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法对于功夫很重要,没有好功法很难练出内功

 九天凌霄阁 2019-09-25

佛家有云:“法无高低,法无高下”,这是指人人皆有佛性,通过真实的修为和努力,人人都有机会成佛;并不是说所有的功法都有相同的效果,其实功夫是有层次的,不同的功法有不同的作用。

可以肯定的说,不同的锻炼方法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以太极拳“野马分鬃”为例,世传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锻炼久了,就会“把全身的‘经络’、‘气脉’搞得纠结不清”(周潜川先生语)。

这是因为它的动作没有抱球,也没有启动真气循经,导致阴阳气脉不平衡,以我个人所体会,习练之时,气机会有飘浮不定之感,这是因为他气机循完阴经,没有转化阳脉就直接练习另一边所致(野马分鬃是一左一右反复习练,练完左边,就练习右边,如此反复)。

宗风所传循经二十四太极拳,则有所不同。一是很重视抱球聚气,使功夫有开有合,有散有聚。同时在抱球之时,对于手的位置很有讲究,可以很好地启动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阴心经,如此一来,则行托切之时,全身的阴经就很快打开了。

这种修行是一种导引,一入手就把相关的气脉循行给定好了规矩。这点可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现象看到:下雨时,雨水飘到玻璃窗上,形成了水珠。这水珠大了以后,会往下流动。流动的路线是不定的,并不是垂直往下。

但是一旦形成了一个轨迹后,他就会始终在这个固定的渠道循行,不会轻易更改。循经太极拳通过抱球聚气,开启启动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阴心经,就直接把这功夫的脉络流向给定好了,你就给我这么走,这样练出功夫快。

但是世传的太极拳不是这样,他不知道有这个方法,就是随便练,气机怎么走,没有了规矩,所以很难出现循经内炼。

在托切到达位置后,循经太极拳是要求转换成掤按之势,这是五指轮经的练法。中国的传统医学认为肺主百脉,肺脉通则百脉通,通过前面的动作,手太阴肺经打开了,影响到了周经百脉,也通了;这时要通过五指轮经,把气机运化到百脉。

一掤按,气从三阴开始流转到三阳,如此则周身阴阳气机平衡,轻灵而又稳固。人的身体要阴平阳秘才能健康,如果光练阴经,不修阳脉,就阴阳隔绝,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我的老师李兆生先生,为什么会推出循经太极拳?为的就是能让人有真正的能健身延年的好方法。按一代丹医大家周潜川先生所说:“(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虽是精华,但是只打架子,缺乏运气的内功,是不够的。”

这种缺乏运气的内功,练久了容易出问题,“细察内脏经络,每患消渴症(即糖尿病),虚阳上逆症(血压高的病因之一),左半边身体发麻症(阴经受病的现象),后来大半因高血压而中风不起。”

可能也有人问,为什么那么多人练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也没发现这么严重啊。这是因为很多人练太极拳时,是以套路出之,每天练的时间也少,基本上引动气机也不多,所以是慢慢地出现这些不良现象,不容易察觉。

同时,因为每天锻炼,也起到了锻炼身体,活络气血的作用,这样就形成了旋伤旋补的效果,所以如果是少量锻炼,是利多于害。但是要想治病强身,练出功夫,那么就不行了,是害多于利。

李兆生老师当年为了改编循经二十四式太极拳,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多次因阴阳气脉纠缠而受伤(有很多人问,说李老师功夫那么厉害,为什么会早逝?创编循经太极拳就是其中一个原因,消耗很大)。当年我听到这个掌故时,也是有所怀疑的,改一下动作,有什么关系?直到自己功夫稍有体会,才发现动作不对,确实对于身心有很大的伤害。

就如前文所说,“气机会有飘浮不定之感”,这是因为他没有抱球聚气,气机散乱无力,同时没有开启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阴心经,这时的气机就会没有规矩的乱走,容易浮于表面。这样练习几次,就会非常难受,浑身不自在,恶心想吐。

而按循经太极拳之法演练,则充实有力,轻便灵活,这是因为气化为力,循行内敛之故。由此可见,功法之重要性,没有正确的修行之法,想要练出内功是极其艰难的。即使是以健身而论,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事倍而功半,甚至容易造成负面效果。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第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第19代传人 凌霄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