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姓的三大特点,做到这三点你才是真正的黄家人!

 369蓝田书院 2019-10-09

汉族各姓都有各自的优良传统,我们黄氏的优良传统尤为突出,千百年来,世代相传,成为我们黄家人的优点,主要有下列三个。

第一,孝悌无双的江夏流芳

俗话说:“百行之首,以孝为先。”古书《论语》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可见“孝”是中国文化最高层最根本的内容。

而历史上的黄氏,正是中国传统孝道的典范和代表,例如“二十四孝”中,黄姓的孝子有两个,就是汉朝的黄香和宋朝的黄庭坚。

历史上黄氏的孝子孝孙,见于史传、方志和家谱的不胜枚举,《中国名人大辞典》中黄姓名人中孝子几占十分之一。故明朝人顾清曾称赞说:“黄氏盖纯孝一脉,累世相承,所以根于心而发之于事者,固有自来也。”

“孝”就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和老人,并且要“为民族尽大孝”,不做误国害民的事。“悌”就是团结同辈爱护卑辈和弱小,不但团结本族,相亲相爱,而且推及他族,和睦乡邻,团结各族人民,就是古语说的“亲亲而仁民”。

愿海内外黄氏宗族,互相勉励,世世代代继承我姓的优良传统——“孝悌无双”,并不断发扬光大,江夏流芳,千秋万代。

第二,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

纵观黄氏发展的历史,自始至终贯穿着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

根据史学家的考证,黄族的发祥地在今辽河上源之一的黄水一带,后改称潢水(在今内蒙古东),辗转延徙,历经河北、山东,最后定居中原。由一个崇拜黄鹂鸟的狩猎小氏族,发展成以金凤凰为标志,地位次于凤鸟氏族的农牧凤鸟氏族。

在上古恶劣的艰难环境和不断与各族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一个既善治水,又精制玉器,崇拜黄色的黄族。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

在这种社会大变迁中,许多氏族被淘汰了,只有那富有积极开拓精神的氏族,才能适应新环境,生存发展起来,建立黄国,历夏、商、周三代二千余年。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学会适应新环境,征服新世界,鼓舞黄氏子孙,遍布中华大地,渡海到东南亚各国,开荒辟地,走向海外其他各地,把黄氏族性的种子,传播全世界。

激励黄氏子孙的开拓精神,归结起来是:

(1)远大的眼光,既不安于现状,又处变不惊,能居安而思危,识否极则泰来;

(2)志在四方,不恋故土,积极向外发展的开拓精神;

(3)顽强的适应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并创造新环境;

(4)强烈的自信心和战胜自然的精神,勇于积极创业。

第三,念诗认宗的独特传统

在海内外黄氏族人中,广泛流传着念诗认亲的传统,既独特,又突出。在汉族中同姓氏的人,虽然见面时,常常认起宗亲来,但却没有像黄姓一样,在认亲时总要对方背诵“祖公诗”,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甚且进一步要求念“祖妈诗”。

撰写《中华姓氏通书·黄氏》的刘佑平先生,说这是“一组特殊的文化密码”。黄姓族人,无论在国内外任何地方,只要能背得出这组“密码”,便可认祖归宗,亲如家人,不但可得到关照,而且还可“升堂入室”,常常受到非同寻常的浓情厚意的接待。

黄姓的认宗诗,就是峭山公在送子外出创业时,亲自吟送的八句诗,俗称“外八句”,祖妈诗又称“内八句”。黄氏族谱中,一般都载有这两首诗,但由于年代久远,各地辗转传抄,文字有很多差别,内容大体相同。

为避免误会,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潮州、梅州和惠州三府的黄氏子孙共同在潮州城兴建大宗祠,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各州府县贤孝裔孙代表,公议重修的祖公妈诗如后,作为各地宗亲验诗认亲之用,流传于粤东各地及海外东南亚等地至现在。

祖公诗(或称上马诗)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

身居外境犹吾境,久住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当荐祖宗香。

根深叶茂同庥庆,三七男儿总炽昌。

祖妈诗

峭老原来娶三妻,官吴郑妣廿一儿。

兴家创业各离去,回猷报命省亲仪。

吾年八十难期会,叶落九州同根枝。

不论贫富与贵贱,相逢当念初分时。

按照祖先的遗教,黄氏子孙不论在国内外任何地方,不但要自己努力发扬开拓精神,兴家立业,而且彼此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富裕,共同繁衍,让黄氏宗族更加繁荣,让黄氏精神永远流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