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你可以做到——读《改变一切:如何突破个人事业与生活的瓶颈》

 长沙7喜 2019-10-15


 

看到这书名,是不是透着浓烈的成功学气息?让你忍不住想嗤之以鼻,忍不住想说一句:读了这本书就能改变一切了?不能改变你赔我?

容我提醒,你陷入评判者思维了。接下来,请用学习者思维来读以下文字,看看五位作者在研究了超过5000名实验对象后捧出来的这本诚意之作。

先讲个故事,在犹他州瓦萨奇山脉有个“改变一切”实验室,他们研究什么呢?

他们在著名的针对小孩延迟满足的“棉花糖实验”中受到启发,想要研究改变自己的诀窍。与《自控力》援引大量小白鼠实验不同,“改变一切”实验室的研究对象是——已经成功改变自己并保持3年以上的“改变者”。在吸收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大量的实证经验后,他们将从中提炼出来的方法运用于实验室进行再验证。他们发现了这个

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并不是缺乏勇气、胆识或者意志力,而是我们都错误以为意志力才是改变的关键。我们盲目,我们“寡不敌众”,我们陷入了“意志力陷阱”。

驾驭冲动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虽然说坚毅以及类似的性格可能是天生的,但技巧实际上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换言之,天赋异禀的人会自然而然使用自己与生俱来的能力,我等凡人也可以通过后天努力,习得相应的技巧,并有意识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真是一个福音!就好比富二代自然而然拥有大量财富,现在科学研究告诉你,穷二代可以通过努力学会创富技能,慢慢把自己变成富一代。这样的发现是不是让人感觉人生又有了意义?

有了这个重大发现,作者信心爆棚,连这样的承诺都写在了书的序言里:

如果你使用我们提出的规则和策略,你就可以迅速、深刻而持久地改变你自己的行为(即便积习已深),而且通过学习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你可以极大地改善生活的方方面面。

于是我就不信邪,决定按照书中的步骤亲自验证一下这种听起来快要上天的方法。

我想要做出的改变是把隔三差五的瑜伽习练变成每天坚持的习惯

第一步,明辨关键时刻

按照书中所说,任何改变计划最核心的部分都是研究自己,找出自己的关键时刻(最容易屈从于欲望的那些时刻,辨别出那些让自己感到最大诱惑的情境)。要研究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思维和行为习惯,研究自己周围的特定环境。而且,只有自己才有能力研究自己。所以,我变身研究人员,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一点一点研究自己。

我把自己每天的作息安排列了一个流程图,重点关注会遇到阻碍或会为自己寻找借口的情境,然后列出了最需要应对的四个关键时刻:

1.瑜伽装备不齐的时候;2.时间不够用的时候;3.习练遇到瓶颈的时候;4.身体不适的时候。

第二步,采取关键行动

要打有准备之仗,就得先想好一旦出现问题,应该怎么应对。所以找出关键时刻后,要针对关键时刻设计应对策略。

1.瑜伽装备不齐:买三个瑜伽垫,家里一个、办公室一个、出差便携垫一个;在办公室放一套瑜伽服;

2.时间不够用:把习练时间放到早上刚起床的空腹时间段;进行碎片时间管理;把手机放在看不见的地方;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一日之计在于头天晚上);

3.习练遇到瓶颈的时候:寻求瑜伽老师的指导;自学瑜伽知识;遇到困难退回一步反思;使用多坚持5分钟策略;

4.身体不适的时候: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生病;如有身体不适,选择更温和的习练方法;学习科学的习练技巧避免受伤。

第三步,六大影响源协同作用

有了应对关键时刻的策略还不够,要让改变计划变成可执行计划并且达成改变目标,还需要本书最核心的内容出场。

仍然是无数的实证得出的结论——充分运用六大影响源协同发挥作用。

为了把这六大影响源展示清楚,我用我拙劣的技术做了个表格:

(一定要点开放大看!不然看不清楚

还是用我的改变计划来说明:

个人动机:每天有完全静心的一小时;60岁的时候能保持40岁的状态:)

个人能力:深入学习瑜伽技能;从每天关闭朋友圈1小时开始进行时间管理的针对性练习;在想偷懒的时候再坚持5分钟;每天只练一个中高级体式;

社会动机:跟家人协商好不泼冷水;安排好学习、工作和家务时间,防止冲突;

社会能力:取得瑜伽老师的支持和指导;加入每天坚持瑜伽习练的社群;

系统动机:不想习练的时候就去壹基金捐100元;把习练过程分享到社交媒体;记录自己的微小进步;

系统能力:把瑜伽垫放在客厅里;设置闹铃提醒;手机里关注瑜伽习练的订阅号;使用每日瑜伽等APP。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2008年,“改变一切”实验室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评论》上发表了一份从这项正在进行的研究中得出的重大发现:那些会对改变计划中的6大影响源进行整合的人,比那些不会整合的人的成功概率几乎高出10倍

第四步,勇敢接受退步并即时修正计划

“说到持续性的改变,失败才是铁律,而不是例外”

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失败,比满腔热血一头撞上障碍就从此止步,要有意义得多。预期中的失败和退步,更容易让你“把坏事变成好事”,避免以沮丧、自责、气馁和放弃来取代本来应有的反思、好奇和调整。

不断修正计划、调整关键行动,直到能应对改变这条路上随时冒出来的关键时刻,你就成功了。

第五步,总结经验并实现迁移

既然改变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变换场景的反复练习就会帮助我们更加熟练地运用这项技能。这本书最后一章全是真实的改变案例,改变工作业绩的、减肥的、改善财务状况的、戒除成瘾症的、还有改善婚姻关系的,都用同样的框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最适合的改变策略来实施改变。有类似改变需求的人可以直接去套用一下试试。

在寻求改变这个领域,二八定律同样适用——要想成功改变,80%靠行动,20%靠知识。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我知道该怎么做,但就是没办法做到。(摊手)

现在,20%的知识我码在这里了,80%的行动就拜托你自己咯。

当然,所有的方法都只对愿意运用的人才有效,改变策略也只对愿意改变的人起作用。

至于那些装睡的人,就不要叫醒他们了。

最后,写上我自己的验证结果:我已经坚持了连续42天、每天1小时习练瑜伽。把同样的方法用到书法练习上,已经坚持了38天。

就酱,祝早日练成“五步改变神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