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工作效率,与其用“时间使用清单记录法”,不如放弃

 蓝天白云tofwsu 2019-09-22

记录你的每天时间使用清单,发现问题并改进,是很多时间管理图书推荐的方法。

很多人尝试过这个方法,但是失败了。

今天这篇文字就是给大家,解释解释为什么这个“好”方法会失败。

先给不清楚这个方法的朋友介绍一下这个方法。

介绍这个方法图书中,最有名的一本叫《奇特的一生》,是介绍俄罗斯科学家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方法,我很认真写过系列书评,还被收录到这本书再版附录。

柳比歇夫管理时间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记录自己一天时间的用途,甚至精确到分钟。

他的一份典型的时间记录清单是这样的: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提高工作效率,与其用“时间使用清单记录法”,不如放弃

柳比歇夫把任何活动,不管是休息、看报还是散步,都记下几点开始,几点结束。他的时间管理方法发展到今天,形成了“时间使用清单管理法”。

就是做一张清单,观察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找出效率低下或浪费的环节,加以改进。

有人还做出了范例,方便大家统计。

表一:时间使用清单表

提高工作效率,与其用“时间使用清单记录法”,不如放弃

提高工作效率,与其用“时间使用清单记录法”,不如放弃

如果照搬这个时间使用清单记录法,绝大多数人会很痛苦。

为什么?

因为基本上已经不可行了。

第一、个人时间管理能力完全不同了。

先说说柳比歇夫这个人,他年复一年做时间统计,其实已经培养了自己对时间的精准感觉,可以想象,在工作间隙,柳比歇夫不用看表,都能感知到时间流逝的大概长度,做时间记录非常轻松。

今天大部分的APP都在麻痹人对时间的感受力,比如大部分人,玩起抖音根本不知道现在是几点钟了,和柳比歇夫不能比啊。

提高工作效率,与其用“时间使用清单记录法”,不如放弃

第二、工作环境完全不同了。

柳比歇夫的工作,是昆虫统计,又在偏远环境,交通不便,可以安心一个人做事就好。

我们今天的工作,往往是团队协同,根本不可能一个人搞定,我们的工作环境也不是在偏远的小镇,各自会议,检查,突发事件,让我们狼狈不堪。

从单人搞定到团队合作,从偏僻小镇到城市中心,从有序执行到随时改变,我们的工作环境今非昔比。

信息流时代,我们只能跟着刷向下一站,快,就是生存之道。

第三、工作节奏完全不同了。

柳比歇夫的时代,叫“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视,你可以简简单单安安心心做你的事情,节奏不快的生活,统计起来也简单。

今天的时代,叫“变化快”,你遇到的每一样设计,软件,媒体都挖空心思争夺你的注意力,人也变得浮躁,毕竟是消费社会,节奏太快,时间也好,工作也好,都被碎片化了,记录起来,太累。

柳比歇夫的一天,也许简单记录10来个事项就可以统计完毕,我们今天的工作,即便是个普通人,就是记录响应碎片消息,就包括邮件、短信、电话、QQ、微信消息、微信语音或者其它,比如钉钉......

统计工作量,今天的普通人也许是柳比歇夫的十倍。

今天用柳比歇夫的方法,成本高了十倍不止,怎么操作?

不如放弃。

提高工作效率,与其用“时间使用清单记录法”,不如放弃

今天用时间使用清单记录法,适合安排专人记录,而不是你自己记录。

为什么?

本来时间就是碎片化的,还分心做时间使用清单记录,那么整个人都不好了。

安排专人记录,虽然成本高一点,但是记录绝对比你自己记录自己可靠。

别人集中花一段时间,记录你在一个时间段里的工作状态,可以清晰看出你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在不同工作中切换和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以及你的不同工作闲暇,时间利用的模式。

这种记录对帮你出具时间改善建议很有帮助,特别是发现你一天中有哪些可以利用但是被浪费的碎片化时间,这些很有价值。

但是靠你自己一边工作一边做记录,估计误差非常大。

大部分人会发现自己的时间利用太碎片化了,以致你需要不停做记录,让记录这件事失去了意义。

在我们的注意力被碎片化的今天,时间使用清单也是超级碎片化的。

记录,不过是确认这一点。

所以忘掉柳比歇夫吧,毕竟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分分秒秒抢夺注意力的信息流时代,柳比歇夫不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