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主调研】抢先看,杭州市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的启示

 旷达致远 2019-10-05

更多精彩等你发现!

温馨提示

今天的这篇调研报告来自集安市优秀青年干部域外培训班第二期二组,他们的成员由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交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安监局等执法执纪部门组成,是一个正义凛然的组合带来的正义篇,期待ing


杭州市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的启示

集安市优秀青年干部域外培训班

(第二期第二小组)  

2018年5月 

县乡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基础。随着转型发展进程的加快,县乡治理体系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比如,乡镇(街道)“单薄”的管理职权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严重不匹配;乡镇(街道)统筹协调与部门派驻机构“两张皮”的问题普遍存在,难以形成工作合力。这些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全国性难题在杭州有了新的破解模式。杭州市全力推进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和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建设,推动更多的行政资源向镇街倾斜,使职权、力量等围着问题转、贴牢一线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此,我们调研小组针对杭州市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主要做法

“四个平台”的核心是县级部门与乡镇(街道)之间的职责重构、资源重配、体系重整。它运用矩阵化管理理念,把乡镇(街道)和部门派驻机构承担的职能相近、职责交叉和协作密切的日常管理服务事务进行归类,形成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工作平台。本次调研我们有幸参观了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17年9月,建设初衷主要是为G20杭州峰会的维稳安保工作提供保障,峰会结束后,这一模式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一)基本情况。街道整合出一幢6层办公大楼,占地4000平方米,由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牵头,整合下沉力量集中办公(城管中队、办事服务中心、司法所、交管站、消安办、流口办等)。大楼配备容纳100余人入住的寝室和可供70人同时用餐的食堂,真正实现了资源重组、职能互补、高效联动。该街道把辖区共划分为10个片区、79个网格,由各村(社区)主要领导担任网格长,整合原有派出所辅警、城管协管员、交警队交管员等力量,并招聘专业的治保人员,组建了一支专业全科网格员队伍,现有专职网格员130名。统一着装和标识,配备汽车11辆、电动自行车20辆,另有60辆自行车正在采购中。采取“三班两运转”工作模式,在辖区24小时执行全科网格任务。

(二)“四个平台”入驻部门和工作职责。一是综治工作平台。承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平安建设等功能,统筹综治、公安、信访、司法、人武等工作力量。主要职责:加强社会治安、矛盾化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禁毒戒毒、反邪教、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协助政法部门执法、司法等工作。二是市场监管平台。承担面向企业和市场经营主体的行政监管和执法功能,统筹食品安全监管、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公安、农业、教育、卫生、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力量。主要职责:维护市场秩序,改善营商环境,查处无证经营,严格市场主体准入以及市场行为,取缔非法经营、非法行医,打击假冒伪劣,服务经济发展,保障经济主体正常开展活动;在食药品生产、食药品经营流通、校园食品安全、食品流动摊贩、农村聚餐等食药品安全领域开展相关执法和监管工作。三是综合执法(安全生产执法)平台。承担日常执法巡查和现场监管功能,统筹辖区内城建、城管、国土、安全监管、交通、住建、环保、民政等条线执法力量。主要职责:处理城市管理、安全生产执法、安全隐患整治、违法用地、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综合环境整治中的综合执法问题。四是便民服务平台。承担各类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功能,整合公共服务、便民服务、行政审批、党员服务等工作力量。主要职责:将对外办事和服务的窗口纳入服务中心,以方便群众办事为目的,设置服务事项和工作流程,综合设置窗口,梳理服务事项目录,延伸到各社区。建立与家政、养老、助残、志愿者等社会服务组织的协作联动,拓展服务功能。

(三)运作模式。该街道通过完善“1”个服务管理中心,整合“1”个综合指挥室,建立“4个”平台工作机制,深化“1张”基层社会治理网,打造“1141”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基层乡镇(街道)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1.狠抓数据共享,有效畅通指挥体系按照要求,统一设置镇街的指挥机构,综合信息指挥室作为内设机构,统筹协调指挥镇街“四个平台”及区域内各条块的管理服务力量,进一步理顺指挥室、平台和全科网格之间的工作关系,实行扁平化管理。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分工落实好信息采集、分析研判、流转督办、指挥协调、问题解决等工作职责,真正发挥好指挥机构的“大脑”作用。按照“全市统建、统一部署、共享使用、各自实施”的建设模式,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推进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打通相关部门延伸到基层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归集共享,重点对各类手机APP进行整合,变“七通八通为一通”。

2.狠抓机制创新,真正落实属地管理。按照“重心下移、属地为主”的思路,全面落实派驻机构属地管理,增强镇街对部门派驻机构的刚性调控措施,实实在在提升镇街治理统筹能力。具体做到“四个明确”:一是明确实行属地管理的派驻机构。将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环境保护、司法、国土资源和规划等部门的派驻机构纳入镇街属地管理,基层管理力量薄弱和执法力量分散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二是明确镇街对派驻机构的人事任免权。全面落实镇街在派驻机构人员人事任免方面的建议权、动议权,纳入“四个平台”的派驻机构负责人由主管部门任免、调动前,必须书面征求管辖区域内的镇街党委意见。建立了召回机制,对不服从镇街统筹管理、履职不到位,或考核结果不理想的派驻机构负责人,由镇街党委向其主管部门建议召回,并报组织部门备案。三是明确镇街对派驻机构人员的考核权。镇街负责派驻机构人员的日常管理和个人年度考核,年度考核优秀比例实行单列,根据镇街日常考核结果确定年终考核等次,发放年终考绩奖。四是明确派驻机构人员待遇。为激发派驻人员干事创业活力,明确其同等享受镇街提高“两个20%”的激励政策,即提高20%的经济待遇,提高20%的个人年终考核优秀名额,并将站所工作时间计入个人基层工作经历,鼓励和引导优秀干部下派基层。

3.狠抓力量整合,编织严密全科网格。按照“属地性、整体性、适度性”原则,以有利于服务管理、有利于责任落实为要求,重新调整优化全科网格布局,编制了网格分布图,实行网格统一编号,把网格内各类基础数据与地理信息捆绑在一起,通过业务数据+标准地址+网格坐标的关联模式,实现了网格基础信息电子化、可视化,明确了网格的边界。实行网格管理的部门和行业,全部纳入镇街统一的网格,把部门的“七网八网”整合成基层治理“一张网”。全面整合县级部门在村(社区)的各类辅助工作力量,全面下放,交由镇街统筹调配到网格,有关人员经费由县级财政统一转移至街道,由镇街统筹安排,把部门的“七员八员”整合成全科网格员,真正实现“多元合一、一员多用”。

4.狠抓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事项流转机制,网格员、广大群众通过APP、投诉举报电话等报送的信息,以及镇街综合受理的信访、反映诉求或要求调解等事项,通过镇街综合信息指挥室分门别类地及时分派给“四个平台”办理,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督办、统一反馈、统一考核。事权不在镇街或镇街难以处置的事件,及时上报给县级综合信息指挥中心,由该中心分派给相关部门处置。建立联席会议、专题会议、信息共享、部门联动协作、案件移送抄告、首问责任、基层执法联动等配套制度,由镇街党委、政府统一指挥和协调综合执法、国土资源、住建、水利、环保、安全生产、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队伍。强化条线执法的协调配合,形成镇街统一领导、部门常态协作的良好格局,实现信息上得来、任务下得去、问题解得了、工作推得动。

截止2018年4月10日,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自成立以来,共接收、流转各类事项10172条,其中维稳安保类占21%、消防安全类占12%、城管执法类占18%、保洁保序类占17%、交通安全类占22%、市场监管类占3%、环境保护类占5%、矛盾纠纷类占2%。开展专项整治22次、重大任务及敏感时期维稳安保15次、重点人员24小时管控16人次、抗击极端天气保障3次。

二、我市现状及存在不足

近年来,我市为加强基层治理工作,各部门都积极主动地做出了许多内容和形式创新的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例如市委组织部提出的党建工作网格化管理模式、城建局提出的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安监局提出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模式等等。我们选取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团结街道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其主要做法是:

)多重划分,延伸触角,实现网格化全覆盖一是地域网格化,实现社区党组织管理全覆盖。按照“就近、就便、居民多少、分区连片”的原则,设置了街道、社区、小区、楼院四级网格体系,将全街划分为了10个网格党支部,45个楼栋党小组。二是人员网格化,实现社区党组织服务全覆盖。在科学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把管理服务队伍进行了网格化划分,在每个网格单元中,设置未成年人辅导员、卫生监督管理员、民事纠纷调解员、义务治安巡逻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和便民义务服务员等“六类”岗位,建立了272人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努力实现“小事处置不出网格,大事化解不出社区、难事解决不出街道”。

)明确职责,落实包干,强化管理服务的责任采取了街道、社区干部任指导员,网格长任管理员,党员、志愿者任服务员的“一格三员”体系。网格服务员以普遍联系为主,通过走访具体了解联系群众的思想和生产生活情况;网格管理员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梳理群众意见建议,研究对策措施并抓好落实;网格指导员以重点联系和专业化服务为主,加强对网格工作的指导工作。为落实责任,出台了量化考核和保障措施,定期进行考核和通报。

)建立平台,规范台账,提升管理服务的效能制作了“xx社区网域分布图”,将居民区、驻区单位、商业网点纳入网格单元管理,建立信息台帐,在网域分布图上清晰标识,即:以楼栋为单位,建立了社区常住人口台帐;以单元格为单位,建立了企业单位台帐,摸清了企业单位名称、规模、党组织设置、党员数等基本情况;以社区为单位,建立了社区内党员、困难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台帐。根据台帐情况和工作任务量,在每个网格内配置1至2名网格长,通过科学的资源划分,在横向上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相对独立的微型管理服务体系。

共驻共建,互相交流,推动管理服务资源统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原则,推动街道社区与驻社区单位共建工作,加速建设“打破分割,共同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居民受益”为主要特征的区域化党建共建新格局。一方面,把区域内的中小型企业、工商业网点、民间组织、驻区单位中的党组织全部纳入到“网格”内协调管理,建立了辖区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联动共建协调机制,先后与11个单位党组织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变社区党组织“单兵作战”为“合成作战”,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把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活动情况作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重要内容,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

)定期走访,上下联动,发挥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在管理服务工作中的领导作用街道党工委和各社区党组织定期采集社情民情,重点研究处理网格团队无法独立解决的疑难问题和关乎民生、民富、民安的普遍性问题。街道包保领导一般每两个月一次到社区集中听取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的工作情况,如遇重要情况,随时研究处理。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一般在街道范围内解决。街道层面无法解决的,逐级向市委组织部反映,寻求上级的帮助和支持。街道还定期召开全街走访工作交流会,让各包保领导交流走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走访的过程既成为管理服务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成为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民主决策和加强对基层工作领导的过程,使反映的一些共性问题能够从面上得到解决。

虽然我市各部门在基层治理方面各自做了许多细致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杭州市“四个平台”建设,在整体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县乡条块分割仍然存在,难以形成合力,乡镇(街道)范围内的行政管理权和信息管理权基本集中到财政、税收、住建、国土、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或部门的基层站所,这些站所的人、财、物三权均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控制,弱化了乡镇(街道)的治理功能。二是在乡镇(街道)有许多机构和人员,但乡镇(街道)缺少统筹的权力,很难将这些机构和人员“捏”在一起,也存在很大的人力资源浪费。三是在现行的法律规定下,乡镇(街道)很少有执法权,在行政管理中存在“有责无权、权责不对称”的问题。四是乡镇(街道)能提供的服务与群众要求距离较大。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的社保、民政、计生等事项,乡镇(街道)大部分不能直接办理。另一方面,群众的咨询或投诉事项在乡镇(街道)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三、启示

通过对杭州市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的调研,并结合我市实际,主要启示如下:

一是要加强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要结合集安的社会环境、社会体制、人员构成等,制定规范的、具体的社会治理政策和指导意见,细化社会治理工作流程、人员职责等,从而让工作制度标准化、信息平台标准化、指挥运作标准化、全市网格标准化、区域管理标准化、便民服务标准化,以政策制度规范社会治理工作,以科学的治理体系带动成效,给社会治理体系真正的可实施、可操作提供顶层设计的保障。

二是深化全市网格建设,拓展网格功能。党建、综治、民政、消防、环保、城建、行政执法等原先各自为政的网格管理整合为统一管理,将原先未建设网格但涉及民生服务的事项纳入网格,根据全市的行政区域划分、经济发展情况、社会环境、人员布局等重新统一划分网格,达到全网覆盖,发挥综合性功能,同时整合各部门辅助类力量,建立健全专职+兼职网格员队伍,实现全市网格划分科学化,人员配置合理化,网格管理标准化,实现“一网管全市、一员多职能”。

三是优化部门职能、人员构成的配置,把参与社会治理的各部门之间的职责重构、资源重配、体系重整。学习借鉴运用矩阵化管理理念,把各个部门承担的职能相近、职责交叉和协作密切的日常管理服务事务进行归类,形成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工作类别,让资源高度集合,并以综合指挥、属地管理、全市网格、运行机制为支撑,实现部门职能、人员构成的优化配置,更高效、更有成效的进行社会治理。

四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打造特色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治理相关信息的采集,整合信息资源,把民政、公安、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的信息进行信息整合,共同合成民生大数据,建立可视化信息平台,打造覆盖全市区的综合指挥体系,实现信息来源多元化、上报流转信息化、指挥调度扁平化、管理服务精细化、事件处理专业化、绩效考核制度化。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社会治理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最大限度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全市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打造和谐、便民、平安、美丽的集安。

五是建立有效、快捷的联动机制。制定公安、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常驻网格制度,职能关联部门联动配合机制,行政执法协调指挥机制,统一指挥和协调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部门的执法队伍,同时与街道社区发挥合力,完善执法合作、信息通报,强化协作配合。通过重点区域为主,网格全覆盖的工作思路,重新整合资源,提高综治工作、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职能的高效实行,打造便民服务平台,确保各类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的有效落实。

六是探索建立“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打造网格APP、微信公众平台、网络自助端等,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建设“互联网+社会治理 ”模式。并切实遵照便民服务的要求,全面健全街道社区、乡镇乡村网上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逐步形成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联动、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新型政务服务模式,推进“只跑一次”在基层的落地。同时加强和健全全民社会监督,推动全民通过网络平台为社会治理提供建议,参与社会治理,共建美丽集安。

七是让社会治理相关建设深入基层,让便民服务落到实处。乡村、乡镇是中国行政体系的最末梢,但同时也是社会治理最重要的基础。加快网格建设并实质性向下延伸,把相关管理制度、便民服务措施落实到乡村,进行统一部署,统一推广,以市区辐射全区域,实现政令实施无死角,便民服务全覆盖,打通“孤岛”,疏通全部“经络”,带动基层社会治理的生机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