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变魔“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竟还能治皮肤顽疾?!

 流形sbz 2019-10-09

方后注云:“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初服少阳枢机外达助桂枝解肌,故烦已见微。复服使停留在半表半里之邪转出太阳而解,是为“汗出便愈”。

小 编 导 读

提到脾虚便溏,学习过《伤寒论》教材的读者想必会提到柴胡桂枝干姜汤。可鼎鼎大名的经方家胡希恕先生却提出,此方可用于治疗大便干和无名低热;而胡老的学生临床实践后发现,柴胡桂枝干姜汤竟然还能治疗牛皮癣、荨麻疹等皮肤顽疾。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

“心烦者,此为未解也。”可见这个心烦是表不解,正气拒邪外出不得,阳郁化热之“心烦”。

百变魔“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竟还能治皮肤顽疾?!

百变魔“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竟还能治皮肤顽疾?!

余细审其证,此次反复的起因是肝胆气郁,郁而化火生风,在外则营卫不调。考虑病人体态丰满,左脉沉弦,体内当有潜在水湿,遂以少阳枢机为治,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养血利水之当归、白芍、茯苓、白术,另加地龙、钩藤兼顾血压。

今撰此文,前述病例直观排列强化感觉,在感觉的基础上再去理解阐发经文,试述如下。

案一

某女,58岁,于2014年夏患甲状腺血肿,经抗生素治疗而血肿消失。一个月后无意中发现躯干及四肢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片若干,色红,痒不甚,干燥,患处皮肤表面覆盖有白色鳞屑,经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银屑病(牛皮癣)。查患者舌质暗红,舌苔白稍腻,问其饮食一般,大便日2次,从来不干燥,睡眠长期欠佳。脉细尺沉,右关脉洪。以凉血四物汤合四君子汤加茜草、珍珠母、炒枣仁、远志。

这条经文,想必学过《伤寒论》的人都有印象,但比较费解。它的深层含义到底有多深?临证适用范围到底有多广?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讲义》将此条病机归纳为“少阳病兼水饮内结的证治”——是否就是张仲景的本意?以下结合实例谈一谈。

案二

某女,56岁,腔隙性脑梗死3年,既往高脂血症、高血压病。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百变魔“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竟还能治皮肤顽疾?!

“悦读中医”独家定制版

百变魔“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竟还能治皮肤顽疾?!

服药1周,皮疹消退一半,色红大部分消失,烦热大减。两周后皮疹完全消退,只留褐色痕迹。后减药量,以每周服药2剂巩固。半年后随访,痕迹消失,皮肤光泽如初。

“小便不利,渴而不呕。”病起于伤寒,且经发汗(或下)而表未解,邪气传里由胸及胁,那么到了胸位首当其冲的就是肺,到了这一步,可以有化热化寒两种变化趋势:化热则肺金耗伤而渴,热入阳明则不呕。故“渴而不呕”是讲太阳初传阳明的症状,所谓“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脾不能为胃行津,不但没有便溏,反而可以是大便干燥。这是讲化热顺传。若经误下损伤胸阳,肺受寒邪,失于肃降,于是胸满微结,肺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失司,则小便不利。汗后表虚,下后里虚,这个“里”,顺传就是阳明胃肠之里,逆传最直接的就是太阴(因太阴主开)。邪气到了阳明(阳明主合)便无所复传,而邪气逆传至太阴还会继续发展。明白了这个道理,则不难看出“小便不利,渴而不呕”讲的是两种转归。

▼ 往期精彩回顾 ▼ 小柴胡汤竟如此奇妙,不愧为黄煌教授口中的“百病良方”!

百变魔“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竟还能治皮肤顽疾?!

(点击封面图,立即购买好书)

免费试读吧!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这个“伤寒”是麻黄证的伤寒,以法当“发汗”,是为正治;已发汗而后下之,先汗后下,是为汗下有序,不失为正治。在伤寒五六日期间使用过下法,按理当有转属阳明之可下证,但通过本条下文“此为未解也”,说明复用下法之时存在着表证,则“下”属误治。

本书是中医临床家单志华先生跟师刘渡舟、胡希恕、许振寰学医暨临证四十年手记,是中医传承的一个生动文本,是作者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独立思考与临证的思辨实录。全书共分仲景学术专题探讨、医论医话拾零和经络腧穴探讨三部分。其中,仲景学术专题探讨为本书重点部分,作者立足临床,文字强于思辨,针对仲景学说中的诸多难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学术视角新颖,颇具原创性与可读性。

百变魔“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竟还能治皮肤顽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