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莱士:还会爆大雷?

 lqqhml 2019-09-27

上海莱士2018年2月因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停牌,停牌期间业绩雷、炒股的雷都爆个差不多,复牌后即使抛出来个重组方案,也挡不住股价一路跌去三分之二。队长对上海莱士进行了复盘分析,看看公司还有哪些潜在的雷。

一、并购之路的开启

上海莱士2008年上市,上市后公司营业收入一直保持年化20%左右的增长率,销售毛利率一直维持在60%的较高水平,公司现金流充足,发展顺风顺水。但到了2013年情况发生变化。2013年对公司来说是一个转折,这一年发生了两件事,一是公司厂区遭受水灾,部分存货报废,导致当年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业绩下滑,当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5.09%。第二件是公司开启外延式扩张之路,首先通过发行公司债融资3.6亿元,同时发行股份购买邦和药业(后更名为郑州莱士),开启了公司买买买的扩张模式。并在接下来的2014年和2015年完成了对邦和药业、同路生物的并购,并购对价65.58亿元,全部通过发行新股支付,同时募集配套资金11.17亿元。

此路一开,业绩便一发不可收拾,一路并购高歌猛进,实现连续三年的高速增长,但也带来了副作用,这一点我们稍后再说。

我们先来看看公司的并购方式,通过以下几点信息,我们可以看清公司的并购套路:

1、截止2019年7月,公司共同控股股东科瑞天诚和莱士中国股票质押率均超过90%,两方合计质押融资316.87亿元。根据公司最近对证监会反馈意见的回复,两股东质押融资资金全部用于直接(二级市场增持)、间接(收购企业股权后置换成上市公司股票)增持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支付相应的融资利息以及其他日常经营资金需求。直接增持和拆借给公司的金额非常小,应该大部分都用于间接增持的方式了,就是收购企业股权后置换成上市公司股票。

2、2018年2月3日,上海莱士披露《关于控股股东收购Biotest相关事项的公告》,显示科瑞天诚和莱士中国以5.11亿欧元收购BiotestAG(“Biotest”)公司。2018年12月7日,上海莱士发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预案,并购标的包括Biotest,对价是5.89亿欧元。简单说就是公司的股东先5.11亿欧元买来Biotest,再5.89亿欧元卖个上市公司。而之前对邦和药业和同路生物的收购也基本上是这样的操作。

这种并购方式就是大股东质押套现后,用现金在外面买买买,之后在转手卖给上市公司,换成上市公司的股票。这种操作比较常见,不少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成立专门的产业基金,定向投资上市公司的潜在并购标的,培养成熟后并入上市公司体内。此期间的关联交易必不可少,利益输送的渠道也比较多,但这一点上海莱士做得应该比较不错,因为上市公司购买资产支付的对价全部是股份,而且也没有赚取很多的中间差价,以Biotest为例,控股股东持有期间的溢价仅15%左右,这已经算是业内良心了(邦和药业和同路生物等未见具体溢价情况)。

二、上市公司炒股都是现金流太充裕惹的祸?

上海莱士的并购全部是股份支付,基本上没有动用公司账上的现金,且公司的血液制品业务就是一个现金牛业务,自身造血能力强,公司并不缺钱,加上公司2014、2015两年募集的配套资金11.17亿元,公司的现金流非常充裕。2014年底账面货币资金已达14.50亿元,此后公司各报告期年底账面货币资金基本上都高于10亿元,而同期公司账上还有动则十几亿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最高的2017年末达到31.36亿元。对一个年销售额20亿左右的公司来说,这个货币资金量显然是过于充裕的。

公司账上的货币资金多的话,可以选择大比例分红,比如格力电器(上市以来的分红融资比已经高达1055.56%),再比如福耀玻璃(2178.61%),也可以像美的集团一样搞多元化或横向并购。上海莱士虽然进行了大规模的并购,但支付对价基本上都是发行股份,没有支付现金。

账面上闲置资金多起来,自然需要找出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多余的资金只在银行里睡觉呀!队长之前写过关于新三板超募的文章,可以说,对新三板公司来说,如果谁家账面上长期躺着大额货币资金,那就去查他们的银行流水,基本上都存在资金占用或违规使用等问题。上市公司审计要严格很多,相信上海莱士没有打资金占用的主意,既然挪用不了,那就高效利用吧!上海莱士想到的办法就是炒股,股东大会一度授权公司可炒股金额40亿元,于是上海莱士就跟随中国股市经历了2015-2018年的起起伏伏,当然,最后免不了一地鸡毛。队长也说不清上市公司炒股不妥的逻辑,但总感觉中国的韭菜们都是除了墙谁也不服的主,公募基金都不信任,凭什么让你一个上市公司的去帮我炒股。事实也证明,上市公司炒股绝对是不务正业,既炒不好股,又耽误主业,2017、2018年的公司业绩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这两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连续下降(业绩连续下降也有可能是业绩承诺到期后的后遗症,后面有述),2018年仅炒股产生的亏损就高达11.25亿元。进入2019年公司发布公告对这一段刻骨铭心的炒股经历进行了反思,明确表态以后不炒了,手上的股票卖完就拉到,全心全意回归主业。

三、上海莱士的雷爆完了吗?

上海莱士的雷可能还没有爆完,队长觉得至少还有以下几点隐患:

一是内生增长不足的问题

上图可以看出来,上海莱士2016年营业收入最高,之后转头向下,细心的股民应该注意到2016年正好是邦和药业和同路生物业绩承诺期的最后一期,2016年完成对赌任务之后,业绩便一路向下。熟悉一级市场套路的人应该清楚,对赌的压力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会有一定的透支效应的。

此外,上图还透露出一个信息,公司这几年的外延式增长,并没有增强企业的内功,扣除并购进来的收入,母公司口径的营业收入并没有表现的太突出,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公司内生增长不足(这种考量方式有点粗超,因为没有考虑内部抵消的问题,可以大致做个参考吧)。

二是公司资产质量的问题

目前公司账面上商誉金额55.19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47.39%,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了,可上海莱士还是拼了命的买买买。

2018年下半年,公司筹划以295.81亿元的价格买下GDS100%股权(原方案还包括购买Biotset公司),结果公司股票下跌,买不起了,最终方案确定为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血液检测公司GDS45%股权,作价也好计算,直接100%股权价格乘上个0.45,但是这样计算是不是意味着这个控股权一点价值都没有那?(队长看了公司对证监会反馈的回复,公司强调是采用可比上市公司法进行估值的,而投资者给上市公司的估值就是不考虑控制权的估值,队长只想问一下,那第一版方案中包含控制权的估值又是怎么回事?)

感觉这个收购方案有点闹着玩的意思,还有一点也是看不懂的,原本公司打算购买100%股权,方案调整后,GDS直接做了个债转股,基立福(GDS原股东)把对GDS折合成人民币160多亿元的债权转换为股权,正好占了GDS55%的股权。同时根据公司对证监会的反馈回复,GDS公司最近一期末总资产折合人民币为279.25亿元,其中202.99亿元是商誉。也就是说,如果按照第一版的方案,上海莱士原打算是花300亿元,购买GDS不到300亿元的资产,这其中包括200多亿的商誉,同时还要在以后几年内归还基立福160多亿的债务。

如果单独拿出来第二套方案,可能队长也没有这么多疑问,但是两个方案出来一对比,真是感觉“天上一脚地下一脚”,不由的问上海莱士,这次并购是认真的不?

如果是认真的,那上海莱士的资产质量真是比较堪忧,一是这55亿的商誉以后如何消化;二是这高达130多亿的长期股权投资会有多少实料。

三是上市公司易主的风险

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是郑跃文和Kieu Hoang(黄凯),共同控股股东是科瑞天诚和莱士中国,双方的关系比较稳定,也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考验,甚至在体外收购标的资产时都进退同步,但增发后,将引入新股东基立福,前三名股东持股比例也比较接近,科瑞天诚控制26.73%,基立福控制26.20%,莱士中国控制24.52%。同时,科瑞天诚和莱士中国的股票质押率都超过90%,部分质押的票已跌破强平线。上海莱士的控制关系已不再那么稳固,这个股民们也需要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