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语用的小学说明文教学探微

 GXF360 2019-09-22

“语文味”是阅读教学课堂的灵魂,是语文课堂的本色。说明文叙述简洁,但由于语言缺乏感染力,在表达上重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性质、成因及作用等,强调识别、了解、应用,缺少趣味。本文倡导教学中应立足文本特质,充分发挥教师课堂调控的机智,化“无趣”为“有趣”,聚焦语用,在读、说、品、练中言意兼得,打造“大道至简”的说明文课堂教学,让说明文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散发出浓郁的语文味。

上出语文味一直是语文课堂的追求,有语文味的课堂也理应成为语文课堂的本色。

说明文体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语言准确精练、结构清晰缜密、内容具有高度科学性,与其他文体风格有较大区别。说明文教学,教者若缺乏文体意识,处理不好科学知识、说明方法与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把传授科学知识作为主要学习目标,而忽略了承载知识的语言与表达方式,结果是内容落实了、说明方法讲透了,但语言没味了、情感游离了。把说明文上成“科学课”,荒了“语文”田,肥了“科学”园,沦陷在“科普”的沼泽中无法自拔,必上不出语文味。

何为语文味?语文味教学法创立者程少堂教授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人生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1]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说明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缺少生动活泼的描述、意境优美的语言,远不及其他体裁的文章形象生动。但说明文的应用极为广泛,和人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密切相连,其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或介绍神奇的自然景观,或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或介绍有趣的动物、植物,或介绍各地的民风民俗,知识性和科学性极强。说明文是学生认识、探求未知世界的一个窗口,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会用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和t检验,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大多喜欢叙事性强的文章。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小学生一般阅读兴趣不高。学生不乐学,教师往往也不乐教,甚至有教师认为,说明文除了说明方法没有什么可教的,忽视了语文味挖掘的说明文课堂教学平淡枯燥、味同嚼蜡。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所见、所思、所得,尝试探析如何让说明文教学变得有“趣”有“味”。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的标准;首次发病且病情稳定;患者和家属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以及严重失语、精神、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 。其中,参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2~80周岁,平均年龄(60.6±4.5)周岁,平均高血压史(7.3±4.7)年;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9~81周岁,平均年龄(62.7±3.4)周岁,平均高血压史(8.6±3.9)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一、趣味教学,幽默点染调出“味”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对所学材料的兴趣。”[2]说明文在表达上重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性质、成因及作用等,故语言上注重准确性、科学性,使其显得比较抽象、枯燥、缺少趣味,但它所蕴含的科学真知对小学生还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的。如果教师善于挖掘说明文的趣味因子,说明文教学也可以洋溢浓浓的语文味。

案例一:《新型玻璃》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夹丝网防盗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时,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笔者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师:(故意压低嗓门)在一个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黑影蹿进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盗取展览柜中的字画,当他手中的玻璃刀刚触及到展柜的玻璃,院中便响起急促的报警声,警察赶来,小偷被抓住了。(故作玄虚状)同学们,是谁发现了小偷报的警?

生:(一时思考无果)……

师:(稍作停顿后)谁也不会想到是(故意拖长声音)——玻璃!对,是玻璃,这是一种新型玻璃!请跟着老师写课题:新——型——玻——璃,注意“型”第四笔要短一点,给下面的“土”腾点地儿;“玻”的最后一笔捺要有“脚”,写长一些,才会显得有精气神儿。

教师用语言改编了文本表达使其成为一个故事,设置了悬念、创设了情境,教师用幽默、风趣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带着一种好奇和愉快的情绪走进文本,教学就在这种有趣的氛围中开始。这样的导入设计是教者对教材的精准把握、对学情的准确分析、对课堂调控的自信驾驭的体现。妙趣的故事、重点笔画的书写提示无不透着浓浓的语文味儿,幽默点染的说明文教学充满灵动。

二、立足文本,言意兼得生发“味”

阅读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还要兼顾语言文字的训练,即通过引导学生扎扎实实进行语用训练打造言意兼得的语文课堂。

言意兼得,就是一种教学元素的重新检索取舍,从“内容理解”走向“语言习得”,阅读教学既要入乎其内得其“意”,也要出乎其外得其“言”[3]“言意兼得”的阅读教学,就是聚焦文本中“言意兼得”的语言训练点,让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段话都能释放出独特的语文味儿。

如何把说明文中貌似深奥或远离生活的内容讲解得深入浅出、甚至是妙趣横生,让学生在“大道至简”的教学中既“得意”又“得言”呢?笔者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巧设过渡,“说”出语文味

说明文语言严谨、客观、平实,但细品之不难发现字里行间也流动着情感的因素。善于发现和挖掘文本暗含的情感因素,适当的加以拓展发挥,可以设计生成弥漫浓浓情感氛围的教学情境,以此增强说明文教学的感染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教学充满语文味。

截至目前,项目区水资源论证工作成效显著,为项目区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增强了项目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双赢。此外,作为一项重大系统工程,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工作的实施,探索了农业灌溉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技术政策与管理经验,为加强全国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管理闯出了一条新路。

案例二:《音乐之都维也纳》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兼具散文性质的说明文。文本的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明快。

针对这类兼具散文特质的说明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渡语的设计上下足功夫,从而弥补说明文文学性不足的特点。以课始、课中为例,笔者是这样设计过渡语的:

读了以上的话,我们会产生许多感想和联想。请你以“写给2035年”为副标题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1)课始。在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奥地利版图后,笔者这样过渡:从地图上看,奥地利版图形似一把小提琴,这似乎在告诉每一个人,这个国家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 首都维也纳更是集中展现了音乐之都的独特个性。这节课让我们乘着语言文字的翅膀,开始我们的维也纳音乐之旅吧!

养路机械的保养与维护是设备点检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应用要点。在现阶段具体的点检实施过程中,已经开始使用科技化的检测设备进行具体的检测,并通过网络的应用将养路机械的故障问题上传至特定的维修平台中,进而安排专业的维修人员对养路机械的故障进行及时维修。该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养路机械的保养与维护的效率,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养路机械出现故障,进而促进铁路运输的正常运行。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用一条一面标有刻度的10cm游动标尺,两端分别表示“无痛”(0)和“最剧烈疼痛”(10)。患者面对无刻度的一面,将游标放在当时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部位,医生面对有刻度的一面,记录疼痛数值。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

(2)课中。在引导学生通过抓第2—4 各自然段的中心句了解维也纳的音乐发展史、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等皆与音乐密不可分后,接着用以下的过渡语引入对第5—7 自然段的学习:是啊,音乐成为这座城市的灵魂,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每一户人家,都沐浴在音乐的芬芳里,月色如水、花香四溢、乐声悠扬,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奥地利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成为世界各地音乐家们向往的圣殿。

以上的教学案例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渡语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引领着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维也纳特殊的文化气息,使学生在音乐的情趣中充分感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萌生出对这座充满特殊魅力的城市的赞美、向往与热爱。这样的教学语言似拨动学生心弦的音符,极易引发共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教出了兼具散文特质的说明文该有的语文味儿。

2.抓住文质,“读”出语文味

“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充分地读是学生感知内容、获得知识、习得方法、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么忽视关注文体、不顾教材特点,一味追求“有感情地读”;要么干脆忽略“读”,只一味关注知识的传授。

案例三:《太阳》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常识,说明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文章以一个与太阳有关的神话传说开篇。

笔者曾在一次同课异构的教学观摩中看到了不同的教学设计,以本文第一自然段为例:一位教师要求学生在总结出本段介绍了太阳远的特点之后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另一位教师则主要让学生默读后小组内交流本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外,再没有安排其他形式的朗读。

今年杂志6月刊,我们同事采访侍酒师大师戴亚伦Darius Allyn MS,文章《戴亚伦Darius:成为侍酒师大师要尝过多少支酒》在公众号推出后,250万瓶酒的数字让小伙伴们惊呆了,纷纷想要跟我们中国首位自己的侍酒师大师吕杨求证。

笔者认为两种教法皆有不妥之处。“读”是对文本内容进行内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故教学中既不可忽视“读”,也不能脱离文本随意“读”。此段共三句话,第一句作者用神话故事开篇,主要用意是为了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第二句句首“其实”一词表示转折,结合句中的“一亿五千万千米”等具体数字强调了太阳离我们很遥远;第三句“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使用反问的语气再次强调太阳离我们很远,箭是不可能射得到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笔者认为这种平实的说明文应用较为平实的叙述性的语气来朗读,提醒学生“其实”一词及几个数词要适当加强语气表达转折和强调之意,反问句可以指导用若有所思的语气引发思考、唤发探究欲望。这样的朗读指导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表达方法和叙述的条理性,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3.斟字酌句,“品”出语文味

说明文虽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但选词考究、表意准确,细品慢酌中可从其严谨的结构、恰到好处的说明方法中发现其间也有斐然的文采。故说明文教学中,应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阅读、品析、感悟,领悟说明性文章遣词造句时的语文味儿。

案例四:《麋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但文中不乏一些生动的描写,作者对麋鹿的情感流露于字里行间。

比如文章开头的第一自然段,是说明文中极少见的一段细腻的环境描写,这段文字语言生动,不仅描写了麋鹿的生存环境,还体现了麋鹿的生活状态,语言极具画面感。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聚焦“悄无声息”“警觉”“迅即”和“遁入草丛”“林茂草丰”等词想象、理解“放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以上案例说明,阅读教学的“语文味”就蕴藏在文本之中,说明文也不例外,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有文味儿”的句段,拨云去雾,引导学生在字斟句酌的品味赏析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语言的表现力、表达效果,让说明文教学“语文味儿”更浓郁。

4.吸收表达,“练”出语文味

阅读是吸收和表达相统一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是习得语言的主阵地。说明文中很多典型的语段值得借鉴、吸收,同时更要注重引导迁移运用。

案例五:《新型玻璃》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说明文。

12月13日下午,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到省自然资源厅调研。省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华宣奎,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陈焕昌、胡亚萍参加调研。省自然资源厅领导黄志平、张金根、张国斌参加调研座谈会。

目前,Python 不仅具有功能强大的标准库,支持Python 的第三方库已达数以万计,丰富的第三方库则是Python 不断发展的保证。在Python 环境下,引入第三方面库jieba 和WordCloud 等可以方便时对文本进行分词和制作词云。

笔者是这样设计“积累运用”环节的:

环节一:设计充满趣味的“自述”引导积累、吸收

释义是减弱源语言特征的一种翻译方法,包括文化信息、隐喻和典故,这些在目的语中无法找到等值表达。但它也是克服语言障碍的有效方法。Mona Baker认为如果源语言所表达的概念在目标语言中完全没有对应词汇,那么在某些语境中可以使用释义策略。以下是小说中释义用法的例子:

师: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

1.2方法 对照组:取50mg米非司酮,清晨空腹服用,每日给药2次,连续用药3天,用药3日后,取用100mg乳酸依沙丫啶,经腹壁注射入羊膜腔内。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中,额外增加结合雌激素片,每日给药3片,分3次口服,连续给药直至胎儿娩出后3日,服药3日注射乳酸依沙丫啶,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引产时间计算均为乳酸依沙丫注射后,引产后取弯盘、产垫等,收集阴道出血,计算2小时出血量,引产后3日行B超复查,若发现有产妇存在胎膜、胎盘残留,应当采取清宫术治疗。产后随访观察产妇经期恢复时间。

生:明白了!(生皆给与肯定的回应)

师:如果你就是一块新型玻璃,展览会上要进行自我推销,你将按照怎样的顺序、实事求是、较为全面的介绍自己?

生:我准备按照“名称——特点——用途”的顺序进行自述。

(接下来,学生自主准备2 分钟后,小组内进行展示、评点。)

环节二:设计充满挑战的练笔——“我发明的新型玻璃”引导借鉴、运用

师:请你也试着做一回小发明家,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你想发明的新型玻璃。

生:自主思考后动笔(时间为5—8 分钟)

(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有序介绍)

3.2.3 放心医院食堂。符合本标准规范要求,并经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命名的医疗机构食堂(包括医院职工食堂和营养食堂)。

以上案例显示,采用“自述”的形式的口头表达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达到了总结、积累、吸收的目标;接着采用写一写“我发明的新型玻璃”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增强了迁移运用训练的趣味性,锻炼培养了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这样的设计不仅体现了由“说”到“写”、由“积累”到“运用”、由“吸收”到“表达”的螺旋上升,还使得说明文教学散发趣味与活力。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提出:“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4]“语文味”是阅读教学课堂的灵魂。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批文入情、批文入境、迁移、积累、运用,缘文悟道、缘文体验,使说明文教学渐入凸显语文味之境。

参考文献

[1]程少堂.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J].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2 期.

[2][美]杰罗姆·布鲁纳.邵瑞珍译.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 982年版.

[3]林春曹.文本整合·言意兼得.语文教学通讯.2017年第9 期.

[4]王崧舟.好课三味[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年第10 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