境界清,色苍白,中央

静脉轻度扩张,动眼正常,视网膜反光稍强,未见出血及渗出物,黄斑区中心凹反射略暗,

周围少量色素。眼压站测正常。左眼无特殊。全身检查无特殊。新斯的明试验一小肘

内症状无改善(排除重症肌无力症),白细胞9.1×109/L(9100/立方毫米),中性69%,淋巴

31%。诊断为右眼外伤性动眼神经完全麻痹,右眼单纯性视神经萎缩。 

[治则]祛风通络,活血化瘀。 

[方药]生黄芪120克,归尾6克,赤芍5克,地龙3克,桃仁3克,红花3克,川芎1.5

克。服5剂,右限睑裂上午稍能开大,眼球仍受限。服10剂,眼裂可睁大7毫米,眼球内

转稍可活动。服17剂,两眼睑大小相等,已能完全睁大,眼位仍轻度外斜,仍有复视。视

物距离较前靠近,眼上下视运动自如,无复视,内转稍受限,瞳孔仍中度大。服23剂,两

眼睑及眼球运功功能恢复,复视消失,视力仍右0.1,左1.5。继续服药5剂,以巩固疗效。

随访六个月,睑及眼球运动自如,无复视,瞳孔较左稍大,直径2毫米,视力0.1。(见《中医

杂志》1993年第3期) 

[评析]眶内出血或神经损伤的吸收缓慢,因眶内脂肪的毛细血管供给较少,另外眶

内压力增加后,毛细血管的扩张度受到限制,所以吸收和恢复缓慢,甚至很难恢复。中医

认为外伤属风邪,本案方选补阳还五汤,有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之效,故对本病的治疗起

积极作用。(马荫笃) 

双目斜视 

[病案]陈某,女,30岁。1978年7月26日初诊。患者于1978年5月第三胎生育后

行输卵管结扎术,术后当天下午即恶寒,要求穿厚衣,继之双目呆瞪向右斜视,不能转

睛。夜眠欠佳,纳食尚可,二便正常。经中西药和针灸治疗已五十八天未效、来诊时适

值盛夏,尚着厚衣,神志清楚,对答如常,双目向右斜视。舌质红,尖更红、苔薄微黄,脉

微数。 

[治则]安神,缓急,熄风法。 

[方药]龙骨30克,滑石粉30克,赤石脂30克,紫石英30克,牡蛎30克,寒水石20

克,桂枝6克,干姜3克,大黄3克,甘草4克。5剂。药进2剂症已若失,举止若平人,(见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第5期) 

[评析]病起于输卵管结扎术后,手术部位为肝经所过,肝经络阴器而行少腹,肝主

筋,开窍于目,因患者为肝郁之型,由于手术牵拉,筋脉拘急所致,盛夏厚衣,系阴阳失调

之故。本案方选风引汤主之。方以桂枝入肝温散寒邪,以其木郁而达之,干姜助桂枝之

辛温,宣通络脉,紫石英重以祛怯,以收心神;龙骨、牡蛎敛浮越之阳,安魂定惊,赤石脂

助牡蛎安静,甘草和中;大黄、滑石粉乃病在上取之于下之意。药已中病,故2剂而愈

也。(黄宣能) 

眼球固定直视(颅神经炎) 

[病案]张某,男,8岁。1978年8月23日入院。患儿因顽皮,其母用手打患儿之头

枕部,随之哭叫并述双目模糊伴复视,因饮食如常未予重视。五天后病情加重,精神不振

呈昏睡状,头痛,头晕,呕吐,经对症处理后头痛减轻呕吐止,但眼球固定不能向各方面

转动,上眼睑阵发性下垂。检查:两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消失,诊断为Ⅲ,Ⅳ,Ⅵ颅神经

炎。经用抗生素.强的松等治疗月余收效不显,于9月25日请中医会诊。舌黯红、苔薄

白、脉弦细。 

[治则]益气活血,滋补肝肾。 

[方药]党参9克,热地15克,丹参15克,红花9克,川芎6克,赤芍9克,栀子9克,

丹皮6克,甘草6克。服10剂,眼球转动灵活,眼睑下垂已纠正,视力恢复至1.0,眼肌各

运动均部分恢复。效不更方,又服原方3剂,病愈出院。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见《新中

医》1982年第9期) 

[评析]双眼目珠不能转动,属祖国医学“睊目直视”范畴。《审视瑶函》日:“直视

者,视物目睛不动是也,若目动者非直视也。”患儿枕部被打击,内仿血络,瘀而不行,致

阴精不得升运,目失所养故视物不清,眼睑下垂为气虚下陷之征。肝开窍于目,故用益气

和血、滋补肝肾之剂,使气足血沛,阴精得充,双目得养,故病愈。(李祥云) 

复视(一) 

[病案]孔某,男,26岁。1979年2月28日就诊。因是饲养员:每日凌晨起床喂牛。

现感头痛头晕,右侧头部发木,渐感右上眼睑不能抬举,右眼内斜,视一为二,伴恶心呕

吐已二天。检查:右眼珠向内侧偏斜30°,不能向外侧转动。苔白厚,脉沉缓。 

[治则]祛风散寒,益气和血 

[方药]羌活9克,白附子9克,防风9克,秦艽12克,细辛2克,全虫9克,蔓荆子9

克,黄芪12克,当归9克,赤芍9克,甘草3克,生姜9克。服6剂,症状大减,有时看物

仍为双影。上方去细辛,生姜,又服6剂,视物如常,右眼球已能向外侧转动,头部右侧仍

时有木服感。上方加力参6克,川芎9克,服3剂病愈,一年后随访未再复发。(见《山东中

医杂志》1982年第2期) 

[评析]视一为二又称“复视”、“视歧”,以眼球向一方或多方运动受限,伴有上睑

不能抬举,头晕头痛,眼珠偏斜为特征。《灵枢·大惑论》曰;“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

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

精,其精所中,……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今患者凌晨起床喂牛,感受风邪,

风寒之邪中于脑项,伤害了目系,精气因之受阻或耗散。故治疗祛风散寒活血,待寒邪祛

再加用力参,川芎益气活血通络,病愈。(李样云) 

复视(二) 

[病案]王某,男,28岁。1963年8月19日初诊.自1957年间出现复视,视物均为双

影,目模糊不清,经治疗未效,脉弦,寸盛直上鱼际。 

[治则]平肝降逆,佐以明目。 

[方药]旋复花9克,代赭石20克,半夏9克,川椒6克甘草4克,石决明20克,夜明

砂9克,茺蔚子9克,白蒺藜9克,杭菊花9克,生黄芪9克,生石膏15克。服8剂后,能

看清书本上小字,但不能持久。至10月14日,视力完全恢复正常。1964年2月间复视

又微发,且合并眼睑下垂,难以睁开。仍以原方出入,重用黄芪。治三个月而愈。现已半

年,体健。(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8期) 

[评析]肝开窍于目,肝气上逆,肝木火旺亢盛,乃见头晕目眩复视,咽干溲赤之象。

故拟平肝降逆,清火明目之法,用旋复花代赭石汤治疗,药症合拍,收效甚捷。(黄宣能) 

瞳孔散大症 

[病案]周某,女,23岁。1963年5月8日初诊。因测图绘样,用目用脑过度,常头目

胀痛,眩晕阵作,夜晚多梦,口苦咽干,低热盗汗,双眼流泪。近半月来,视力明显减退,视

物模糊,细字看不清,时为忧虑,诊察瞳孔散大如黄豆大小,询月经来潮量少,色黑夹块,

去冬小产,迄今未孕。舌红、苔少,脉细尺弱。 

[治则]滋阴涵木,补益肝肾。 

[方药]熟地黄20克,山萸肉20克,淮山药10克,茯苓皮10克,建泽泻6克,粉丹皮

10克,女贞子15克,早莲草12克。连服12剂,瞳孔较前收缩,视力增强,头目胀痛仍在,

为阴虚肝气不调。原方加夏枯草、香附,再进6剂,瞳孔、视力均恢复正常,余亦随之而

减,更用逍遥散,四物汤,以补血调经,(见《黑龙江中医药》1983年第3期) 

[评析]本病有内外因不同,故治疗当分虚实。一般由于外因而病又初起者,则多属

实热,风热上攻,治宜散风清热,平肝潜阳,如防风、菊花,石决明、白蒺藜、黄芩、栀子

之类,病程日久,反复发作者,则多属虚症,肝肾阴虚,治宜滋阴涵木,补益肝肾,可选用

明目地黄、补心丹、六味地黄之属。本例是由于用目用脑过度,导致肝肾亏虚,古人说:

“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眼睛之所以能视万物辨五色,有赖于五脏六腑之精

气上行灌输,若当精气不能上荣于目,就会产生模糊不明和内障、瞳孔散大等病变,法当

滋补肝肾,益精气为治。(马荫笃) 

眼肌麻痹 

[病案]杨某,女,43岁。1981年9月4日就诊。患者一个月前出现两眼复视,右眼

球转动不灵活。二十天后,上睑下垂不起,饮食、睡眠如常,二便正常,眼部检查;视力

右0.9,左1.2。右眼上睑下垂不举,下睑闭合无力,眼球外斜约5°,向内、向上、向下

均不能转动,结膜轻度充血,角膜清,瞳孔较左侧大,眼底镜检正常。诊断:右眼肌麻痹

(上提睑肌、下眼轮匝肌和内,上、下直肌、瞳孔括约肌麻痹),第Ⅲ、Ⅷ颅神经受损。

舌质黯红无苔,边有齿印,脉弦细无力。 

[治则]祛风活血,益气养阴。 

[方药]羌活10克,防风6克,荆芥10克,白芷10克,细辛3克,当归10克,川芎10

克,桂枝6克,党参10克,连翘10克,生地15克,肉苁蓉15克,生姜5克,大枣6枚。右

太阳穴贴拔风膏(红蓖麻仁100克,川乌5克,草乌5克,冰片2克,麝香2克。将川乌、

草乌烘干碾为细末,和冰片、麝香共研成粉,与蓖麻仁共捣如泥,装瓶备用,用时将药物

摊在3×3厘米麻纸上,外贴),隔日更换一次。3剂后,右上睑已能向上微举,眼球转动稍

有改善。继服至23剂后复诊:右上睑上启正常,下睑闭合良好,睑裂左右等大,眼球向

上,向内、向下,向外运动自如,两眼瞳孔等大,对光反应灵敏,复视消除,眼肌功能完全

恢复正常,头及眼部均无不适。视力右1.5,左1.5。历时一个月,痊愈。随访一年,一切

止常。(见《中医杂志》1983年第3期) 

[评析]眼睑下垂多出脾虚正气不足所致(眼睑属脾),故多用补气健脾之品治疗。本

例结膜充血,齿龈舌则知有瘀血,阴伤,故用祛风活血汤加养阴之味,阴盛气复而病愈。

(马荫笃) 

目衄 

[病案]彭某,男,46岁。初患伤寒,达经数医误治后,继而出现双目大眦血液沁沁而

山,长流不止。伴见胸闷,口渴,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通腑泄热。 

[方药]大黄15克,生地15克,栀子12克,黄芩12克,芒硝10克(化服),甘草5克,

茅草根50克。2剂即瘥,续服六味地黄丸善后。半年后访,康复如故。(见《辽宁中医杂志》

1989年第8期) 

[评析]此例因患伤寒医治不瘥,寒邪化热迫血妄行,灼伤脉络而致目衄。病在上而

治其下,用大承气汤加味治疗,使热得以下泄。恰如釜底抽薪,不治血而自止,此谓“上

病下治”也。(马荫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