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分的养生与民俗文化(音频鉴赏)

 明wp6428s3rrhq 2019-09-22

秋分 的养生修身与民俗文化 来自道德知音论坛 29:30

秋分的养生与民俗文化(音频鉴赏)

一、秋分简述
(一)秋分的时与度

秋分的黄经度数
秋分度数信:以八月中为周期律中的空间之度和时间之数,以金德能量之气依时而至为信
阳历时间:2019年9月2315:50:02;每年9月22日至23日期间
黄道位置:太阳到达黄经180度
天地能量主运:金炁义德能量峰值期
臓腑能量对应:肺臓
经络能量循环对应:肾经
人体脊椎对应:第6颈椎(C6)
节气序列: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实为第19个
前后节气:白露,秋分,寒露
(二)秋分天气气候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斗指酉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秋分时斗指酉,太阳在这一天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从秋分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按照农历,立秋就是秋天的开始,霜降意味着秋季的终止。

秋分之后,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因而地面散失的热量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现象更加典型,一场秋雨之后,就要加一件衣服了。“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在东北地区个别降温较早的年份,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在西北高原地区北部,日最低气温基本已降到0℃以下,有的高寒地区甚至已是雪花漫天飞舞。南方地区的气温也普遍降至22℃以下,也进入了凉爽的秋季。 

二、秋分的天文内涵
(一)秋分物候
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一候雷始收声:观卦,六四。《周易·观卦》爻辞:“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巽伏震。震为雷,为鸣。今震伏,故曰收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

古人观内察天,发现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于二月阳中发生,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八月阴中收声,故不再打雷,雷始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观卦,九五。《周易·观卦》爻辞:“观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观我生,观民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巽为隐伏,故曰蛰虫。四五半艮,艮为门户,今半象,故曰坯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淘瓦之泥曰坯,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坯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坯,昔培。坯户,培益其穴中之户窍而将蛰也。”

一些春分出土活动的小虫,在秋分过后会修建穴与巢,正所谓蛰虫忙修屋,当起泥水工,陆陆续续回到土里,准备过冬了。

三候水始涸:观卦,上九。《周易·观卦》爻辞:“观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上爻动,巽变为坎,坎为水。巽,坎象不成,故曰涸。”《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此时水气不再像夏天时那么充沛,将开始逐渐干涸,空气会越来越干燥。

(二)秋分的能量卦象 
秋分,天地能量进入观卦的形成期。抬头观天可见胃宿、昂宿、毕宿等三个星宿能量场对地球的先后作用力,俯首察地则可见在年度周期中,时序已经进入农历八月,又称其为酉月。观卦的能量形态需要我们重视每一天中的17点至19点这一时间之数和空间之度,(编者注:此处时间指当地的真太阳时。)而在这一时间节点上,能量在经络中的循环正处于肾经内传输的区间,能量对应的正是肺臓之中。北斗七星的柄杓在八月戌时指向酉位方向,所以月建为酉。秋分时,万物全都进入收敛成熟期。

在五运六炁(气)方面,(编者注:五运六气,其中五运,是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之炁,概括一年季节气象变化的总称,即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代表了仁义礼智信五德及木金火水土五行能量的输布流动交换。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各见五行特征。五运六气运气学说,来源于古人天地人三才合一修身,在慧识悊学文化中对人文、天文、地理对应关系的长期观察和总结。)秋分后,是义德金炁能量最高峰的期间,修身实践需要抓紧同步相应。运用好天时,补充自己体内的金炁能量。秋季五运中义德金炁能量,在生命六大阶段中,对应的是人生青年时期的16岁至24岁,是生命的义治重演律展开并且逐步滑落消失的阶段,所以,“修之家” 的父母们,可以运用好这一时期的能量主运而培养好孩子们的五德中的义德义仪。金生水,修持义德,培养正志、阳志的肾智水,克制心中的阴火,让心灵保持明亮。
秋分的前一天,是太阴湿土的最后一天,对信土不足的人而言,这是这一年中补足信土的最后一个佳时良机。从秋分开始,将进入五运六炁(气)中第五气之阳明燥金。阳明燥金期,将会调用土来生金,任务紧迫。

三、秋分的养生修身内涵

年度周期律中的秋分修身,用俗话说,就是要抬头看天、低头看地,同时把握。抬头看天,必须知道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这个“天”具有哪些内容。“天人合一”的天,并不仅仅是太阳系中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这一重天的含义是以北极紫微垣等三垣为天心,四象星系为护,二十八宿为拱,太阳系为基础的“天态”环境。抬头看,首先是要系统而全局地从物相与质象两大系统中,把握住这一重天内的所有信息,这是修身意义上的“抬头看天”。低头看地,即是俯察地球山川河流,掌握水土结构的物相信息和质象信息。而德一、阴阳、五形、八卦、十二地支等能量与工具的应用,则融汇在抬头看天、低头察地的过程当中。

人体内的天,存在两个坐标系统。在由心区中丹田与阴蹻区为内天地的坐标系统中,中丹田也就是身体内腔体中的天;而以脊柱中的尻骨为天根,以椎骨为天梯的组织结构,则是体内以脊柱为主要结构的天。

呼吸的调练,是金秋时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肺主呼吸,是呼吸中气息的主宰者。秋分时节,针对肺的调息,应当进入更深的层次当中进行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住天时,使体内与天地同频,去实践“天人合一”。如果不运用具体的方法去实践与天相合,那么,天人合一也就是一句口头禅。

只有将三调中的形体,呼吸、心意调整好,才能真正达到一种松静自然的状态。

 

四、秋分的正善治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秋分作为昼夜时间均分的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人们在养生中应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能够保持住动态的“阴平阳秘”。

饮食上应根据食物的性质和效用合理调配,因时、因地、因人、因病辨证用膳,可以避免机体早衰,保证机体正气旺盛。历代医家和养生家都非常重视养护正气,将其视为机体强壮的根本所在。

秋分以后主要是要防治秋燥,秋燥分为温燥与凉燥两类,下雨以后防凉燥,太阳高悬热的时候就要防温燥。秋分后主要是以凉燥为主,肺主皮毛,因燥而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鼻喉咽冒火,口舌生疮。脾土生肺金,脾主肉,开窍于唇,燥则反伤其母,出现口唇干燥或干裂,大便干结。在燥的症状上增加受凉的体征表现,例如畏寒怕冷,咳嗽、口干唇燥,舌苔白而干。所以,我们要注意防治秋燥症。防治秋燥症主要有三大类养生方法。

第一类,首推的是精神养生,即意识的“正善治”。要注意七情六欲的调节,少私而寡欲,同步适应秋季气运的收敛之性。秋对应肺,肺里藏魄,魄主悲,夏花渐渐凋零而秋气日趋肃杀,因境生情,因情伤悲,人们的情绪未免会有垂暮之感,自古就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秋之叹,所以应注重肺魄神志的安宁与稳定,注意剔除肺魄阴金能量的影响,消除阴金肃杀悲凉之气对人体情志和身心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外修内炼同步提纯和升华身国内阳金的能量,与金秋季节中的阳性能量相感通、相呼应。

第二类,要加强命体养生。一方面通过命体身识锻炼增强体质, 另一方面要通过调息和“鼓琴招凤”的呼吸方法,使膈肌、肺泡、肋间肌获得良好的锻炼 ,增强肺部的呼吸机能,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第三类,饮食养生。显然饮食养生与前面两种方法比起来只能算是皮毛,但口识的“正善治”也的确是需要把握的。口识养生,重在管住自己的舌头。吃出来的病,说出来的祸,故治理的重点,一个在语言,一个在饮食。

(一)身识养生
金秋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好时机,动静皆相宜。
1.灵剑子导引法(同白露)
以两手拳,脚胫下十余遍,闭气用力为之。此能开胸膊膈气,去胁中气,治肺臓诸疾。行完,叩齿三十六通,以应之。

2.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秋分 

秋分坐功图示
运:主阳明五气。
时:配足阳明胃燥金。
坐功:每日丑、寅时,盘足而坐,两手掩耳,左右反侧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即:每天1~5时之间,盘坐,两手掩耳,十指向后相对,上体向左侧倾,至极而止。再慢慢向右侧倾。左右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各做15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

主治:风湿积滞胁肋腰股,腹大水肿、膝膑肿痛、膺乳气冲、股伏兔外廉足跗诸痛、遗尿失气、奔响腹胀、髀(bì)不可转、腘以结、腨(shuàn)似裂,消谷善饮、胃寒喘满。

(二)口识养生

1.秋分宜食
在口识养生方面,更多饮水,补充维生素BC,多吃苹果和蔬菜,增加滋阴润肺类食物或保健品。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饮食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易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养阴益气是关键,养阴可以防止肺燥,益气可以温养脾气。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核桃、蜂蜜、乳品、雪梨、黑木耳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秋分时节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性食材,特别是食用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如栗子粥、芝麻粥、大米百合粥、核桃仁粥、百合粥、菊花粥等。

寒凉食物如瓜类尽量少食,季节果蔬,如:荸荠[ bí qi ]、甘蔗、柑橘、山楂、苹果、葡萄、柿子等,可以适当多食用,这也正合“不时不食”的养生古训。可适当多食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少食辛辣煎炸热性食物,比如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的食物。

秋分药膳要善用百合,如百合莲子羹、银耳百合羹等。秋分上佳时令菜品是黑木耳。

 2.养生粥品
甘蔗粥:

原料: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
做法:甘蔗洗净榨汁,高粱米淘洗干净,将甘蔗汁与高粱米通入锅中,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功效:补脾消食,清热生津,养阴润燥。适宜于热病恢复期、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烦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等症。

黄精粥:
原料:黄精15~30克(或鲜黄精30~60克),粳米50克。
做法:黄精切片,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后即可食。每日1剂。
功效:滋阴润肺,平咳去痰。
禁忌:脾虚有湿,咳嗽痰多而稀白者,不可食用。

天门冬粥:
原料:天门冬20克,粳米100克。调料:冰糖。
做法:将天门冬捣碎,放入砂锅内,加水煎取浓汁,去渣。将粳米洗净,连同煎汁一起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改为小火煮约30分钟成粥,用糖调味即成。
功效:补中益气、益皮肤、悦颜色,润肺生津,养肾补亏。还可作为肺肾阴虚病人的食疗粥。
禁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者,不可食用。

3.养生饮品
苹果柿子汁:
原料:苹果500克,柿子500克。
做法:将苹果、柿子去皮,去核。柿子、苹果切成片,剁成泥,用凉开水适量,浸泡3~5分钟。用白布绞取苹果、柿子汁液,将汁液放入杯中,拌匀即成。
功效:清热,润肺,止渴。适用于热渴、咳嗽、吐血、口疮等症。生津止渴,降低血压,适宜高血压属肝肾阴虚患者饮用。

琼玉露:
原料:人参15克,生地60克,茯苓30克,蜜糖30克。
做法:生地洗净切成小粒,茯苓碎成小粒洗净,放进瓦煲,加入清水1500毫升(约6碗水量)煲1个小时,至汤约400毫升(约1碗半水量),用炖盅盛装,把人参洗净切片,放进炖盅内加盖,文火隔水炖3~4小时,取出待稍凉,溶入蜜糖则成。此量可供1~2人用,深秋时宜每周1~2次。
功效:温补肺气。

白果菊花雪梨饮:
原料:白果20克、白菊花3朵、雪梨3个、鲜牛奶或淡牛奶250~350毫升、蜜糖适量。
做法:白果去壳,用开水烫去衣、去心;白菊洗净,摘取花瓣;雪梨削皮去心,切成粒状。先把白果、雪梨放入开水锅里,水分不宜太多,文火煲至白果熟透,加入白菊、鲜牛奶或淡牛奶稍滚,熄火稍降温后,加入适量的蜜糖调成甜汤,此量可供2~3人用。
功效:美容,宜养秋日干燥肌肤。

4.养生菜品
全福豆腐:

原料:豆腐200克,蘑菇(鲜蘑)50克,油菜心100克,香菇(鲜)30克,植物油、酱油、盐、淀粉(玉米)各适量。
做法:香菇(鲜)清洗去蒂。鲜蘑洗净去蒂。油菜心开水烫至碧绿,凉水冲凉。豆腐用刀切数片。玉米淀粉放碗内加水调成湿淀粉。炒锅上火,烧热,用油少许滑锅,舀入素油烧热。豆腐入锅煎至两面金黄,添酱油、精盐、清水一碗,放入香菇、鲜蘑、菜心,焖烧至汤汁浓稠,离火。取大圆盘一只,用筷子将菜心装入盘中铺底(根向外),豆腐放在菜心上,再将香菇摆在豆腐上,最后摆上鲜蘑,成绿、黄、黑、黄四层。炒锅继续上火,将汤汁用湿淀粉勾上芡,浇在全福豆腐上即成。
功效:营养不良调理,健脾开胃调理,补充营养,预防疾病。
蜜饯双仁:
原料:炒甜杏仁200克,炒核桃仁200克,麦芽糖(软)300克。
做法:将炒甜杏仁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再加核桃仁,收汁,将干时加麦芽糖,拌匀至沸即可。
功效:补肾益肺,止咳平喘,润燥。

五、秋分的民俗文化 
(一)祭月
秋分时节是我国传统的“祭月节”,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的仪礼,祭祀感恩“女和月母”常羲沐月调和阴阳的功德。现在的中秋节,实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变而来。据考证,最初的“祭月节”是固定在“秋分”节这一天的,但由于秋分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各不相同,并不是每年的秋分当天都会恰逢圆月,所以在中秋节的习俗兴起以后,后人逐渐将“祭月节”由“秋分”调整至八月十五,与中秋节合二为一。现在社会上,中秋节俨然成了传统的祭月节日,实际上,秋分当日的晚上才是正点正时的真正的祭月之时。


   我们在讲中秋节时提到过,《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其中的“夕月之夕”,指出的正是在夜晚来祭祀月亮。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时天子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典礼,这四祭的祭祀场所分别被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别设置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礼记·祭法》:“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郑玄注:“夜明,月坛也。”北京西城区的月坛,就是明清时期皇帝用来祭月的地方。这种祭月的风俗不仅为王公贵族们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影响到民间而成为习俗。作为修身养生者要明白,实际上,现在民间的这种祭祀习俗也只是外在的,更重要的还是在体内真正地祭祀感恩。

(二)竖蛋

每到一年一度的春分和秋分那一天,昼夜平分,世界各地千千万万的人都会去做“竖蛋”的试验。竖蛋起源于中国,这个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游戏,现在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而成为了“世界游戏”。竖蛋游戏的玩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饶有趣味:取一个匀称光滑、刚生下不久的新鲜鸡蛋,大头朝下,轻轻地在光滑平整的桌面上把它竖起来。竖蛋游戏中虽然失败者很多,但成功的案例也不少。因此,秋分日和春分日一样,也是竖蛋游戏的最佳时间点,与之相似的是,民间也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三)吃秋菜
在我国岭南的部分地区,有一个饮食习俗,称之为“秋分吃秋菜”。“秋菜”就是一种野生的苋菜,也叫作“秋碧蒿”。每逢秋分节当日,全村人都会出动,去田野中采摘秋菜。人们在田野里搜寻到的都是嫩绿细长的秋菜,约有15厘米长。采回来的秋菜做成“滚汤”,营养丰富,名曰“秋汤”。有顺口溜:“秋汤灌臓,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四)放风筝
秋分时节,天高气爽,丰收在望,此时也是人们放风筝的大好时节,特别是孩子们,最是喜欢。因此在很多地方都有在秋分日这一天放风筝的习俗,甚至还会举办放风筝比赛,大大小小的各种风筝在天空中飞舞,庆祝丰收的节日气氛非常浓郁。

(五)送秋牛
    我国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在秋分时节挨家送秋牛图的习俗。一般会在一张红纸或黄纸上,印上整整一年的农历节气情况,还要配上农夫耕田的各种图样,名曰“秋牛图”。而送秋牛图的人都是选择的民间巧言善唱者,主要编排一些关于秋天耕种和顺应季节农时的吉利话,走到人家中便巧舌如簧、即景生情,见啥说啥,直到说唱得主人喜而给钱为止。编排的言词虽是随口而出,但却是句句有韵生动。俗称“说秋”,而说秋人也被称之为“秋官”。

(六)粘雀子嘴
每到庄稼秋收时节,麻雀等鸟类也会铺天盖地地飞来,跟人们抢食物。以前,农民在秋分日这一天都会按习俗放假,然后家家户户都要用糯米做汤圆吃,而且还会煮一些实心的汤圆,然后用细竹叉串着置放于田间地坎边,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麻雀、喜鹊等来破坏庄稼,影响秋收。农民们收完花生以后,还要赶紧再过滤一遍,否则喜鹊、乌鸦等一窝蜂地跟在后面,人还没有收拾完,它们就开始抢着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