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he Nataral Turn Of Waltz 3 作者 黄河一沙

 相识是缘0 2019-10-11

六、第二拍Two,包括swing   rising   sway几个技术环节
第二拍2的前半拍的主要工作是中途过程上升和摆荡左腿到位,在这里,左脚伸直,左脚踮起以脚掌支撑,许多人包括许多教舞蹈的教师,在这里都强调左腿和左脚向前纵向或斜向摆荡时是弯曲的,有的甚至还强调再一次下压,下重心,然后再上升,直到到位之后仍然是弯曲的,然后才渐渐伸直,他们把这种做法叫做“有味道”,叫做“把音乐灌满”,而把摆荡脚一出去就是直的,到位后保持伸直的做法贬为“象篙杆一样”“没有味道”“没有音乐”,但从物理学牛顿力学“惯性定律”来研究,那种再次下压使左腿弯曲的做法,改变了人体运动的质点曲线,即不符合华尔兹舞的身体运动曲线要求,也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克服人体固有的惯性而使人体改变运动方向,所以,对于技术问题,它是有一定的物理和教学的理论模型的,一定可以用道理说清的,同时在艺术感觉方面也不好。请看马科斯的摆荡,不管是斜向摆荡还是纵向摆荡,都是摆荡腿一出去都是伸直的,到位后保持伸直,而且是一种自然直,放松的直。上升的过程中,摆荡腿一出脚都是伸直的,是摆荡身体出去而引发的,决不是提膝用力迈出的,在做侧摆时,不可有主观性地试探出脚,过早跨出,辛格森·安德鲁在2007年黑池摩登舞教学中(The art of waltz)纠正了这种错误做法,他说,过早地跨出,故意不自然地增大步幅,破坏了自然的摆荡上升,使上升摆荡身体运动曲线不圆滑,出现波折,所以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应该自然地摆荡出步。此时进入华尔兹舞的特性和风格表现阶段,即是上升阶段,在升高阶段,右脚跟离地板,用力推送,直到伸直腿和脚,右脚背要直,形成芭蕾脚,左腿同样摆荡至一步之极限,且左腿是直的。要特别感觉一下这时的直,是一种在髋关节、膝关节极度放松状态下的直,是感觉左侧的腰、髋、腿、脚一线是吊在空中下垂的放松,是非常自然和非常舒服的放松。而跳舞的每一个舞步也都是加满张力到释放张力,由加力到放松的过程,因为加张力人是不舒服的,放松是舒服的,就如同犯人坐老虎凳,以及人的下叉动作非常难受,总想去放松,所以舞蹈就是痛苦+欢乐的过程,就是体会过程,就是带镣铐的舞动过程,其中的美妙怎能用文字表达呢!
下面讨论一下张力的感觉。胡宗翰先生和其它著名舞蹈学家都提到张力在舞蹈中的应用,我在欣赏和习舞过程中,到处体会到了充满张力的线条是非常美的,我看这有张力的线条象满月的弓,象大海的起伏,象初月,象长虹,它们充满了张力,是一些非常美妙柔韧的线条。因为摩登舞追求线条的美是第一位的,板块第二,步伐第三。艺术是诉诸感觉的,艺术本身是感觉,感受的,体验的。但对艺术的研究需要科学,需要思维和逻辑分析,而这些舞外之功夫的欠缺,而使一些国标舞狂热者落入俗舞行列,阻挡于国标舞大门之外。加了张力的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如一根线,可以拉伸成笔直的,也可以把它绕在一个圆筒上面,它们都是同样有张力的,那一个更美呢?那要看派上什么用场。在摩登舞中“头顶天花板的感觉”只能用于初级阶段,如果你老是一味去寻找头顶天花板的感觉,或是在运动中还要死守着这个架式,那么看上去一定是一棵硬梆梆的死线条,你确实是像米尔科Mirko所指的只用架型和固定的姿势跳舞的人,This is too square太古板,太呆滞,是僵尸。人体本身是一张非常科学合理的弓,后身的脊柱是硬材质,是弓的支撑材料,前身是拉伸材料,具备加张力使之弯曲变形的条件,在静态下,保持横膈膜以下笔直而且和地板垂直,横膈膜以上不允许垂直,腰和头颈由于被拉伸,加满了张力而后弯曲,在此基础上把左侧背肌向下压,那么腰和头脖子在向后弯曲的同时还会稍向左偏一点,男女都一样,但对女士要求更多更强烈一些。在动态中,每一步都是加强张力与释放能量的过程,是将人的身体通过加张力变形为美丽的弓形,然后是将弓形变成常态的过程,是释放张力的过程,加满张力的男女背影,中腰发力前行的美好线条,刚柔相济,弹性、柔美的美好形态,令人着迷,面对那些美丽舒展的线条,展开你的畅想吧,告诉你,一定有点弯曲,才谈得上舒展。试看马科斯·希尔顿爵士在身体运行时,那富于弹性的后背线条是多么漂亮。特别是女舞伴那裸露的后背,更能发现力量的美,女性特有的线条的迷人的美丽。以上谈的是纵向线条,横向线条也是同样道理,提摩西·豪森说,手臂不比肩膀高的动作是对的,许多人横向线条也是笔直的,就象耶酥蒙难的十字架,那可不叫舒展,那叫死板,横向线条要抱圆才舒展。
第二拍Two的后半拍,重心凝固在左腿,左腿伸直,左脚踮起以前掌支撑,后腿也伸直,右腿是背绷起来做成芭蕾脚,以脚尖内侧点在地上而且和地板之间有对抗,以获得地板的反作用力,这个向上的反作用力,通过芭蕾脚、踝关节、小腿、膝关节、大腿、髋关节、骨盆这样一条力线,和上传递,把右侧髋关节向上顶,这就是“高位顶髋”,这时候的右腿就成为一根撑杆,即“危房撑杆随身带,芭蕾脚花处处开”。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左脚到位后,要靠整个身体进行斜向摆荡,这是华尔兹的精华,是生命线,是灵魂,不要向一侧摆荡,实际上是斜向摆荡,而认为是在升高,是用胸部升高,后腰的托举,松压肩膀,用头顶和前胸去向上寻找空中某点,这时,身体左前侧拉长成反弓型,右脚以芭蕾脚擦拖地板不放松,也叫擦地,是刹车,是高级汽车的ABS,而又不能一下刹死,有如临别的爱人,依依不舍,配合左侧斜向引导,产生漂亮-的侧身圆弧,身体此时呈C型。这时形成了高底肩和高低胯,身体板块形成反弓型的倾斜,重要的是这时的身体板块是平行四边形,高低胯平行于高低肩,而右脚拖到最高点的过程,就是恢复平行四边形为矩形的过程,变弓型身体为垂直型身体的过程,第二拍完成。
关于倾斜(sway)是指上身纵轴线偏离垂直座标的状态。其作用是伴随反身动作,保持平衡,展现人体曲线美的形态。动作原理是,借助摆荡与反身,并使上身(胸、颈、头)滞后于胯部。胯部左侧前沿位于身体的最前端,在国标舞的运动过程中,倾斜主要是用于抵消运动身体惯性的身体语言表达,其次是增添视觉美感,再是作圆周运动的需要,是协调平衡的需要。这在田径项目的短跑弯道技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国标舞理论中倾斜包括左倾斜和右倾斜,故意做出不符合动作原理的倾斜是丑陋的倾斜,错误的倾斜不如不倾斜好。
七、第三拍(舞蹈要素包括:rise  lowering  continute
第三拍3的前半拍是并脚换重心且继续升高的过程,利用上体舒展以及脚尖的升高创造出最大的身体延伸,在右脚将要与左脚合并和已经合并的时候,然后迎来了华尔兹的高潮,即并步升高时刻,并脚时要并脚不并膝,膝关节不可锁死,应放松,是一种拉直的放松,这时,如海浪涌起到顶点,在最高最远的地方,有飘的感觉,被抛的感觉,失速的感觉,此时无限风光在险峰,失重、悬空、放松、飘荡等感觉美不可言,要有总不想下落的维持力,万不得已才下落,那是因为音乐不等人,切记,这时身体的长度不是高度,不然会重心不稳,所谓升应是身体的最大延伸,而不是把重心过度提高。
关于高位,摆荡结束双脚并扰后,在第三拍3的前半拍高位停留,这半拍停止不是僵化停止,或静止,而是脚下进一步踮起来,双脚象锥子一样扎在地板上,地板给予脚尖向上的反作用力,集中地沿着足尖向上依次通过各有关关节传递,上部身体前面把横膈膜顶起来,胸部提升,后面把脊背向上拉长,双肩下沉,颈项拉长,头部上顶,整个人体主线条拉长,这一拉长,比平时已经拉长的线条进一步拉长,这进一步拉长包括胡宗翰所说的“微动作”在内,也有Mirko 所讲的为下一小节转动反向预留空间的扭动,也包括汉斯大师所讲的威廉皮诺所演示的身体延伸加扭动复合式,螺旋式的上升运动,上述进一步拉长的过程在第三拍的前半拍完成,许多人在此,呆若木鸡,无事可做,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上述过程及其感受,没有良好的音乐素养,他们当中有少数人知道,可基本功不行,想到做不到,无法从地板那里借来尖端化的力量,把身体进一步延伸,在高位取得时间较长的制空权,身体难免僵硬死板,为了实现这种高位状态,唯一的出路就是魔鬼训练,而且哪些技术规范要点相互间不是孤立的,有一要点做不到,就有一连串的做不到,这时的状态,是一个人能力的综合反映,不是靠说教和摆架子能掌握和领悟的,老是在原地搞静态的练习是害死人的帮法。胡宗翰强调,必须以饱满的热情支持技术,做到位,做准确,许多人之所以技术不到位,就是源于感情不到位,决不存在脱离了内心感情的单纯技术。
关于升降动作,在平时老师辅导的时候听惯了用脚下压地板上升的理论,这是在初级阶段,但这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过程,这为我们下一步提高打下了基础。升降技术的文字描述,在许多教科书上对升降技术的定义有所不同,在Alex·moore的教科书上,它说升是“身体向上伸展及腿部肌肉提起”。最新出版的《ISTD标准舞技巧》中的定义为:利用脚、腿与身体所做出的上升与下降动作,此定义中多了一个“脚”一项。在《IDTA舞蹈技巧》中则说得更详细“上升是由腿部肌肉提起,膝盖伸直,及身体向上伸展而提升高度”,此处又加了一项要素—膝盖的动用。在做好上述这些事情的前提下,在右脚向左脚擦地合并过程中把中段向右(顺时针)拧转,带动整个身体板块向右拧,左脚以脚掌原地碾转1/8。在保持升高的时候,还有一个动作要做,就是欲右先左,这是节奏的需要,是小节之间连接顺畅的需要,增加舞蹈的流畅感。
第三拍three后半拍:身体落下的时刻也是左脚出脚的时刻,即并脚即下落左脚,不可并脚时间过长,如过长会影响舞蹈的流畅性,要注意交换重心要快,不露痕迹,在下降中要先降落右脚脚跟后,才能左脚出步,不落右脚跟出步是错误的。关于身体下降,马科斯·希尔顿在教学中指出,身体的下降是从上身开始,然后传递到脚跟,也就是,先下压放松肩关节,下传到髋关节,到膝关节,放松到裸关节,前脚掌到脚跟着地。从而完成231/8转度,此时完成了右转135°(90°+45°),于是男士右转135°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资料:亚历克斯摩尔  Alex·Movre教科书,冯永昌、胡宗翰、傅中枢等论文,马科斯·希尔顿、卢卡·巴勒奇、汉斯、威廉·皮诺、马西姆、理查德·格里弗、约翰·伍德、提摩西·豪森、安德鲁·辛格森、米尔科等大师视频教材,北京舞蹈学院部分教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