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嘲笑王安石的诗太差,王安石为教训他出一上联,苏轼当场认输

 昵称65812974 2019-10-13

提到唐宋八大家的时候,我们脑海中首先浮现出来的便是韩愈与苏轼,至于与苏轼在文学上齐名的王安石,好像我们首先会认为他是一个政治家,最突出的成就是主持了“王安石变法”并且收复五洲,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而很少有会想到他作为文人的一面。

但其实古代高官往往也是非常出色的文人,而王安石在这方面尤其出色。王安石出生于1021年,虽然家庭环境不是特别好,但是非常热爱读书,甚至于到了通宵达旦读书,以至于好几个星期都不洗头发不洗澡的地步,让人误认为他是误入了风尘之地,所以很多长辈都以此纷纷劝说他要好好保重身体。

虽然少年时候的王安石,因为沉迷读书而不是很讲究个人卫生,但也正是在这种苦读之下,让他在21岁时候便已经考中了进士,跟二十岁考中进士的苏轼近乎同一年龄,不过王安石比苏轼要年长16岁,所以等到苏轼考中进士为官的时候,他已经是朝廷内的高官要员了。韦德1946手机版网址

当时的北宋虽然看似平安,但其实内忧外患严重,一方面外边的金国与蒙古虎视眈眈,同时国内也积贫积弱,官吏冗员的现象非常严重。在这种局面下,北宋的皇帝与大臣都或多或少有些危机感,于是王安石开始在1070年主持变法,希望能够让国家强大起来,但是这遭到了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反对,于是变法派与守旧派相互拉拢,彼此斗争。

苏轼夹在这两派之间,处境最是艰难,因为他认为虽然变法派与守旧派都有可取之处,但是同时也都有疏漏或者急切之处,于是他既反对王安石又反对司马光,以至于一再遭到贬谪。但是北宋有一个好处就是,虽然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人的政见并不相同,私下里却依然是好朋友,上班的时候相互吵架,一下班就可以各自串门撸串的那种。

某天苏轼去到王安石家中串门,看到王安石已经坐在椅子上睡着了,而书桌上的一张纸上写着“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苏轼一看就笑了,他认为王安石缺少生活经验,黄花(菊花)不会有满地的现象,于是一边嘲笑着王安石的诗写得太差,一边续了一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意思就是说菊花跟其他的花可不一样,这道理还是得我来教你啊。

王安石醒来后看到了苏轼写的诗句,也看到了其中的嘲笑之意,但他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后来苏轼因故被贬到黄州,当时皇帝已经气急本来想要让苏轼去到黄泉,因为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朝杀才士者”,才让苏轼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在苏轼前往黄州的时候,王安石前来为他送行,突然想起了苏轼嘲笑自己的那一句诗,于是想要教训刁难他一下,便出了一个上联“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这里的难点在于山塘与半塘都是地名,七里与三里半是对应的数学关系,苏轼冥思苦想了半天,最终当场认输。

在到达黄州以后,某天大风刮过,苏轼非常吃惊地看到院子里满地都是落下来的菊花,他又想起了王安石的那一句诗,不由得感到万分羞愧,原来缺乏生活经验的人是自己而不是王安石,不由得由衷感慨一句“王荆公真乃大德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