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生:巴洛克时期的西里西亚(一)

 carriehwyp96pm 2019-09-29

        “重生.巴洛克时期的西里西亚”

时间:聚焦在17世纪下半叶

地点:定位于中欧历史上的一个地域——西里西亚

西里西亚在哪里呢?

地图:17-18世纪西里西亚边界变化示意 

        西里西亚在欧州的中部,是中欧历史上的一处地域名称。中欧包括8个国家,分别为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瑞士、列支敦士登。今天,西里西亚绝大部分属于波兰领土,小部分属于捷克和德国这里有一条奥得河,几乎流经整个西里西亚地区,两岸有许多重要城市,其中“弗罗茨瓦夫”城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里西亚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然而富饶之地往往也是纷争之地,历史上这里政权更迭频繁,战火不断,下面的时间轴显示了10-19世纪,西里西亚政权的更迭情况

10世纪  西里西亚并统一的波兰王国,由皮亚斯特家族统治,之后政权几经变换,但皮亚斯特公爵们总是享有很多特权,直接管辖着西里西亚。

12-13世纪  波兰进入分裂割据时期,西里西亚分裂成若干独立的公国;

13-14世纪  “西里西亚”先被“波希米亚”(今捷克)王室占领,之后神圣罗马帝国不断向东扩张,波西米亚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统辖下的一个自由行省

15-16世纪  由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直接统治;哈布斯堡家族亦称“奥地利”家族,是欧洲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统治地域最广的王室家族,该家族成员曾出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皇帝,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西班牙国王,葡萄牙国王等等。

17世纪上半叶  欧洲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全欧大混战,战争从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为全欧主要国家都参与的混战战火从1618年持续到1648年,整整30年时间,因而被称为“三十年年战争”

17世纪下半叶      重生巴洛克时期的西里西亚正是以17世纪下半叶,“三十年战争”的结束为背景,展现了西里西亚地区巴洛克艺术的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复苏

        展厅入口处,用新颖的投影方式,展示了流经了西里西亚全境的“奥得河”地图,对比👇卫星地图,可以找到波兰“弗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的大致位置~

卫星地图 佛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

      本展共展出76件西里西亚艺术品,涵盖油画、版画、雕塑、手工艺作品等全部来自波兰的“弗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馆长先生是波兰艺术史专家,他亲自担任里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展品全部是馆长亲自挑选,全部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哦

第一单元 精英阶层的重构

Noble and Elite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西里西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复杂多变,这里也是民族交融之地,因此它的精英阶层构成比较复杂:

代表世俗权力的新旧贵族,比如波兰王国时期留下来的旧贵族,德意志地区来的新贵族

代表宗教势力的:宗教改革后移民过来的新教贵族、天主教的神职人员;

还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派驻的大臣;

新兴的中产市民阶层(资产阶级)等等;

这些能左右时局的政治势力,在西里西亚暗中角逐,也正是他们推动了巴洛克艺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第一单元,包括6幅油画11幅版画,带我们走进17世纪中欧波澜壮阔的历史中~

 天主教  神职人员

         首先展示的是两位天主教修道院院长的肖像画。

          修道院:修士、修女集体隐居修行的机构,也是培养神职人员的学校~

        西多会:不同修道院的联合组织叫做“修会”,西多会是扎根西里西亚地区的天主教修会之一。

伯纳德 罗萨  克热舒夫修道院院长  

伯纳德 罗萨(1624-1696)

        这位是西多会的克热舒夫“修道院院长,他是画家威尔曼赞助人之一,威尔曼是西里西亚最杰出的巴洛克风格画家。

画作笔触有些粗糙,仅是一幅肖像画草稿,但人物深邃的目光,紧抿的嘴唇,彰显出大师对人物神态和心理精妙的捕捉,展现出新一代西里西亚天主教会修道院院长精力充沛、博学多才的形象。

        有趣的是,许多画家都会重复使用它们的画布,有时会覆盖以前的画稿,在画布上重新创作新作品,在X光扫描下,被覆盖的笔触可以再显现出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发现这幅画的画布是从另一幅戴珍珠的女人画像上裁剪下来的,画家用它再次创作了这幅肖像。

隐藏的画面

伦勃朗《穿军装的老人》1630年 

      比如曾经通过现代技术,发现了隐藏在伦勃朗《穿军装的老人》(1630年)背后的一幅女子肖像画。 

阿尔诺夫·弗莱伯格  卢比昂日修道院院长

米夏埃尔·威尔曼(1630 - 1706年) 阿尔诺夫·弗莱伯格 1672年

卢比昂日修道院,西里西亚

        阿尔诺夫·弗莱伯格(1589-1672),是西多会卢比昂日修道院院长,是第一位欣赏威尔曼才能的赞助人。这幅画是有记载最早的威尔曼的肖像画。

        这幅画是在弗莱伯格去世后,威尔曼凭记忆创作的,因此表情姿态都略显僵硬。画作是用于和其他已故修道院院长的画像一起悬挂在教堂的回廊中的,如同贵族住宅中祖先肖像画廊。弗莱伯格的画像在威尔曼所有赞助人中是最多的。此外,画家也常隐秘地在其他作品中画入弗莱伯格的形象。

        第二单元美轮美奂的巴洛克雕塑艺术品,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卢比昂日修道院哦~

    两位修道院院长等画像,展示了新一代天主教修道院院长的形象,代表了神职人员中天主教一方的势力,他们是巴洛克时期西里西亚艺术家的重要赞助人。

富裕市民阶层

 沃尔夫冈·沙施密特   律师 发明家

       沃尔夫冈·沙施密特,是富裕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律师和发明家。他与妻子一起继承了一座庄园的一部分,在庄园中种植了众多奇花异草、收藏了许多奇珍异宝,还安装了各种会忽然喷水的有趣装置,以博参观者一笑,这些奇思妙想引得人们争相拜访

        此画的精妙之处,是有一双会动的眼睛!画像背后装有时钟装置,在某些特定时刻会带动眼珠左右移动,艺术与工艺的结合,体现出艺术家的匠心独具。

        这件作品表现了巴洛克时期人们的猎奇心态,说明在大航海时代,人们眼界更加开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

世俗权力  贵族

汉斯·恩斯特  贵族

        作品中描绘的是年轻的西里西亚贵族汉斯·恩斯特,他死于“九年战争”。

九年战争”:欧洲三十年战争后,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想称霸欧洲,向外进行军事扩张,遭到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瑞典、荷兰等国家组成同盟联合对抗,战争从1688年持续到1697年,一共九年,称为九年战争。

佚名画家 汉斯·恩斯特肖像 1690年 

鲁德纳附近的杰茨瓦夫 松木板油画

         他的形象在画面中出现了两次,在画面左下角可以找到身着同样黄色紧身长袍(一种源于军队的外衣)和黑色胸甲的他,与战马一起倒在了一群牺牲的士兵之上。从画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17世纪西里西亚地区战争的频繁与残酷。

汉斯·恩斯特 夫妇 贵族

佚名画家 汉斯·恩斯特·瓦恩斯多夫和安娜·索菲·瓦恩斯多夫肖像 1654 西里西亚 布面油画

        这两件巨幅肖像描绘了巴洛克时期西里西亚贵族汉斯·恩斯特和他的妻子安娜·索菲,肖像生动刻画了那个时期贵族的服饰,贵族夫妻衣服的颜色和纹理十分协调,用来强调婚姻的和谐美满。

其中,汉斯·恩斯特华贵时尚的奶白色金色锦缎上衣点缀着钻石纽扣

夸张的灯笼袖配上黑色缎带和金色首饰

手中拿着装饰有钻石花卉红绿色长羽毛宽沿黑色帽子,莱茵格雷夫型朱红色马裤镶有银色花边

他还穿着带马刺靴子佩戴着长剑,表明了他骑兵尉官的身份。

中世界骑士受封仪式

        中世纪的新骑士在受封仪式上,会被授予马刺长剑、头盔和盾牌,这些都是骑士身份的象征~

        马刺,金属制成尖端有小刺,中世纪骑士用皮带把马刺系在脚踝上,冲锋时用脚后跟的马刺踢马腹,刺激马匹全速冲刺。马刺并不十分尖利,一般来说不会刺伤马匹。

        在描写欧洲骑士生活的小说里,比如《堂吉柯德》,《罗宾汉》都有关于马刺的描写,还提到过马刺是骑士精神的象征,卑劣的人不配使用马刺。

        恩斯特的妻子以一种高贵的方式凸显出高腰厚褶的裙子,昂贵的奶白色和金色锦缎长礼服,搭配红色蝴蝶结图案和白色蕾丝领。

        她的发型前部竖直,两耳处对称,后部则梳成发髻,另外,亮出前额带有卷发的发型在当时十分流行。

手中拿着与礼服配套的小巧暖手套,是身份的象征,即使不戴在手上也要显示出来。

手腕上的珍珠玛瑙珠宝首饰与礼服相得益彰,左手中的柠檬象征着生命和忠诚的爱情。

        这两幅画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别有一首短诗是关于贵族夫妇的。汉斯·恩斯特的那首写他虔诚而谦卑,与他传说中的暴躁脾气似乎并不相符(😂)。他妻子的那首诗描述着一种向往正直生活和远离邪恶的承诺。

瓦恩斯多夫妇的服饰反映了17世纪中期欧洲的宫廷风尚,为人们研究贵族服饰提供了生动的物证。

   一组版画  

        下面展示的是一组版画。铜版画是用铜板作印刷制版的材料 ,用刻刀雕刻或酸性液体腐蚀等手段,把图样刻在铜版上,再转印到画面上。与以上精美的油画相比,版画的尺幅虽然小一些,但细节表现和纪念意义毫不逊色。

神圣罗马帝国  皇帝

        从962年奥托大帝加冕称帝一直到1806年在拿破仑刺刀威迫下,最后一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被迫摘下皇冠退位,神圣罗马帝国的主体都是德意志

        从奥托称帝开始,中世纪德意志的历史就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名称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很多英文文献中,神圣罗马帝国 与“德意志”是同义词~

        神圣罗马帝国同当时中央集权制的英国和法国相反,它是独立的诸侯国的大联合,没有确切的疆域,也从没有真正统一过,内部诸侯林立,分裂割据不断。宗教改革前,在德国除三僧四俗七大选侯外,还有十几个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上千个帝国骑士,各自独立,成为国中之国。双头鹰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标志。

皇帝 斐迪南三世 

        下面两幅版画与两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相关,“斐迪南三世” 和“利奥波德一世”,他们是父子。

约翰·巴普蒂斯塔·帕拉维齐努斯 和丹尼尔·达特施奇

斐迪南三世皇帝停灵室 晚于1657年

弗罗茨瓦夫,西里西亚纸本铜版雕刻

        这幅版画描绘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1608-1657)停灵室。

        停灵室一词来自拉丁语“悲伤城堡”,是一个专有名称,用于形容搭建或遮盖在灵柩或棺椁外的建筑结构和装饰,以体现逝者的威望或崇高地位。

放置逝者遗体的灵柩台被烛光环绕四个卷曲的柱子撑起方尖碑形状的鲜丽锦缎华盖,遮盖上方。

华盖上装饰着皇帝的徽章和圣母玛丽亚的画像。灵柩台周围的四个方尖碑顶部装饰着皇冠,并刻有符号和铭文,颂扬逝者的美德。

灵柩台左边的雕塑代表着正义,右边握十字架的雕塑是虔诚的化身。

宗教改革后,天主教和新教尖锐对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支持天主教,压制新教,导致新教诸侯的公开反抗,最初由宗教纷争引起的帝国内战,之后由于法国等势力的介入,演变成全欧强权争夺地盘的混战,一直持续到各方势力的财力物力人力无法支撑下去时,斐迪南三世与各国议和,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三十年战争结束。

        这场战争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法国取得欧洲霸权;瑞典确立了波罗的海霸权:荷兰和瑞士彻底独立;德意志遭到严重破坏,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西班牙进一步衰落;葡萄牙获得独立,被视为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皇帝  利奥波德一世

        利奥波德一世(1640-1705)是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匈牙利、克罗地亚、波西米亚国王,是上图斐迪南三世的次子。

        他在对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战争中大获全胜,一战成名。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1世纪后半叶,奥斯曼土耳其人向西亚推进,进入小亚细亚定居。13世纪末,建立奥斯曼土耳其国家,1453年攻灭拜占庭,终结了东罗马帝国。16世界上半叶,奥斯曼帝国声势极大,地跨亚非欧三个大洲,大举入侵中欧进行军事征服,势不可挡。在利奥波德一世的号召下,各公国组成联军击溃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这场战争于1699年结束,大大削弱了奥斯曼帝国在中东欧地区的势力从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蹶不振。        

 利奥波德一世皇帝墓志铭  约1705年,

西里西亚 纸本铜版雕刻

这幅版画中展示了利奥波德一世葬礼的场景。

他的遗体躺在鲜丽的锦缎遮盖的灵柩台里,烛光照亮四周。。

画面下方,一只鹰紧握的涡卷饰牌上,印有一首赞美逝者伟大的诗篇。

一组传统肖像

      下面是一系列传统肖像包括西里西亚地区的富裕市民、神职人员和贵族。每幅画像下方都有拉丁文的人物介绍,并列出他们的头衔和职位,其中几幅画像还配有赞颂的诗句。

宗教势力:新教贵族

牧师  米夏埃尔·海尔曼肖像

1667弗罗茨瓦夫,西里西亚 

牧师  约翰尼斯·阿库鲁图斯肖像画1669年,弗罗茨瓦夫纸本铜版雕刻

这是两位新教牧师的肖像画,他们都是新教贵族

16世纪,随着宗教改革的发展,西里西亚地区改宗新教的比例越来越高,愈多德意志新教贵族来到西里西亚。

皇帝派遣的政府人员

议员及司库约翰尼斯·哥兹肖像画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期间及战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逐步加强了对这里的直接统治,皇帝的代理人及其派遣的司库(司管财库的官员)等政府人员,也是一方重要的势力。

男爵  伯爵

男爵 西吉斯蒙德·海因里希肖像画

施维德尼萨公国的贵族沙夫高士伯爵 克里斯托弗·利奥波德肖像画

这两位都是贵族,左边的是男爵,右边的是伯爵。

左边男爵的椭圆形镜框和底座,是不是有点眼熟?展厅中央搭建的拍照互动场景,就是根据它的样子来设计的哦~

未完待续……

第二单元 巴洛克艺术的兴盛

Flourishing of Baroque Art

怀抱观古今

微信号:huaibaoguanguj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