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拳师谈无极桩功修炼体会

 勇敢的芯2 2019-10-13
编者注:郭维杰老师是一位具有30多年拳龄的老拳师,曾经荣任北京马虹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获得过“2007年全国精武杯太极拳冠军”等大奖。郭老师酷爱太极文化,热心传授太极拳法,弟子遍布北京、西安、兰州等地。

我有缘跟随李焕喜老师学习修炼无极太极功将近四年了,时间虽然不算太长,但却可以说是体悟多多、感悟颇深、受益匪浅,实难用语言文字尽意表述。

拳谚曰:拳打千遍其理自现。我从拜师练拳算起,打拳已有三十余年,打了何止数千遍,可对太极拳理感觉一直并不怎么清楚。虽然早就知道,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开门见山,以太极立论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早就知道太极是由无极之“无形无象”而来,可一直受惑于“太极十年不出门”,未得其根本和妙要。

李焕喜老师领我们走了一条捷径。2015年11月在北航与李焕喜老师初次见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李老师对太极拳的修学理念,完全是以老子的《道德经》为宗旨,讲的是如何由无极生太极,修的是如何由无极演化至太极。推手一试,用我们原来所练的功夫和拳法,根本无法对付李老师的无极太极功夫。第一次听到有人用老子的话阐释太极拳理,似懂非懂也不理解,只是感到不可思议,当即我们表示愿意学习。李老师既是提醒也是鼓励地说“那你们可得舍得,舍得暂时把以前所学的东西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先以老子哲理为指导站无极桩,等无极功夫炼成了再把以前那些拳术拿出来可就厉害了”。

在跟随李老师学习站无极桩、修太极无极功夫的过程中,我最大收获是得到两件“宝”。第一件“宝”是李老师在2016年7月出版的《一个自然科学家所领悟的老子人文智慧》,书中清晰地阐释了什么是“道”、什么是“德”、道德如何影响健康和生命,以及什么是“无极”、什么是“太极”、为什么要修炼无极太极和怎么修炼无极太极等根本性问题。因得此宝,才有幸较为系统地学习了道家文化,知道无极不仅是养生的基本功夫,也是练拳的基本功夫,进而明白了拳理,走上了捷径,迈入了“太极之门”。

第二件“宝”是李老师2017年05月16日在无极太极功群里所发表的那四句“无极静功歌诀”。这首歌诀指引着我日复一日地坚持站桩,修炼无极静功,让我越来越清晰地领悟到了无极状态的功夫境界。下面具体谈一下自己的修学感悟和体会,希望能与各位同修同勉共进。

在看到李老师这首无极静功歌诀之前,我已学站无极桩功一年多了。起初站无极桩,真的是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以然。站上个十来分钟就像过了很长时间,心猿意马很难平静下来。如此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着用意领会骨升肉降、默运内气、意守丹田等等,感觉似乎稍好了一些,但仍然是比较茫然。

看到李老师这首“无极静功歌诀”以后若获至宝,没几天我就能背读下来了,并且从此每逢站桩就默诵和感悟此诀,结果就能很快入静,进入无极功的“享受”状态。站桩也由每天一次增加到上下午各一次,每次都在四十分钟以上。

《无极静功歌诀》是李老师通过修学《道德经》和长期修炼无极太极得来的,是他勤奋好学和长期实践的智慧结晶。为了逐步加深对李老师这首“无极静功歌诀”的理解,我逐句研读查阅,并试图理解其所述功法和意境。

第一句,“玄同坐忘天地中”。何谓“玄同”“坐忘”?《老子》第五十六章说:“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即塞堵嗜欲的孔窍,关闭起嗜欲的门径,挫去其锐气,解除其纷扰,平和其光耀,混同其尘世,玄妙齐同。

何谓“坐忘”?《庄子·大宗师》云:“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译文说就是“忘却自己的形体,抛弃自己的耳目(耳谓聪目谓明,此即人与外界之联系),摆脱形体和智能的束缚,与大道融通为一。

理解了“玄同”、“坐忘”这两个关键词的深刻寓意,无极桩的感悟就会升华。结合对本歌诀第一句“玄同坐忘天地中”的细读深悟,站无极桩就能很快将己身置於天地之中,做到“不思不想、不看不听、不作不为”。

第二句“至虚守静化有形”。主要是一个“化”字,化即融化。武学的最高境界叫化境。太极拳讲虚实。虚者,空也。能虚空则能使内劲圆融,神意气的转换和身形松柔。《老子》第十六章有“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庄子则将虚静分为二层来解释,第一层是通过“忘物”以达到“虚”,第二层是通过“忘己”来达到“静”。“静”的层次显然高于“虚”,故若无“虚”的功夫,“静”之境界则难以达到。当其达到外无物、内无我的“虚静”之时,即谓之得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得道就是返朴归真,能虚则有无限的包容,能静则有活动无限的可能性,所谓“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应。”

李焕喜老师把练习无极太极的过程比喻为“融冰化水→温水化汽→蓄汽成云→化云归炁”,即传统内家拳所说的“炼体固精→炼精化气→炼气还神→炼神还虚”。我认为至虚守静是方法是手段而目地是化己。在练站无极桩功时能进入“虚”“静”状态的层次或程度决定着你化“有形”的“净”的层次与程度,只有“功遂”才能“身退”。

第三句,“归零感悟无极场”。是指“悟”与“场”的修炼,前提是归零。零就是“空”。只有化“净”才有空。当能进入虚空归零的状态时,也自然而然地就会感悟到无极场。在这里我理解无极场就是己身以外的大自然能量场,它是不以人们意识存在而存在。所以“感悟”只是你练无极功到一定程度时的体悟与感觉。

根据以上理解,我对李老师的第四句“一分虚实太极成”作了修改。李老师第四句,我理解是说在无极未分虚实“静”的状态下,一“动”分虚实就成太极了。即静者无极,动者太极。我将李老师第四句修改成“不想”两字。因为“无极场”不是人为想出来的,感悟也有想的成份,当感悟到无极场后马上仍掉,“不想”,这时反而会感受到这无极场无限的大,“其大无外”!为此,我就将李老师的四句“无极静功歌诀',改为我所练所站无极桩的三句半:“玄同坐忘天地中,至虚守静化有形,归零感悟无极场,不想。”

应用李老师“无极静功歌诀”站桩,我感到进桩快,以前要用很长时间才能进入,现在只要默诵此歌诀一两遍就能进入无极状态。并且在进入无极状态之后,再练拳走架的气势感觉就大不一样了。对以前所见所学的东西,开始有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之感。对《道德经》“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以观其所”的认知也得以升华。总体说来,太极真的是文化,是哲学,是思想,更是一种处世之道。

李雅轩大师曾说“太极拳是平淡无奇的功夫,又至精至微”。这是一项没有难度的高难运动。平实无奇体现为无难度,至精至微体现为高难度。在这里就无庸赘述了。大道至简,名言佐佑,我从李老师那里领悟到的至理名言还有许多,如“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不根植于虚无皆非正理,不归之于至简都是小术”、“功夫向外求,别在身上找”、“拳打意在外是气势,意在内是架式”、“锻炼未必就是养生,养生却包含了锻炼”、“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人人各具一太极,但看用功不用功,只要日久能无懈,妙理循环自然通”等,待以后有机会再与大家一一分享。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