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片时间】第0477期: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影像吧 2017-06-21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临床资料】

男,44岁,左颈肿物3年余,无头痛,涕血。查体:鼻咽、口咽、下咽未见肿物,右扁桃体Ⅱ度肿大,左颈肿物约6cm×5.5cm,质中,固定,边界不清。

图1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A. T1WI横断面;B. T2WI横断面;C. T1WI矢状面;D. T1WI冠状面;E. T1WI增强横断面; F.压脂T1WI增强矢状面;G. T1WI增强冠状面;H. HE×20
【影像学表现】

左侧颈半棘肌、头半棘肌、斜角肌之间可见一梭形软组织影,约50mm×45mm×74mm,边界尚清,信号不均匀,其内可见流空血管影。在T1WI上呈稍高信号混杂少许高、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混杂低信号。T1WI增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增强扫描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左侧C3、C4椎间孔似可见增宽,可见软组织影填充,增强扫描可见强化。余头颈部未见异常信号及强化灶(图1)。

【病理】

镜下见瘤细胞呈梭形,形成较多的脉管样腔隙,核有轻度异型,可以找到核分裂,病变诊断为血管源性肿瘤,考虑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分析与讨论】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 EHE ) 1982年Weiss和Enzinger首先描述并命名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并被确认为中间性血管肿瘤,2002年WHO将其列入恶性脉管瘤。此肿瘤临床上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主要见于中年女性,其病因不明,可能与口服避孕药及孕激素失调、乙型肝炎(HBV)病毒感染有关。多发生于四肢及躯干深部或浅表软组织,也可见于肺、脑、肝、淋巴结、小肠、脾脏等处,尚有报道发于乳腺、骨、颌面部和牙龈者。影像学诊断要点:CT多表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钙化少见,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MRI平扫T1WI与T2WI均为不均匀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和血管流空效应。EHE临床确诊常依赖于病理诊断。主要的病理表现为瘤细胞呈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聚集成群,呈巢状、索条状不规则形排列,分布于黏液间质中;胞质内可见印戒状空泡,有时空泡内可见红细胞或其碎片,这种单细胞原始管腔结构是血管内皮细胞瘤的特征;间质可见显著或少量黏液样变或玻璃样变;少数病例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出现局灶性出血、坏死,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深染,易见分裂象。免疫组化CD34阳性率较高。EHE无特异性治疗,一般性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但术后复发率10%~20%。由于疗效不明确,许多患者不经治疗也可以带病生存很多年。

【鉴别诊断】

①神经鞘瘤:CT表现为肿物边界清楚,密度低于肌肉,可均匀或不均匀,偶尔可呈囊状,增强扫描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为均匀强化。肿瘤内如有坏死、出血及胶质性退行性变则信号不均匀。②神经纤维瘤:大多为实性,但也可见中央为单发或多发囊性改变。CT常表现为卵圆形或梭形的肿块,肿块为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或强化不明显,部分可见到内部边缘模糊的云雾状强化。MRI示在T1WI上与肌肉等信号,在T2WI上可以因周边黏液性间质而致高信号环,中央则因纤维组织所致低信号,也可以为不均质的高信号,增强扫描为较均匀强化。③滑膜肉瘤:生长迅速或晚期的肿瘤多侵犯周围组织结构,境界不清楚,MRI上表现为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肿瘤出现出血、坏死或钙化,则信号明显不均匀,边界不规则,部分边界可不清楚,邻近的肌肉水肿和破坏浸润在T2WI上呈高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