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95课-2019.09.17影像学习群集锦 第58天

 zskyteacher 2019-09-21

每次大家在阅读文章前,请花两分钟看看视频吧

一份公益,一份感动

女,64岁,因反复头昏2个月余,加重1天入院,偶有呕吐症状。

病灶位于右侧小脑靠近桥臂处,形态欠规则,T1WI呈稍低信号(图1),T2WI呈稍高信号(图2),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图4),ADC值减低(图5),FLAIR示病灶周围可见片状水肿带(图3);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邻近右侧小脑见条纹状强化,桥脑右前侧亦见条状强化灶(图6)。

手术所见:右侧小脑邻近桥臂处可见病灶,呈淡黄色,质地偏韧,血供不丰富,与周围边界不清


病理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


是指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和脊髓的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90%以上PCNSL患者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少数为T细胞(2%)、Burkitt、淋巴母细胞和低度淋巴瘤。

常见于额叶,基底节区次之,脑干及小脑比较少见。


典型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 图呈低信号,增强MRI常表现为均匀明显强化,典型者可出现“握拳征”、“尖角征”、“肚凹征”等。


鉴别诊断

脑梗死:脑梗死常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急性期脑梗死DWI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常不强化,少部分呈脑回样强化。

转移瘤:多数非出血性转移瘤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常位于皮质或皮髓质交界区,有原发瘤病史。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小结节,大水肿”,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

胶质瘤:大多位于深部髓质内,常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可明显强化或不明显强化,周围水肿程度与病灶恶性程度相关。

女,64岁,腹痛、恶心、呕吐、纳差

胰头癌

女,67岁,查体发现纵隔肿物

胸腺瘤B1

女,25岁,发现右臀部肿物4个月。

查体:右臀部距肛门约5cm 处触及一质韧肿物,无压痛及波动感

CT平扫:盆腔一巨大不均匀稍低密度肿物,CT值35HU,边界尚清,向下延伸至右侧臀部皮下,子宫受压向左上方移位,膀胱向前下方移位,直肠向左移位。

MRI平扫:肿物呈T1WI低信号(图2),T2WI呈不均匀高/低信号(图3),矢状面T2WI显示头端与骶骨相邻,尾端达臀部肌肉(图4),DWI为不均匀高低信号(图5)。横轴面增强T1WI示平扫T1低信号、T2稍低信号区域强化(图6),肿物呈分层状渐进性强化(图7)。

手术所见:

肿物位于盆底右侧,并延伸至右侧臀部,大小为20cm×15cm×8cm,质韧,色黄。


病理诊断: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

在WHO2013年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属于“不能确定分化的肿瘤”,称深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 是一种罕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具有侵袭性,易复发,有一定

影像学特征。

 多见于中青年妇女,40岁以上较多,男女比例为1:6。女性多发生于盆腔、会阴、阴道、臀部等处;男性者见于阴囊、睾丸、附睾、腹股沟区、精囊等。肿瘤较小时无症状,较大时压迫邻近器官如膀胱、直肠、输尿管、子宫时出现排尿困难、慢性疼痛、痛经等症状。

肿瘤大小1~60cm,多为8~20cm。病理学上肿瘤有包膜或部分包膜,形态多样,呈球形、半球形、哑铃形和不规则形。大多数肿瘤分叶,浸润性生长。

AAM 局部复发率高,约为25%~47%,5年复发率约85%,远处转移罕见。由于AAM 位置深在,早期很难发现。


CT显示为等或略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含有粘液样低密度区及部分实性成分,增强可见明显血管样强化以及漩涡状或分层状延迟强化。MRI能更好提示其成分特点。与肌肉相比,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与肿瘤含有较多水分和粘液样基质有关,涡轮状T1及T2低信号条带可能是血管纤维基质。DWI低信号、ADC高信号,高ADC 值代表细胞间变少,提示肿瘤恶性度低。动态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分层漩涡征为其特征。


鉴别诊断

①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瘤体较小(<4cm),位于浅部软组织,呈均匀、显著强化,缺乏分层结构。

②黏液瘤:血管极少,多发生于年长者,主要位于股部及大腿,与邻近组织有分界,信号均匀,增强后可见不强化的囊性区域。

③黏液性纤维瘤:T2WI可见靶征,即周围高信号(黏液样基质)和中央低信号(纤维状胶原组织)。

④黏液性平滑肌瘤:T2WI呈低信号,与本病T2WI高信号不同。

⑤浸润性血管脂肪瘤:好发于股部,界限不清,肌纤维间有大量成熟脂肪细胞浸润。

 总之,中青年女性患者在盆腔、会阴、阴道等处出现无痛包块,影像学显示渐进性强化及分层漩涡样表现时应考虑到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可能。

女性,52岁,右上腹疼痛1月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