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 李思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科门诊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门诊部主任兼管南山门诊部,内科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及广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会专家。 擅长: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痛风等,善于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解决本专业疑难问题。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治疗心血管病及老年病。 点击预约 案例 66岁的高先生近半年来爬不到一层楼梯就咳嗽喘促,半夜睡觉也常感到憋闷气喘,于是自行到药店买了些补肺和止咳平喘的药物,但服用了一段时间后仍不见好转,后来还出现了脚肿的症状。 上个月,在朋友提醒下,高先生来到了我的门诊求诊。 接诊后,我让高先生测量了血压,当时高先生血压竟高达180/100mmHg,细问之下,原来高先生患上高血压病10多年了,平时服药也不规律。 我又让他检查了心脏彩超、心电图、抽血化验了心肌酶BNP等指标。 最后,明确诊断高先生患上的是心力衰竭。 高先生出现的气喘、脚肿等症状,正是由于心衰所引致。 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心脏结构功能发生变化,运动时回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增高,加重肺淤血,影响肺换气通气功能,于是一劳累就会出现气喘; 由于心衰后还会导致体循环瘀血,所以还会出现双脚、双小腿水肿的症状。 我让高先生服用降压、控制心衰的药物,配合益气活血利水的中药治疗,一周后,高先生的症状明显缓解了。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减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好发于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等心脏疾病以及慢阻肺的人身上,分左心衰与右心衰。 左心衰早期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气短乏力、口唇青紫等症状; 右心衰早期可出现下肢浮肿、腹水、食欲减退等症状。很多患者往往兼有左心衰和右心衰的表现,当出现活动后气短紫绀、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对称性浮肿等,常常为心衰的早期信号,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 据统计,全球慢性心衰患者高达2600万,有多年高血压史和得过心梗的中老年人,更是慢性心衰的高发人群,而这种疾病的五年死亡率高达50%,与不少恶性肿瘤相仿。 现代医学近年在治疗心衰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改善患者气促、咳嗽、咯痰等症状方面仍存在不少瓶颈,而中医的五脏论治疗法则对此起着独到疗效! 从 “五脏”入手,中医“强心”一大秘籍 目前西医治疗慢性心衰的常用药物主要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包括ACEI(普利类)和ARB(沙坦类)、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等。 虽然心衰的西医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心衰患者除了气促、肢肿等症状外,常伴有心悸、咳嗽、咯痰、口渴、失眠、纳差、腹胀、怕冷等不适,单纯抗心衰的西药难以解决。 例如不久前接诊的一个78岁的病人,慢性心力衰竭病史四年多,经过充分的西药治疗之后各项指标都好转了,但是她还是感觉气短乏力,稍微一活动就觉得气促,四肢怕冷,胃口差。 我给她开了益气健脾、温肾助阳的中药,加上中成药心阳片口服治疗,半个月左右患者的症状就改善了许多。 中医治疗心衰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五脏”入手,全面改善症状 根据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的学术思想,认为心衰病位在心,但其他脏器与心脏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治疗心衰须调补五脏之气血阴阳,不可局限于治心。 例如对心衰合并胃肠功能紊乱者,可采用调脾护心法治疗; 对心衰合并低血压者,可采用温肾健脾法; 对容易外感的心衰患者,采用补肺益卫法调理有一定帮助; 对心衰缓解期适当运用补肾护心法,对促进组织修复,减少心衰复发也有一定成效。 因人制宜,注重个体差异 心衰成因及诱因多样,个体差异非常大,常需要评估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 即便是同一个患者,在不同时期,其治疗方案也常常需要改变。 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则能更好的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治疗。 例如中医将心衰病大体分为五个证型: 气虚血瘀证,治以益气活血化瘀,常用保元汤合桃红饮; 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常用生脉散; 阳虚水泛证,治以温阳活血利水,常用真武汤; 痰饮阻肺证,治以化痰逐饮活血,常用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阴竭阳脱证,治以益气回阳固脱,方用四逆加人参汤。 以上证型须经专业中医师辨证开方,不同的人,可能在以上方剂的基础上酌情加减。 日常强心,食疗有方 防治心衰,饮食是重要一环。心衰患者需低盐饮食,各种咸食和腌制品均应禁食。 用利尿药后,尿量增加时宜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橘子、香菇、香蕉、百合、红枣等。避免生冷坚硬、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也要避免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薯类、南瓜等。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下面为大家几种针对慢性心衰患者的食疗方: 推荐一 桑皮瓜仁葶苈茶 ☑食材: 桑白皮、冬瓜仁、炒葶苈子各10克。 冬瓜仁 桑白皮 ☑ 做法: 除去桑白皮表皮,洗净后与等量冬瓜仁、炒葶苈子混合捣碎,共置保温杯中,以适量开水冲泡1分钟。 ☑ 适合人群: 代茶频饮,每日一剂。 心力衰竭之痰浊阻肺证,明显咳嗽咳痰患者。 推荐二 参芪附枣粥 ☑食材: 人参3克(党参15克) ,黄芪15克,熟附子6克,红枣6枚,粳米2两。 党参 黄芪 ![]() 熟附子 ![]() 红枣 ![]() 粳米 ☑ 做法: 将熟附子放入砂锅内,先煎1小时,再加人参、黄芪,同煎40分钟,去滓取汁。将药汁与洗净之粳米、大枣同放入砂锅内,小火慢煮,米熟即可。 ☑ 适合人群: 早晚分两次热服。 适用于心力衰竭脾肾阳虚肢肿、气短患者。具有温阳利水、健脾补气之效。 推荐三 北芪淮山瘦肉汤 ☑食材: 北芪50克 淮山药30克 瘦肉100克 洗净切片。 北芪(黄芪) 淮山药 瘦肉 ☑ 做法: 将北芪、淮山药、瘦肉放入砂锅内,武火煮沸,文火再煎50分钟,加入食盐调味,即可服用。 ☑ 适合人群: 一周三次。 适用于心力衰竭肺脾气虚病人。临床表现为气短、咳嗽、容易反复感冒、腹泻、汗出多之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补益肺脾之气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