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诗词意境如何通过意象、抒情方式以及艺术处理高度融合的整体美? 前言“艺术处理高度融合”听上去有点玄,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简单来说,可以把意象当作一串串珠子,串起来作成项链即可。 至于意象如何选择,顺序如何排列,中间那根线怎么穿,就看诗人自己的功力了。 一、意象的选择意象由意+物象组成。例如雨是物象,是中心语,加上修饰语例如春、秋、好、等等带有感情色彩的“意”,既是意象。 意象的选择首先是中心语的选择,例如选择风还是雨。 确定了中心语,例如:风,那么春风、秋风、好风、寒风、东风、西风带有完全不同的感情色彩。 例如[宋] 李廌的《 虞美人》中是好风: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假如改为'寒风如扇'味道便有不同。 又如[唐] 许浑《赠李伊阙》用的是寒风和夜雪: 桐履如飞不可寻,一壶双笈峄阳琴。舟横野渡寒风急,门掩荒山夜雪深。 贫笑白驹无去意,病惭黄鹄有归心。云间二室劳君画,水墨苍苍半壁阴。 假如物象不改,还是风和雪,改一下修饰语,便成了不同的意象:东风、瑞雪。 桐履如飞不可寻,一壶双笈峄阳琴。舟横野渡【清】风【好】,门掩【松】山【瑞】雪深。 贫笑白驹无去意,病惭黄鹄有归心。云间二室劳君画,水墨苍苍半壁阴。 诗中的萧飒气氛减去了一半,把下半部改一改, 桐履如飞不可寻,一壶双笈峄阳琴。舟横野渡【清】风【好】,门掩【松】山【瑞】雪深。 贫笑白驹无去意,醉吟鲈脍有归心。云间二室劳君画,水墨苍苍半壁阴。 主人公从贫病交加的人物形象变成了一个潇洒自在的形象。 无论写人、咏物、还是怀古,不同的意象选择,会带来不同阅读感受。这种选择要根据整首诗的立意来确定。 好比拍一部悲情电影,要是选择沈腾、郭德纲作为演员就不太协调。拍一部喜剧电影,您选择李雪健、陈道明也不太适合。 所以说,意象的选择有点像选演员,虽然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是大家应该能理解。 二、意象的串联与组合选择了意象,剩下的就是串联和组合的问题了。 一句中的意象安排,是句法。 例如杜甫的名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如果改成“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便索然无味。诗人是为了突出香稻、碧梧这两个意象。 一篇中的先后,是章法,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诗人自有安排。 例如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第一句写的意象:花、楼、客,说明自己在登高望远,第三句接第一句,写登临所见的意象:锦江春色、玉垒浮云。 第二句写心情:“万方多难”,第四句接第二句,这里的意象有北极朝廷、西山寇盗。 在意象的安排上,诗人环环相扣,心中所向、眼中所见,前后呼应。 结束时,在第七句转折,用的意象是后主刘禅这个昏君,来衬托诸葛亮这个意象。 整体是表达了对于国家多难、君无良才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结束意象是为主题服务的,所以挑选意象和挑选演员一样慎重。 意象的安排也要符合整体表述的顺序,在句子中,什么为主、怎么突出?在整篇中,谁先谁后?这就看诗人是否有清晰的脉络了。 @老街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