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伤寒,背就完了?!

 烟云红雨hhj980 2019-10-01

从方剂组成上来看,小建中汤明显属于甘温之剂。芍药有缓急止痛之效,故而本方可以治里急、腹中痛;桂枝可以温通心阳,有扩冠之效,故而本方可以治心悸,方中有生姜、桂枝炙甘草等药,故而本方可以治中焦虚寒······但纵观全方,并无清热阳阴之药,为何小建中汤的相关条文里会有咽干口燥、手足烦热

-小建中汤条文选-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在《伤寒杂病论》中,这样的条文还有很多,无法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去思考,甚至有时会出现阴阳对立、“虚虚实实”的现象,为此我们需要引入更多的理论来解释它。

都说中医是大道至简,但是伤寒为什么这么复杂?读不懂看不清,少有读懂的名医大家,也无非是在伤寒八百注家里又加了一家,还是让学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那么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让伤寒变得既可以意会,又可以言传?

-六经模型示意图-

著名肿瘤学家、中医教育家、太湖大学创始人吴雄志教授在《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里提出了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的“六经模型”。简单来说,六经模型就是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疾病,用六经来统驭,建立一种疾病传变模型

-六经模型简介-

六经者,三阴三阳也,三阳包括太阳、 少阳、阳明,三阴包括太阴、少阴与厥阴,该模型提示六经病基本的规律是三阳传变、三阴递进。每一经都有形质病、气化病与神志病的不同。三阴三阳各有开阖枢的关系,其中三阴的开阖枢是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阖。六经模型在临床上可以通过五法来进行灵活的运用,五法为标本法、聚类法、平脉法、截断法、抓独法,五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通过六经模型,一来将不同的疾病,进行了简化,便于临床快速分析,掌握其规律;二来六经模型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而且充分考虑了形气神的关系,所以是 “ 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 ”;三来传统的辨证论治模式是关注疾病的横断面,而该疾病模型除了包含横断面的内容外,更有助于从纵向来认识疾病,这样才可以得到疾病的全貌。

-基于六经模型之“咽干口燥”辨析节选-

如果从六经模型之标本法来看,太阴湿土与阳明燥金为表里,《素问 · 六微旨大论》 亦云“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而“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 ”,所以,太阴病见阳明燥症,并不奇怪,所谓湿极似燥也

就职于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的沈佳老师,在《经典中医研究》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基于六经模型对太阴虚劳小建中汤条文的探讨》的文章,运用六经模型,结合仲景原著,对条文进行逐一剖析,可谓深得其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