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培养高中生语文思维品质的思考

 GXF360 2019-09-27

阅读是通过视觉材料运用语言文字符号获取信息、发展思维以及认知世界的一种审美体验过程。思维品质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呈现出的不同特点,主要包括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敏捷性以及批判性。阅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包括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可见,教育界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已经非常重视,许多学者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笔者也来谈谈个人的一点思考。

一、重视灵活性阅读

灵活性是指学生的思维灵活,能够打开自己的思路,并学会灵活应用之前所学过的知识,能够自主阅读。阅读者具备不同的知识储备,在阅读中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同。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可以避免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的“急功近利”现象,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在灵活性阅读状态下,学生需要直面阅读材料,灵活应用知识,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阅读文本。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启发学生独立阅读、灵活运用知识。

如《想北平》一课,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通常会先向学生介绍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社会环境等相关资料,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分析理解文本。虽然这样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文章,但是不利于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灵活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在不介绍本课背景资料与知识的情况下,让学生直接阅读,独立探索相关背景知识,独立思考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没有了解任何背景资料的情况下进行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还可以使学生在探索思考中发现所阅读文本的内蕴,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

二、鼓励独创性联想

思维品质的独创性属于思维活动中的创造精神,即创造性思维,是阅读思维品质的重要特点。联想属于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的联想可以拓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构思能力,充分达到读、思有机结合的阅读教学目标,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重要路径之一。在阅读教学中,由于课时和学生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往往在阅读文本的留白或者重要内容中予以学生一定的提示,让学生进行想象,这便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范围。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所阅读文本进行独创性的联想。

我悄悄跟着溜了出去,不过刚才我一句话也懒得说,所以也没人发现我。我本身也是不喜欢拓展社交圈的人,不知道为何,我就是很想认识这位小哥。

如关于《雷雨》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可以通过提问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联想。“若周朴园与鲁侍萍没有再次相认相识,故事的结局会发生怎样地转变呢?”“若周朴园最初没有与鲁侍萍分开,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呢?”“本文还能有其他的结局吗?为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联想,根据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联想本文可能的不同的结局。

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关注文本细节、比较异同、独创性联想以及揣摩留白。如此才能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将“读”与“思”有机结合,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学生则根据教师的提问展开独创性联想,逐渐形成独创性思维品质。

三、启发深刻性思考

深刻性是思维活动的深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是指对文本的认知不能停留在表面,而应该结合社会背景深入理解。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锻炼学生深刻性的思维品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分析阅读文本为主,轻视学生的阅读思考过程,这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深入思考能让学生对疑惑或文本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思考,深化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强度,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进行深刻性思考,让学生深入思考文本。

如《祝福》一课的教学,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教师可以提问:①“祝福”描写于特定的环境中,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②若文中将第一人称“我”转变成第三人称“他”,表达效果一样吗?③本文完全可以以“祥林嫂”“鲁镇”等为题,为什么作者要选择以“祝福”为题呢?学生得到教师的启发后,立刻对文章内容产生兴趣,在阅读过程中深入思考。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剖析文本,启发学生深刻性思考,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掌握文本知识点,还可以使学生在深刻思考过程中提高深刻性思维品质,推动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

总体规划的好坏,对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减少年运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外工程投标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四、强调批判性解读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还体现在批判性上,即在阅读教学中强调批判性解读。批判性解读主要分为引导学生质疑、求证质疑。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常参考课本,遵循名家“权威”解析资料理解所阅读文本。这导致学生甚至教师不能“明辨是非”,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提升,降低了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还严重影响了教师自身思维的发展和教学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证实问题,这样才能推动学生阅读思维品质的形成。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的教学,通常的参考资料都讲述蔺相如在文中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引导学生从“智勇双全”等层面评价文本中的蔺相如人物形象,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形成。因此,教师在课前就要全面查阅相关资料,整理自己对蔺相如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蔺相如人物形象的评价,部分学生认为蔺相如是一位追求功名利禄的小人,教师引导学生证实这一观点是否准确。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读阅读文本时“启疑”“求证”。如此,不仅让学生敢于质疑,合理批判,锻炼学生阅读“批判性”思维品质,还可以使学生正确判断文本,不随波逐流,进而促进高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实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本文以.net作为开发平台,详细介绍了工作流引擎设计中用到的一些关键技术。以鄂州职业大学报告审批流程为例介绍了工作流的建模及对应的XML文件,讲解了XML解析器的设计代码,给出了应用程序是如何通过反射机制被调用的过程,最后陈述了工作流事件驱动机制以及实现的方法。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备受人们关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原生态阅读”,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联想与想象,启发学生时效性思考,强调批判性解读等,这样才能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达到培养学生灵活性、独创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思维品质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看,要想做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其实并不容易,需要长期扎根、终生耕耘。我们用寻找表明:三农领域“懂爱”的人不是多了,而是还远远不够!我们用表彰昭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会受到行业、社会的崇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