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慧眼看课 | 张梦丹:《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山湖微波 2019-09-29


第1994 期

编 者 按

     看似平常的夜晚,被张若虚发现了它的不同寻常的妙处,极美极真挚。春天、江水、鲜花、月亮、夜晚,每一意象都在散发着各自独特的魅力,又在演绎合奏着一曲永恒的时间之歌。倾听张梦丹老师的《春江花月夜》,再次扣响绝唱,去感受非凡圣境,去珍惜生命。

          (山西静乐一中 胡艳)


时间之歌

师:上课

生(鞠躬致敬):老师好!

师:如果没有计时的工具,你们怎么感受时间的存在呢?

生:我们可以音乐或者用诗歌来记录时间。

师:还有别的地方可以感受到时间吗?

生:用照片。

师:你一般用照片能记录什么?怎么感受到时间的存在?

生:可以记录很多美好的瞬间。

师:过去你还很小,而现在你已经长大了,这就是一种时间的存在。时间真的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它无声无息,它来了又去,它是南来北往的雁,它是秋去冬来的雨,它是离人的泪,它是游子紧锁的双眉,它也是春江月下,张若虚吟咏的诗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时间的诗——《春江花月夜》。





师:刚才大家通过听读,是否感觉到时间正在诗句中流淌呢?时间,因为无声无形,所以在古典诗文里,人们总是用意象来化无形为有形。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里“川上的水”就是时间。在比如《项脊轩志》中,时间就是那亭中的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 那在这首诗里也有很多表现时间的意象。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通过朗读,边读边画,把这些代表时间的意象找出来,稍后我们再交流。

师:大家可以跟旁边的同学交流,哪些意象是表现时间呢?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在学生中相机引导)

师:你们找到了时间的意象了吗?

女生:首先是第一句中的春江。江水。还有明月、芳甸,开满芳草的郊野,“月照花林”中的“花林”。

师:她找的很多,为什么这些可以表示时间呢?你挑一个具体说一下。

生:明月。它是随着时间升上天空。

师:你刚才读的句子里面有没有升上天空的感觉?诗中是怎么表现的?

生:“海上明月共潮生”

师:“共潮生”,这个“生”是什么意思?

生:升起。

师:生就是一个时间的概念。

生:我认为“春江潮水”也可以表示时间的。潮水波澜壮阔,它会随着时间推移会渐渐上升。

师:它有潮汐。

生:也有潮落。

师:所以这是一种时间的感觉,时间在里面流逝着。

生:“流霜”

师:怎么理解?这里的霜是什么?

生:是月光。“海上明月共潮生”指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空里流霜不觉飞”月光很明亮了。

师:已经照到哪里了?

生:已经照满了整个天空,月上中天。

师:所以这里也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生: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月亮从初升到升到的最高处,从一点微弱的月光,然后逐渐变得明亮。

师:变得更加明亮。好,又找到了月亮。

生:还有白云。“白云一片去悠悠”,白云被风吹动,也带着时间的流逝。

师:白云在这儿似乎有别的意味,比如说象征着游子,但在这里也可以体现时间的流逝,游子离开家乡啊,不知道多久啦!

生:“青枫浦”,这里带着一种离别之意。是人的重逢,而要离别。这种重逢与离散之间也有时间的流逝。

师:重逢和离散,中间是有一个时间的概念。说得太好了。

生:江流。大江有急流,奔腾远去,这是时间的一个推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把意境转移到这个花草。

师:“江流宛转绕芳甸”,恰恰也是一个时间正在流逝的感觉。

生(男生,低声):“鱼龙潜跃水成文”。

师:“鱼龙潜跃水成文”,这里怎么体现时间的呢?

生:竞相。竞相跳跃

师:“竞相跳跃”想干什么呢?

生(小声):赛跑。

师:你们觉得是这样的吗?

生:我觉得这里鱼龙都有时间的表现。不仅仅说鸿雁和鱼龙都是在飞翔,鸿雁就有苏武用鸿雁传书的典故。

师:鱼传尺素,也就是说这里面都是在表达相思之情,他想透过传递消息让对方,让游子知道他的相思之情。

生:我觉得这种相思之情。是与月光有关的,起初是飞不出月光的,又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的。然后看鱼龙跳跃时在水面溅起的波纹,就像女子为游子写下的书信一样,这样的相思越来越醇重,也觉得时间越来越长久。

师:所以你也觉得这里面有漫长的相思的时间。


……

师:大家找了非常多的意象,春、江、花、月、夜,哪个不是表现时间的意象啊?但是这么多的意象,总有一个真正的主角,谁是最重要的表现时间的意象呢?

生(齐):月

师:大家都说是月,那为什么是月呢?

生:因为这首诗歌从头到尾都在诉说一个“月”字,春、江、花、夜,都是在前面的内容提到,“昨夜闲潭梦落花”体现的是一种时间的流逝,整首诗歌是通过写月,先从“海上明月共潮生”写月的升起开始,“空里流霜不觉飞”就是月上中天,然后“江潭落月复西斜”月落,所以我觉得应该是月。

师:月是连缀了整首诗,它是整首诗的一条时间的线索。这个月所包含的这种情感,我们借月一般会表达什么情?

生:思乡之情。

师:其中,月是一个线索,从月升到月落感受到的最强烈的就是时间的流逝,但同时我们又容易借月寄相思,所以它又是情感的最佳的表现。月是这首诗的灵魂,也是这首诗的风骨。




师:月和时间,在这首诗里互为表里。正是因为我们看月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所以古今文人都对于时间有一些思考,或者咏叹。大家还记得在曹操的《短歌行》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还有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里悲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这首诗中,张若虚又引发了他对时间的怎样感触呢?有没有这样的句子?请大家读出来! 

生(齐读):“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师:这几句中表现了张若虚怎样的思考呢?他在想什么样的问题?

生:江畔的那个人是怎样看到月亮呢?对时间的一种感叹。

师:具体是什么感叹呢?

生(思考):对时间的一种不解?

师:怎么看出来不解的呢?

生:他并不知道月亮是什么时候出现,是由什么人首先看到月亮。

师:那为什么不知道呢?我们看得到吗?第一个看月亮的人,我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因为我们的生命——

生:太短暂了。

师:那么月亮呢?

生:相对人来说,是长久的。

师:比如说哪一句呢?

生:“江月念念望相似”。

师:月亮相对来说是永恒的,而人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

师:张若虚对于时间进行思考。他在思考着宇宙的相对永恒和人生的相对短暂。那这样的思考在学过的课文里面也是有的,有哪些课文?

师:《赤壁赋》、《兰亭集序》。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句子,请大家齐读。

(生齐读)

师:大家请说说,这三句中哪一句最悲呢?

生:我觉得中间一句最悲。因为第一句和第三句都是在感慨时间的长久,表达对这句的思想感情,而第二句是以人和月亮进行对比,以时间和自己进行对比,除了感慨时间的长久,而且为生命的短暂感到悲哀。

师:那么你的意思是只有第二句表达生命的短暂吗?

生:其他的也有,不过这句更加突出。

生:我也认为第二句比较突出,但是我认为《兰亭集序》也有悲的地方,首先从感叹词看起,“悲夫”,之前说的长寿这些都是虚妄的。

师:“一”和“齐”是怎么翻译的?“看做一样的”,把生命的长和短看做一样,把生和死看做一样的,这是虚妄的。

生:这从侧面可以看出他对生和死的态度是洒脱的,不是很在意的感觉。

师:哪里不在意呢?

生:就是把他们看成一样的东西。

师:后面是“虚诞”、“妄作”。把生死看成一样,是虚妄的、是不对的。这是一种豁达吗?

生(笑):这不是一种豁达。

生:我觉得还是《春江花月夜》更加悲。因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一句是议论。

师:你说《兰亭集序》这句是议论吗?那么其中有没有情感呢?

生:有情感,“悲夫”。

师:为什么会悲?

生:因为他觉得人生很短暂,而自然的时间是无限长的,人和时间比起来是非常渺小的。它没有《春江花月夜》那么悲伤,是因为《春江花月夜》用了非常直接的对比。用人和月直接对比。

师:直接的对比,在对比之中更加的引发悲伤之情。

生:现在已经没有人知道谁先看到了月亮。这样的人也早已化成白骨,而月是年年都照着人们,《赤壁赋》这句“而又何羡乎”是一句洒脱,虽然人生苦短,但是我们可以用豁达的情绪面对这些。更加乐观激扬洒脱的。

师:你认为最后一句是最理性的,最冷静的,对时间有一个思考,所以它多一份旷达,也少一份深情。第一句,大家都觉得悲固然悲,但是没有体会到它真正的悲,有两个字,“固知”,本来就知道!当一个人本来就知道时间是不公平的,生和死是不一样的,而人生的底色是悲凉的。那么这种本来就知道的心情是如何的一种悲伤?那我们再来看《赤壁赋》,它是一种理性和达观的。既然人看起来好像是生命短暂的,但是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说,物和我都是无穷无尽的,就好像说“人生代代无穷已”,它的基调是哀而不伤的,这里更多一份理性,这也是《春江花月夜》最大的亮点,它的这种感慨,这种思考,也为之后的抒情做了铺垫了。

师:这首诗除了有思考,还有咏叹。它咏叹的是什么情感呢?

生:是关于游子何思妇的思念之情。

师:相思之情。从前面的这个思到后面的这个抒情,中间有一个无缝的过渡。有一个过渡句,你们找到了吗?

生:“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师:你们觉得这句中哪个字写得最动人?

生:送。

师:还有呢?

生:待。

师:这两个字相较而言,哪个更强烈的表现时间?无论是十里长亭送别还是怎样的送别,都是一瞬间的事或者一天的事,或者是较为短暂,而等待呢?你觉得能等待多久啊时间?太漫长。





师:那我们来品读一下。究竟是在等待何人?又是如何在等待?又要等待多久?大家带着这样的三个问题,听一位同学来朗读。

(一生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其他同学倾听)

师:那刚才我们留了三个问题,待何人?这个问题好像很简单。

生(齐):思妇

师:思妇在等待游子。思妇是怎么等待游子的呢?哪些具体的诗句来透露出这生活的细节呢? 

生:“何处相思明月楼”在明月楼上等待游子。

师:在楼上怎么等待?为什么要选择在楼上?

生:因为站在楼上可以看的更远。还有,“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思妇在楼上等待游子。

师:这句中有个细节,大家想象,思妇在楼上在做什么呢?“应照离人妆镜台”月光照到了镜子上,那镜子反射出来的除了月光,还有什么?还能照到什么?谁在照镜子呢?

生:思妇。

师:镜子也是一个时间的意象。“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那这里面镜子可以照到青春的容颜,但是,也能照到衰老的容颜是吗?还有没有生活的细节吗?

生:“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师:这一句又是如何表现的?请找两个动词。

生:“卷”和“拂”。

师:那什么东西卷起来?

生:帘

师:帘子卷起来,那看到的是月光。好,还有这个“拂”字。洗衣服的捣衣砧上面一定也会有什么?

生:月光。

师:可是思妇在那,拂啊拂,就是拂不走这月光。看起来是一个很痴情的动作,但事实上透露的是什么?

生:思妇的思念之情。

师:还有吗?

生:“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师:相望却不能相闻。不知道对方的消息,所以他只能做一个动作,望。望而不得,也是让人觉得悲伤。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品读诗句的细节去感受到时间正在思妇的生活中流过,它在卷起的珠帘边流过,在洗衣服的捣衣砧上流过,也在镜前划过。可是这样的时间要等待多久?你觉得这个时间能等待多久?

生:“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春天都过完了,他还没有回来。

师:春天是个时间的意象。春天过完了,青春逝去了,他还没有回来。

生:“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不知何时能回来?

师: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回的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来。请一起来把这最后一句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深情):是啊!不怕等待,怕只怕的是,当你回来的时候,只能看到庭前的落花,还有镜中的白发,这才是一种无奈。那么如果你有机会对游子说一句话的话,你会说什么呢?

生(大声):我会对他说,你的爱也很辛苦,她一直等待着你,在夜晚,夜不能寐。所以我希望你能快点回家和他团聚。

师:因为有人在等待,你要特别的珍惜。那如果你有机会对你自己说一句,你会说什么?

生:我对自己说,要珍惜眼前人。(大家笑)因为不知道何时自己再也不能和他在一起了,有些时候不得已要离开,所以必须要珍惜现在。

师:现在的你要珍惜现在的人,应该是你的父母亲。

生:你要好好的珍重自己,有个人一直在等你。

师:好好珍惜自己。那你对自己说什么?

生:我要活在当下,珍惜眼前,长大后,关心那些关心我的人。



师:我听到最多的呢就是珍惜!的确,因为时间是短暂的,所以我们才要倍加珍惜。珍惜,这是张若虚通过诗句要传递给我们的主题。闻一多呢曾盛赞这首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的魅力有很多,而其中之一就是他能把对时间的庄严思考,化作绵延的诗的时间,那通过一系列的对时间意象的展现,让我们感受到这些意象最后都融化在了这纤纤的月光之中,熔铸在了游子和思妇的深情。这便是诗,深邃而又不尖刻,同时又能让我们感觉到朦胧优美,情意绵长。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再次把这首诗朗读一遍。

(配乐,生齐读)

师:那年的春江月下的风景是短暂,但是孤篇横绝的《春江花月夜》所营造的诗的意境却是永恒的,这就是张若虚对时间最好的诠释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张梦丹,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黄石三中优秀教师,高三语文组备课组长。论文多次在省市刊物上发表,多次承担校级、市级、省级公开课。其中课例《春江花月夜》被评为湖北省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省级优课奖。本人一直坚信,好的教育是让人“身心统一”的教育,让人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己”,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本期责编:胡艳

执行主编:付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