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章 礼—国家文明之规 一、礼字的传承与释义

 三辅 2019-10-02

第五章 礼—国家文明之规…………..………….92

一、礼字的传承与释义…………………………92

二、诸子论礼……………………………...…… 93

三、《管子》论礼、礼的八经 ……………….96

四、礼的关联典籍……………………………...99

五、何为礼……………………………………...105

1、广义的礼…………………………………….105

2、狭义的礼……………………………………...105

3、礼的三大内核, 现代国家的礼………….…106

六、礼的启示:构建现代文明之社会秩序.........107

降体以礼。 

一、礼的来源与释义

夏代已经有礼字。孔子讲:“殷因于夏礼”。字在商代卜辞中为在甲骨文从“珏”从“豆”, 从“珏”是打着绳结的双玉;从“豆”是盛玉的器皿或有角架的鼓;表示用美玉击鼓敬神。《说文》:“豐,行礼之器,其说古矣。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后來因为侍奉神灵有的金文給“豐”加了示的偏旁,为“”。《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有的金文加“酉”为“醴”,表示以美玉、美酒敬神。籀文综合了金文,取”的示,取“醴”的酉,变酉为“水”,简化了字形。隶书继承了籀文的字形,变“水”为“乙”成为现在的礼。由此可知,最初,礼主要表示在祭祀中对上帝,祖宗、神灵敬畏的意义,还不具有那种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含义。在殷商时期,礼的核心内涵仍没有从祭祀中脱离开来。到了西周,礼的内涵悄然的从祭祀上帝、神灵即人与神的关系,而转向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周公制礼作乐,使得礼从祭祀敬拜上帝,鬼神的礼器变成了一套良好的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礼的标准已经从事神转向了遵行基本的人伦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如《释名》所说:“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如《尸子》说:“礼者,天地万物之体也。”还如《周书.礼乐篇》说:“礼,理也。”《太公六韬》说:“礼者,理之粉泽。”

经过历史的演绎,现代的礼已经具有:礼仪 、等级 、伦理 、修身等多重含义。如在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如婚礼,丧礼,典礼。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如礼教,礼治,克己复礼。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如礼让,礼遇,礼赞,礼尚往来,先礼后兵。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如礼物,礼金,献礼。古书名,如《礼记》的简称。及姓氏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