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子教育---正面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真实意思

 三成家庭教育 2019-10-02

《正面管教》是近期教育类书籍中最畅销的一本,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好久了,还是没有读完,我觉得非常好,因为这是我看过的教育类书籍中,对传统家庭教育观念最具颠覆性的一本。正是因为要细细品味书中的精华,我才读得如此慢。最近因为工作很忙,回家很晚也没有做笔记。尽管还未看完,但对作者的观点我已经产生了共鸣,那就是坚定而和善的态度。我努力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去尝试。

我个人理解所谓正面的含义应该是:正面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真实意思,而不是主观臆断,仅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做出负面评价或惩罚措施,而是解读这些隐藏在孩子行为背后的问题,因势利导,采用正面管教的方法,采取和善与坚定并行的原则,与孩子有效沟通,赢得孩子,达到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

家庭教育是每个孩子的基础教育,是对孩子行为及性格影响最深的教育。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程度较高的社会,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已经多元化,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孩子们也以同样的方式获得新知,还像以前那样因信息闭塞,绝对服从家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必须明白今天企图通过控制手段达到教育孩子,已时过境迁。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理性的思维,智慧的头脑武装自己,在与孩子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合作,才是良好教育的基础。

正面管教强调:和善与坚定并行,尊重孩子,是和善;尊重自己就是坚定。当孩子因作业较多情绪烦躁的时候,我们不是指责孩子,也不是一味的安慰孩子,而是给孩子一个冷静的时间和空间,因为此时孩子并不能听进去任何建议,这就是尊重;在孩子情绪烦躁的时候,让自己也冷静下来,避免此时与孩子沟通遭遇“恶意回报”,这就是尊重自己。冷静期过后和孩子就这个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案,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当然并非所有的问题运用这样的沟通方式去解决,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各种各样,面对这些多样的不良行为,我们要进行分析归类,正面管教将不良行为背后的真实意思称为“错误目的”,即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千差万别,但其错误目的无非四类,只有我们搞清楚这些错误目的,才能对症教育。

所谓不良行为,是缺乏知识、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一个行为不良的孩子,应该是一个丧失信息的孩子,没有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
第一种是寻求权利型。只有当“我”孩子自己说了算或者发号施令时,才有归属感。
第二种是寻求过分关注型。只有得到关注时,才能找到归属感。
第三种是群求报复型。当“我”得不到归属感时,但我同样能让你受到伤害。
第四种是自暴自弃型。不可能有归属感,自动放弃。

对不良行为背后错误目的识别,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在考验我们家长的智慧。
例如在我孩子的班级里有个男孩非常淘气,上课了一会儿用手戳戳前面同学的背,一会儿又用手蒙住后面同学的眼睛,一会儿又用脚踩同桌的脚。这个孩子为什么这么淘气,我分析,因为他找不到归属感,也就是他的存在对于别人的价值,或者帮助。所以他在寻求大家的关注,这就是一种寻求关注的典型案例。

对这类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于关注,一定要给出建设性的行为建议,交待有一定难度的事情让他协助完成,比如老师可要求其帮助维持班级纪律,帮助老师查看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往往这样的安排,在这类孩子身上很起作用,因为他可以先规范自己的行为。
再比如我的孩子,从小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舅舅的爱里长大,所有问题都有人帮助解决,或者告诉如何解决,孩子缺乏独立自主的训练,对家务劳动也没有意识去做,在学校遇到问题也不知道如何与老师沟通,其实就是缺乏自信。看了《正面管教》后,我才知道这属于自暴自弃型。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分析了前期我们教育的误区——缺乏对孩子独立、自主的培养,我们承担了很多该由孩子承担的责任。从2018年3月份开始我就运用《正面管教》的知识教育孩子。
首先从生活及家务劳动方面,我每周花时间对孩子进行训练,从洗袜子、叠被子这些简单的劳动开始一步步进行训练,从这些生活琐事开始让孩子承担责任,尽管孩子做得不够好,但是他已经在行动了。

其次孩子惧怕困难,面对所谓的“海量”作业表现出畏难情绪,尤其是在誊写作文时,如果出现一个字错误,他动辄都会发怒,是自责也是生气。之前每当看到这一幕,我和他爸爸都会责备孩子不细心,面对责备,孩子就更生气了,甚至大哭。

现在,我决不可能向以前那样责备孩子,看到孩子因为同样问题情绪烦躁,我首先选择让孩子自己冷静一会儿,我也走开,大约10分钟左右,当孩子稍微平静的时候,我会与孩子沟通,“你刚才错了一个字,让你很自责和生气,”首先陈述刚才孩子的感受。孩子并不反感我这样说话。我又说:“其实妈妈小时候写作业,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这样说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孩子睁大眼睛看着我,这已经是一个有效沟通的前提了。我说:“想知道妈妈是怎么解决的吗?”孩子当然想知道,其实我也没有灵丹妙药,只是在酝酿合作的前提。看得出来孩子愿意与我沟通,于是我说妈妈用了“白色的涂料”,孩子很兴奋,说他也想用这个方法,可是不知老师允许不?我说:“除了这个方法我们还能想出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一块儿想想。”这是我在启发孩子,在我的鼓励下孩子想出了三个办法,第一可以涂掉错字,在原位置上写正确的字;第二重新誊写作文;第三为避免类似错误,以后誊写作文的时候认真细心,尽量不犯错误。

尽管孩子还不优秀,但我觉得孩子已经进步了,我们相处的氛围比以前融洽了。
我觉得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认知在改变,赢得孩子是合作的前提;情绪在改变,对孩子比以前平和了;行动也在改变,随时调整自己的语言和沟通方式。

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词藻,语言比较平实,层次非常清晰,逻辑性很强,是一本理论指导书,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论,书中罗列了大量教育案例都是对我们日常家庭教育中触手可及问题的解惑,期待自己一如既往的努力品读,同时将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贯穿在我教育的实践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