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丹溪_相火论

 崔健华 2019-10-10

杏林精粹 | 浅析朱丹溪《相火论》(第246期)

杏林论坛 2018-01-30

l理论发微

浅析朱丹溪《相火论》

江西中医药大学  虞胜清

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所撰《格致余论》一书中,有论述相火的专篇《相火沦》。此篇文章是丹溪在深研《内经》的基础上,继承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等著名医家有关相火的论述并加以发挥而成。该篇论述了相火的实质,探讨了相火在人体内的重要性,以及相火妄动对人体的危害,从而使相火理论自成系统,是丹溪在医学上的重要学说之一——《相火论》。影响后世和日本医学,后凡论相火者,大都以此说作为理论根据。

本文试图以丹溪“相火论”为依据,进一步概括分析。

(元代名医 朱丹溪)

一.丹溪所论“相火”的含义

丹溪所论“相火”,包含正常与异常二种不同的状况,简言之,即“相火之常”与“相火之变”。

“相火之常”,是指处于正常状况下的相火,即人身生生不息的机能活动,为生命之源。

“相火之变”,是指处于异常状况下的相火,属人身生命机能的异常,为致病之本。

二.相火之常

相火之常,主要分析正常状况下,相火的实质、功能和寄寓的部位。

1.实质:

丹溪认为“天主生物,故恒于动”,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动和静两个方面,其中动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方面;同时认为“人有此生,亦恒于动”,人体也不例外,其维持正常的生命状况,也必然以“动”为常。,所以他又说:

根据丹溪“阳主动、阴主静”、“凡动皆属火”的理论,可知,火与动一样,对于包括人体在内的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十分重要,正如丹溪所云:“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显而易见,丹溪所说的“动”,当指正常的运动,在人体则为机体的正常活动,概指脏腑的正常功能。因“动皆属火”,故火与动之含义同属。至于动何以属火?火具体指哪种火?丹溪明确指出“其所以恒於动,皆相火之为也”。说明人体能维持正常的机能活动,是由于相火的作用,故“动皆属火”,此火就是相火。

综上所述,正常状况下的“相火”,其实质并不神秘,不过是人身生生不息的机能活动而己。概言之,即:相火为人身动气。

2.功能:

丹溪曰:“彼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惟有裨补造化,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耳。”从而指出了正常状况下相火的功能:具有补益、促进生化,以产生并维持人体生生不息的生理机能。故凡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等正常功能及生命的延续,无不有赖于相火的生理机能。

当然,相火要充分发挥其生理功能,还必须有“五火之动皆中节”为前提。“五火”,张志聪解释为“五脏之阳气”,泛指各脏腑的功能活动;“中节”,作适度、合于法度解释,包含既无太过、又无不及之义。因此,“五火之动皆中节”,是说各脏腑的功能活动适度,无太过、不及,这就是相火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

3.部位:

丹溪认为人身相火“寄于肝肾二部,肝属木而肾属水。”可见相火是以肝肾精血为其物质基础,故为此二脏专司。

又因“胆者,肝之府;膀胱者,肾之府;心包络者,肾之配也;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肾之分,皆阴而下者也。”故相火复分属于胆、膀胱、心包络、三焦诸府。

后世医家论相火寄寓部位,多宗丹溪之说。

三.相火之变

相火之变,主要分析异常状况下,相火的实质、产生的机理和病理特点。

1.实质

处于异常状况下的相火,是相火妄动,即动失其常,其实质就是人体机能活动失于节制,导致人身生命机能的异常活动,为致病之本。

丹溪曰“人之疾病亦生于动,其动之极也,病而死矣”。在此动失其常的异常状况下,相火非但不能产生并维持人体生生不息的机能活动,反而危害人体导致病变,故称“相火之变”。丹溪由于充分认识到“相火之变”对人体的危害,所以赞同李东垣倡导的“相火元气之贼”的观点。

2.产生

丹溪认为“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煽,则妄动矣”。这就揭示了产生相火妄动的原因和机理。

“五性”即“五志”,怒、喜、思、悲、恐,泛指情志变化。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很多,如情志过极、色欲无度、饮食厚味等,而丹溪认为情志过极是主要原因。

《金匮要略》云“有阳无阴,故称厥阳。”据此可以认为:“厥阳”即阳气过亢之谓。故“五性厥阳之火相煸”可理解为情志过极引起五脏阳气过亢化火,这就是产生相火妄动的主要机理。

由此可知,脏腑功能活动正常与否,是决定相火之“常”与“变”的关键。脏腑功能正常,则相火处于正常状况,并充分发挥其生理功能;否则,脏腑功能失常(主要指过亢),则相火妄动,产生异常状况,而发生病变。

3.特点

相火处于异常状态下,其病理特点主要是:相火易起、暴悍酷烈、煎熬真阴。现简述如下:

(1)相火易起

由于引起相火妄动的主要病因是情志过极。对于情志的变化,正如丹溪所说“变化莫测,无时不有”;而五志过极能引起人体五脏阳气过亢化火相煸,又是产生相火妄动的主要机理。因此,妄动之相火易起是其主要的病理特点。

(2)暴悍酷烈

《内经》运气七篇将“六气(风、热、湿、火、燥、寒)分主三阴三阳,其中热即暑(暑多挟湿),主于少阴君火;而“火”主于少阳相火。“火”与“热”二气相较,“热甚便是火”、“火为热极”。故丹溪曰“君火之气,《经》以暑与湿言之;相火之气,《经》以火言之,盖表其暴悍酷烈,有甚于君火者也。”

(3)煎熬真阴

丹溪着重强调“相火之变”,其最主要的病理特点为“煎熬真阴”,从而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阴虚则病,阴绝则死”。这就使“相火论”最后落实到临床,进而指导临床实践。丹溪在“相火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他的另一著名学说“阳有余,阴不足论”,主张抑制相火、保护阴精,提出降火滋阴的治疗原则,创制大补阴丸等著名方剂,至今仍为医家所喜用。

这些充分说明,朱丹溪“相火论”不但对祖国医学理论有卓越的贡献,而且在临床上亦颇具现实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