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睡眠医学专家教你——正念呼吸助眠,缓解焦虑,睡个好觉

 三乐四为书屋 2019-09-27

正念呼吸是通过对呼吸的关注,减少脑子里的杂念,缓解焦虑,从而使内心清净、放松,促进睡眠。

唐朝名医孙思邈,在他所著的《千金要方》中提出了“能息心,自瞑目”的睡眠理论。南宋理学家蔡元定在《睡诀铭》中也指出“先睡心,后睡眼”。南宋理学家朱熹常苦于失眠,看了“先睡心,后睡眼”的理论后,深得其法,睡眠得到改善。什么是睡心呢?睡心就是让我们内心清静,没有杂念,身心放松,自然就可以入睡了。上床后如果思虑过度,心情烦躁,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可以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正念呼吸等练习,达到“睡心”的目的。

——孙伟《失眠疗愈》

练习方法如下:

1

坐姿

(1)盘腿而坐:盘腿的方式有双盘(两只脚均置于对侧大腿上)、单盘(一只脚置于对侧大腿上、另一只脚置于对侧大腿下)、散盘(双腿交叉,双脚均不置于大腿上)等,任何盘腿方式都可以。腿脚需覆盖衣物等以保暖。臀下垫一约6~8厘米厚的硬垫。坐的地方不能太软。如果实在无法盘腿而坐,也可以坐于椅子上,但应避免瞌睡时摔倒。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不要依靠椅背,双腿自然下垂,双脚与肩同宽,平放到地面上;

(2)双手叠放(建议右手在上),掌心朝上,拇指相抵,置于丹田(“丹田”是中医的说法,大约位于肚脐下4个横指的地方);

(3)身体保持正直;

(4)双肩放平、放松;

(5)舌尖轻抵上颚(上牙根后),嘴唇轻轻闭合;

(6)眼睛微闭或全闭,观看鼻尖方向;

(7)头颈保持正直,微收下颌。

2

要点

(1)用鼻呼吸,勿用嘴呼吸;

(2)腹式呼吸(呼吸时腹部有起伏),并尽可能让气流往下沉(气沉丹田);

(3)呼吸尽可能缓慢;

(4)意念专注于呼吸。对于失眠者,建议意念专注于呼吸时下腹部的起伏(意守丹田),促进“心肾相交”,从而改善睡眠。走神时,温和地用呼吸把意念拉回来,不要自责,因为发现走神就是进步;

(5)面部保持微笑,并尽可能让内心喜悦;

(6)练习中如果看到、听到、感受到一些异常现象,不去关注,并告诉自己这些异常现象都是虚幻的。谨记正念呼吸练习最主要的任务是专注于呼吸;

(7)练习结束时,搓手并以掌心捂眼,拍打腿脚以缓解盘腿所致疼、麻感。腿脚疼、麻感减轻或消失后再站起。站起时应缓慢,以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导致头晕、眼花,谨防摔伤。

3

练习时间

(1)只要环境安静,任何时间都可以做正念呼吸练习;

(2)每次正念呼吸练习时间以45~60分钟为佳。盘腿初期,因为腿脚疼、麻等原因而无法坚持很长时间,可以循序渐进增加正念呼吸练习时间;

(3)对于失眠患者,睡前进行30~45分钟正念呼吸练习,有利于身心放松,从而促进睡眠。上床后20分钟无法入睡,或者睡眠中间醒来后20分钟内不能再次入睡,均可以离开床进行30~45分钟正念呼吸练习,然后再重新上床尝试入睡。如果仍然无法入睡,可以继续进行正念呼吸练习,如此反复。

也可以按自己感觉舒服的节奏录制好,在练习时播放。以下为练习引导语全文:

请以舒适而警醒的姿势坐着。警醒,就是在正式的正念呼吸练习中,要保持清醒觉察,而不是睡觉。如果周围的环境允许,而你也感觉舒适的话,可以微微地闭上眼睛。

留意一下此刻身体的状态,然后把注意力放在腹部——你也可以把一只手或两只手安放在腹部。感觉气息出入身体时腹部的变化。在吸气的时候,感觉腹部微微地膨隆、扩张;在呼气的时候,感觉腹部轻轻地回落、放松。

吸气,呼气。在吸气的时候,知道自己是在吸气;在呼气的时候,知道自己是在呼气。你不需要刻意去调整呼吸的频率和深浅,只是跟随自然的呼吸节律,对呼吸了了分明。

吸气,呼气。同时也留意到呼吸转换之间的那个短暂停顿。将注意力安放在那个短暂静顿中。保持呼吸。吸气,转换,呼气,转换,吸气,感觉呼吸的波浪。

此刻你的注意力在哪里?如果它已经从呼吸上漂移走了的话,确认一下注意力去了哪里,可以作个标识,譬如“念头,念头”、或者“情绪,情绪”、或者“疼痛,疼痛”,不用责备自己,因为这就是时常会发生的事情。接着温和而坚定地把注意力重新带回到呼吸上,带回到呼吸给腹部带来的感觉上。

注意力游移一次,就把它带回来一次。游移一百次,就带回来一百次。一千次,就带回来一千次。如此,就好像在锻炼我们注意力的肌肉。而每一次游移,就是一次锻炼的机会。

继续觉察呼吸,跟随呼吸的自然节律,吸气,呼气,觉察腹部跟随气息进出时的自然起伏。继续把注意力安住在呼吸中。放下所有期待,全然感受生命就在这一吸一呼之间展开。


来源: 活字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