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为经历,成就了我一个财经人的文学梦

 冬不拉拉 2019-09-30

因为经历,成就了我一个财经人的文学梦

财经人,文学梦——首先这个命题,我想到,我算是“财经人”吗?我们都喜欢“咬文嚼字”的——我觉得算,我是正经学经济的,也在经济领域工作,即使是做人事,做管理,也是财经工作的一部分,如今不是有“人力资源”、有“企划管理”吗?我算不得“财经人才”“财经人物”,但一定是个财经工作者,是“财经人”。

一、梦的脉络

我的文学梦,始于少年,成于国外,圆于未来。

少年之文学梦,似爱的朦胧、初恋的向往。

少年时候我在河北农村读书,非常喜欢语文和作文,小学时我的语文成绩算是突出,破格跳了一级,由三年级直接升入五年级,所以我的小学上了不到4年,因为有一段是文革时期的“停课闹革命”。高中毕业时学校选了两名学生去县里师资培训,我是其中之一。半年后到一所初中学校教书,教授两个年级的语文课。那时我17岁。考入我们山财的时候,我已有了近2年的教书经历。

青少年时,我多么羡慕会写文章的人,多么崇拜当作家的人。但那是个特殊年代,我上小学到高中毕业,正好是文革10年。小说很少,那时就是两个作家(鲁迅、浩然)、8出戏,所以只能利用各种机会,寻找小说去读。从亲戚家找到一本残破的《林海雪原》,一本没头没尾的《青春之歌》,那可不得了,比中了大奖还要兴奋。像中国四大名著、国外的经典著作,听起来十分神秘,根本就没见过。只是以后才接触到,才弥补了一些。

有时候,人越是得不到,越会激发想象,越会产生兴趣,我对文学的最初感觉更是这样。说是“贫穷限制想象”,我倒觉得,贫穷也激发想象!

从小的特殊爱好和憧憬,幻想自己博览群书,自己成为一个作家,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啊。所以说,少年是我的文学梦的开始。

青年之文学梦,似成熟的恋人,初尝爱的甜蜜。

因为经历,成就了我一个财经人的文学梦

我17岁发表第一篇文章,是在《沧州日报》,那时候报纸几乎是主要的媒体,能发文章很不容易。看到手写的稿子,竟然变成了方块字,哪个高兴劲就别提了。为什么说我的文学梦“成于国外”呢?1997年我在处长的位置上,为了充实自己,请假自费到澳大利亚学习。当时出国不像如今这么容易,出国如走街串巷;那时手续很麻烦,除了外贸、外交、大学、科研单位之外,能出去的人不多,可以常驻的更少。好在我的人缘还可以,领导不错,给了我长假。到现在我也感谢我们单位的赵总、集团人事处的郭处长等领导。我在墨尔本居住时间较长,国外的新鲜感,初来时的孤独感,还有抛开繁杂事务的轻松感,让我萌生了强烈的系统创作欲望。我利用业余时间,行走大街小巷,欣赏异国风情,查找资料,采访华人领袖,收获不小。利用特约记者的身份,结识了墨尔本市议员苏震西(后任市长)、澳洲新报代理张齐清、汉声杂志创始人罗崇华、华人博士魏朝义等,广泛建立联系,有些成了朋友,我回国之后都有交往。我在澳两年时间里,先后在《澳洲汉声杂志》《大洋时报》《澳华导报》以及国内的南开大学《澳大利亚研究》杂志、《天津青年报》、广东《华商时报》等媒体发表了60多篇介绍澳大利亚的文章,其中在汉声杂志发表有40多篇。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个文学创作的高峰。如果说先前是爱好,写着玩的,那么这时候则开始了系统的观察、思考与探索。1999年天津社科院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散文集《澳洲掠影》,悉尼奥运会前夕在天津电台全文播出。那一年我也加入了天津市作协,后来又加入中国散文学会等文学团体。我出国本不是为了写作,而澳洲的生活却成为一个重要契机,不经意间成就了我的文学梦。

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大跨度的生活经历,也是创作的重要资本。在山财的时候,我获得过全校百科知识竞赛的二等奖,也担任过学校管弦乐队的巴松和单簧管演奏。我在农村、县城、省城、直辖市和国外都生活过,生活跨度较大,见识和熟悉了各层级的人、各种事物,单说“人”,老实的、诚恳的、单纯的、滑稽的、老练的、油滑的、狠毒的、气壮如牛却是自私狭隘的、虚伪的、嫉妒的、冷漠的、偏执的、自恋的、认真的、简单的……说“事”,那更是丰富多彩了。思路广、素材多,成为写作的有利条件。

我的写作,主要是散文,但也有少量的诗歌、小说、文学评论等。涉猎广泛,有生活情感、故旧亲人、旅途风景、社会万象、国际风云等,但社会题材较多。我曾经一度是偏爱杂文的,可能正是喜欢杂文而爱上了散文。当然,概念上讲也可以把杂文归入散文的。散文包括的很多,从诸子百家,乃至更早,到六朝形成的骈体文,到唐宋八大家,到西方人提出的现代散文概念,发展到如今的“大散文”(有研究说这个概念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贾平凹提出的),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延展,“大”不仅仅是体裁的扩充和包容。各种文体比较起来,杂文更需要一种智慧和勇气,尤其在特定的体制之下。就说当代,因写杂文而“砸锅”甚至“掉脑袋”的事可是不少。《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里,不都是好杂文吗?当然是,它们是那个时期极为宝贵的一缕亮光。一篇好杂文给人的启示,也许比一篇华美的游记更加直截了当和深入骨髓。

因为经历,成就了我一个财经人的文学梦

天津的文化是独具特色的。我在多年前撰写了系列散文《城头散淡》(13章),试图诠释这种兼具西洋文化与小市民特色的“平民文化”现象,以及对于所谓“码头文化”弊端的剖析。我写过这样的话:

一个见识过百年风云变幻的地方,却成了最为幽默的城市;这城市,在幽默中成就了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大港口和人均GDP连续十几年居于国内前列的业绩;这城市,也发生过并不幽默而是儿戏酿成的惨重爆炸事件……海河水静静流淌着,奔向几十公里外的渤海湾。多少年来,大城小民们依旧惬意着,悠闲着,恬淡着;我倒想起了《空城计》里的西皮唱腔:“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这韵律,何其华美洒脱!

这篇系列散文,陆续发表在《天津文艺界》《天津老年时报》《中外文摘》《澳洲汉声杂志》等报刊、新锐散文微刊,并被多个媒体转载。对于天津文化现象,很多民俗专家、著名作家都写过不少,但绝大多数都是局限于就事论事,正面表达,写民间故事,写民国人物,即使是某位非常知名的作学者,他的小说、电影,也是侧重写码头文化的平民性和可爱之处。然而他们都忽视了这种文化的深层次的、背后的劣性——比如,粗俗、自傲、保守、惹惹而不负责任,以及对经济文化的重要的负面影响。我在20年前就多次提出“码头文化”绝非是一种可爱的文化,无人注意;这个概念,到了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才有了矫正:大力清除码头文化、圈子文化、庸俗风气、黑恶势力等各种不良风气。码头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应该客观看待,但绝不能一味地“描红”。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怎么容忍粗俗的东西作怪呢?它并不代表劳动人民的纯朴。你弘扬什么样的文化,也看出你有什么样的格局。很大程度的“官方”作用,今后,可能再也没有人歌颂码头文化了,甚至会导向另一面——对某种地域文化和风俗的歪曲。

大家看出来了吗?我不仅写轻松的文字,也十分注重文化和文学现状的观察,以及理论的思考和探讨,比如发过“文学的与时俱进”、“ 散文的非虚构性和同质化现象”、“历史文化散文的鉴赏与写作”、“ 文学机制的流弊”等题材。

二、梦的坚守

因为经历,成就了我一个财经人的文学梦

在天津参加工作后,我做的是人事和企业管理工作,我们是中央企业,负责落实部里的进口指标,进口原材料分配给各省市,权力很大。我一上班就承担了很多工作,进步也很快。在繁杂的工作中,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坚持充分利用好业余时间。我通常六、日都是在单位度过的,有事办事,无事读书写作,已成为多年的习惯。我没有其它更多的爱好,不善于交往,不会打牌下棋,不会钓鱼,烟酒也很少。外人看起来生活非常单调乏味,而我,却在写作当中找到了乐趣。我的这种坚持,是千锤百炼出来的,作为经济单位,写作可能无人交流,甚至创作思路经常被日常繁杂恼人的事情所干扰,但我竟然练出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功底,练就了角色转换,一旦自己独处,就能较快地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情,这时候的我,不是管理干部了,而是一个创作者。

为了自己的文学梦想,我放弃了太多的消遣娱乐,一年当中很少有休闲的机会。我算过,1年里有116天的六日节假日,几乎占了全年的三分之一。这些时间除了加班,都干什么呢?我几乎都用在了读书写作上了。我说我是个“受大累的人”,把别人喝茶闲聊的时间都用上了,这样说,绝非自我哀怜,更不是卖弄。我就是这样生活。文学需要知识积累,需要不断思考问题。有的复杂而沉重的题材,例如写作长篇报告文学《山语》时候,国内的国有企业,一窝蜂倒下,大批职工下岗失业,深深刺激着我,这是怎么回事?是怎么造成的?是机制有问题,国企不适应市场经济吗?是,但连十分之一的理由也不到,它背后的文化道德因素更加可怕。痛苦的思索,竟然累倒了我,无法入睡,无法写下去,不得不放下一段时间,什么也不去想、不去写。很多人包括名家大家,都在写生活见闻、个人情趣、快意人生、思想杂谈以及山川风貌、古迹旧事等等,各种手法,各种感受,乐此不疲。我也写这个,但又孤独闯关,拿起沉重的笔,落下沉重的墨,写深沉的题材。我为了什么呢?当然,我也赞成快乐写作的观点,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写这样的题材,事实上,缺乏这样的经历,也是无法写出来的。

有时我觉得,我过的是人所不知的孤独的、苦行僧般的生活,与我所在的周围环境形成了巨大反差,也与很多人对我的认识有着巨大反差。有些人见到我的一本本书,见到报道我的活动和获奖的消息,觉得不可思议。我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默默坚守梦想,不求名利,却得到了回报——理解、关注和信任,我有了很多知音。2017年河北省采风学会的主编采访我时,我说出了一句“写作是寂寞的,艰辛的”,确实是肺腑之言。晚年的刘白羽说过一段话:“对于人世的烦琐,我已不屑一顾,只从创作的孤独中得到深深的慰藉,我认为真实的创作是需要孤独境界的。”这是一生的“经验之谈”,我想,写作的寂寞与艰辛,也是很多人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无法坚持下去的一个原因吧。

热爱文字、热爱文学,是许多人的基本追求,甚至是一种本能,人在幼儿的时候可能就喜欢图画,喜欢文字,喜欢听故事,上了学喜欢看书、作文;而工作之后数十年坚持创作,不断探索,则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有的同志可能会说“你写的,我也能写”!可惜你没有坚持,你能做的很多,没有做只能是零。不在于会不会,而在于做没做。我想,人都有遗憾,而个人潜能没有发挥出来,也没有后来弥补,便是其中之一。不见得非要当作家,不一定为了多大名气,如果你恰好有写作特长而彻底荒废不用,将来后悔不?每个人都有潜质,不是没有机会没时间,忙啊、家啊,或者环境啊啥的,都不是个理由。我以自身的经历,纠正了这些“谬论”。

写作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心血来潮。你心情苦闷时写点,委屈了无处诉说写点,恋爱了兴奋之余写点,看到某个事物有感而发写点,过后,还是应付喝酒吹牛关系网,柴米油盐过日子,文学早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这就是一阵子热度。这也是我们不少同学将来面对的生活情景。所谓坚守,不仅仅是毅力,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

当然我说的是坚守,不单单指的是写作,人各有所长,其他爱好也是一样的道理。

三、财经、新闻及文学

因为经历,成就了我一个财经人的文学梦

财经、新闻与文学,都有着天然的联系和彼此融合、互相促进的可能。

1.财经人的文学因子:财经里有文学,文学里有财经。后一句好理解,文学也走向市场了,文学必然会反映市场现象,文学作品离不开市场的推动,出版作品要算经济账。为什么“财经里有文学”呢?你在经济领域工作,无论是做研究还是行政事物、企业管理、商务运行,都离不开综合能力,离不开文字,而文学则使得这种能力大大提升;

2.经济思维与文学思维:这里说的“经济”,指的实际操作,而不是“经济学”或者“经济研究”。思维是概念、推理、判断,经济工作者与作家的思维模式有很大区别,经济的思维要素是什么呢?是利益,是成本、交易、竞争、信用等等,你一个工商企业无法去“虚构”什么;而文学注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需要“梦幻天地”和“想当然”的,也有利益的成分,但二者的思维方式是有很大区别的。怎么能使之融合而不至于顾此失彼呢?这需要一定的锻炼,转换思维,离不开一种意志力的练就;

3.文学写作,不仅仅是个技巧,更是一种思想的阐发。写作可以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如此分散的字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你能把它完美的运用和调动起来,那么,眼前的一点点人和事,就不能组织起来吗?如果文学上有一定领悟,那么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开阔得多,写个工作计划、总结、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什么的,也会简单得多。所以文学也是理想的放飞地。

4.新闻本身离不开写作,所以离着文学也是最近的,文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刚上班时候做兼职过几个报社的“特约记者”,主要是工业和商贸领域的消息报道,要采访,接触人,这也是财经专业与写作的结合。因为有一点文学的功底,写起通讯报道来也感觉比较容易。我想,这种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也锻炼了工作能力;

5.写作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意义,甚至是一个大学生走向社会闯天下的一个“突破口”。无论哪个行业,刚参加工作,你的实践能力怎么体现出来?如何得到别人的认可呢?有时候,人们认识问题是很现实的,比如大家开会,拉拉杂杂发言,你能够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提炼出要点,又生动地写下来,说不定就让老同志刮目相看,让领导眼前一亮。当然前提你要学习政策,还要领会领导意图,符合实际,而不是自己闷头编小说。单位过去有新来的大学生,文笔很好,但工作后并不顺利,他看不惯很多,一点不虚心,与现实脱节。基础打不牢靠,最后一事无成;

6.文学修养,反映着一个知识者的情操和境界。学会写作,喜欢文学,那么在学习和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知音,从而扩大自己的交往,这当然利于工作。甚至这样的修养,对于传承和改善家风、培养文化家庭也大有益处。家里挂上一幅字,叫“宁静致远”“厚德载物”“茶禅一味”啥的,用冯巩的话说“忒俗”!起码摆放一些好书,好的音像,不断阅读,不断扩展;交往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不就是书香气和文化氛围吗?

“修德、立信、博学、求真”,是我们的校训,概括非常好,我们要始终铭记。我们都是有志青年,时代骄子,多少人羡慕我们,学习我们,期待着我们的未来。我想,一个知识者、智者,当然首先是学好、做好本专业,同时,也要有自己的高雅爱好。我们多数人是学文科、爱文科、长于文科的吧?有爱好、有特长就一定尽情发挥出来,舍弃其它无聊,发挥自己的长处。

在文学梦的路上,作为一个非专业、非职业的作者,我的唯一途径就是自己更加努力。直至今日,我的文学梦,还在继续,总有更美好的事物向我招手,那就是未来。这次学校对我的聘任,既是对我的关心和信任,更体现了我校对于文学的重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是幸福的。我相信大家,必定成为未来一流的财经、新闻人才和艺术人才!

(本文据讲稿整理,有删节)

因为经历,成就了我一个财经人的文学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