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化一中创始人邹代钧:点燃新化教育的篝火!

 算得上是多所所 2019-10-13

带一支蜡烛去远方

夜行时照亮脚下的路……

游记NO:12

点燃新化教育的篝火

——访新化教育先贤邹代钧故里隆回县罗洪镇

夏叶

2019年10月8日,我随新化一中校园文化小组开展的“寻根之旅”活动,去隆回县参观访问邹代钧故里罗洪镇。

清乾隆末年,新化四都乡龙塘村(今维山乡四都村)才女吴瑚珊嫁与高平罗洪镇(1952年划隆回县)官树下邹文苏为妻。生六子:汉纪、汉璜、汉勋、汉嘉、汉章、汉池。韦德国际1946英国

其时,老秀才邹文苏创建古经堂,教授生徒,研究经学,尤深于“三礼”,著有《景山诗文集》。夫人吴瑚珊系四都乡名宿吴兰柴之爱女,知书能文,邹文苏编著《地理今释》,吴瑚珊即为之编校,因而通晓古今舆地。书香之家自然对其儿孙的勤奋好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吴瑚珊尤以已之好而教授儿子们爱好地理学,及至发展为四代儿孙继学舆地。后人称之为“邹氏舆地世家”。

邹氏第三子邹汉勋对舆地、音韵、经学造诣甚深,著述等身,其长孙邹代钧深受其影响,不但继承了祖父的舆地学学术基因,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中国著名地理学家、地图学家,并且身体力行创建中国第一个地理学会,研制出中国铜版地图彩印印刷术,出版中国第一本教学专用地图集。

邹汉勋故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两纵三横,木结构,建筑面积1400余平方米,四周砌的青石围墙均已毁坏。屈指数来,邹氏故居已历230余年风雨,旧房虽风雨飘摇但还完整。

2006年5月,邹汉勋故居被列为湖南省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面对大田野,秋收后的田野纤陌间散发着稻草的清香。远眺望云山山麓,如大地母亲温柔的怀抱,环绕着这片物产丰硕的良田美土。

(故居全景))

故居槽门前是一口池塘,是鸭子们快乐嬉戏的泳池。

距故居不足100米是清清亮亮的春溪——春溪,一个多么美好的溪名,无论夏暑冬寒,它为人们唱着天真的童谣。

江南山区的农家院落、良田美土、春溪水塘、望云山麓……是邹家世代人丁兴旺、俊杰辈出的摇篮。

“邹氏舆地世家”第四代传人邹代钧,26岁中秀才,32—35岁出访英、俄等国,首次理清了中英、中印边界纠纷,为中国争回了领土属权。他不但对中国的舆地学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他是点燃新化教育篝火的执火者。

1898年4月,邹代钧借戊戌变法之新潮,胸怀“教育救国”之宏愿,会同邑中艾敦甫、晏谷如、彭延炽(庄仲)、邹阶人、伍炳荣、刘仲长、王哲夫等贤友,以存谷1000担作为办学基金,创办新化实学堂,亲任监督。

实学堂办学宗旨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倡导新学,传播民主思想,讲授科学知识,走教育救国实学之路,培养经世致用人才,以为富民强国之本。

实学堂引西风东渐,成为新化县横空出世的第一所正式学校。

同年8月,戊戌变法夭折,实学堂受到保守派攻击,然邹代钧不屈不挠,翌年即于资江河东上渡乡选址(今新化一中校址)建校。

1909年,学校奉命改名为新化公立中学。是为新化县第一所官办学校。

1952年秋,学校奉命改名为新化县第一中学。

回首120年前,邹代钧敢于撕裂旧时代沉闷的迷雾而提倡新学(西学),这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梅山人一往无前的蛮勇,而且必须具备卓越的远见与智慧!

不幸的是,1908年3月,54岁的邹代钧病逝于武昌舆地学会,归葬故里背里坪。他的墓地边有一片高大茂密的杉树林,忠诚地陪伴着英年早逝的先生,朝迎初阳起,暮看新月升,走过百年寒暑,超过百年秋冬……

2011年11月,邹代钧墓被列为邵阳市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

英魂远去,他营造的新化读书风尚正在延续!

他创建的新化一中学校老树苍劲,枝繁叶茂!

他开创的中国舆地学学术光耀千秋!

2019-1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