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2000 字 阅 读 需 要 6 min 学生不爱写作文,经常会给出一个青春气息十足的理由:作文没什么好写的,都是套路。 对正值探索欲、求知欲爆棚,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青少年来说,因循守旧,遵照既定的套路写作,实在是既无个性,又寡然无味的事情了。当然,这是仅就套路来说的。 如果写作文只是写套路,那自然是不值得提倡的。但是,事实往往是,写作文的天地很广阔,写作文的人却误入歧途,把套路当成全部,把写作之路走狭窄了。 要怎么样才能冲破对套路的执念,把写作文变成生趣盎然的事情呢?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写作畅销故事的思路。 1 写作文和写畅销故事,听起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件事情,但其实它们之间,也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 首先,最基本的,都要最大限度地,去吸引潜在的读者。 写畅销故事有这样的需求,毋庸置疑,也无须解释,大家都能理解,毕竟,它从写作之初,就注定了要尽力去拉拢读者,才能获取想要的收益。但是,写作文怎么会有这样的需求呢? 一个学生在求学生涯里需要训练那么多篇作文,但大部分作文的评价者,只是老师和家长。即便偶有成功发表的,那也不至于承担起靠一篇作文去树立当期报纸或杂志销量的重任。 所以,即便是误认为写作文就是照着套路写,很多学生也会走入另一个误区——去尽力吸引,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尽力讨好评阅作文的人。 通常情况下,这个潜在的被讨好者,是批阅作文的老师。而这位老师,在多数情况下,是确定的,就是孩子们的语文老师,是孩子们熟悉的角色。但孩子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这样的讨好,既偷懒,又冒着很大的风险。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决定学生求学之路胜负的关键考试,阅卷老师都是不确定的。没人能确定,自己的作文是被哪位老师评价。也因此,那位不确定的阅卷老师,就和畅销故事作者想要竭力吸引的广大读者一样,充满了未知的可能性。 所以,哪怕只是为着最功利的应试目标,写作文时,也不能只考虑某一位具体的老师的评阅口味,而应该关注和考虑更为广泛的可能性,让作文尽力体现出更能为大众化的评阅口味所接受的独特性来,才能增加筹码,增大胜算。 这就和畅销故事的目标读者有些相像了,都是在既确定又不够确定的范围内,去实现吸引力。 2 写作文和写作畅销故事还有一个重要的共通之处:如何对待套路。 越是畅销的故事,越能让人从中发现模式化的情节。比如,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正义必然战胜邪恶,坏人必然遭受最终的惩戒,等等。 甚至可以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很多的故事,如果抛弃细节,只去浓缩整理主干脉络,那完全可以看作是一个故事。所以,畅销故事领域,也有很多类型化的细致分类,一些分类方法,甚至直接表明了故事的发展模式。 但是,好的故事,即便你能预料到最终的结局,也依然会兴趣盎然地去关注细节的精彩。 你明知主角不会轻易消亡,也依然会为他短暂的挫败而提心吊胆,坐立难安;你明知道坏人一定不会笑到最后,也还是忍不住为他眼前的狂妄恨得咬牙切齿。 这就是好故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也是故事通过那些曲折的细节,所呈现出的感染力。所以,套路不是重点,细节表现力才是好故事最了不起的魅力所在。 写作文也是类似,不能否认套路的存在,但是,套路之外,更需要注意的,还是细节的魅力。 套路不是写作的枷锁,应该说,套路是一种经过验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性能良好的工具,用来帮助写作者更好地实现优质表达,通往写作的自由。 就像每个人都知道的总-分-总结构,比简单套用结构更重要的,是深入地领会到这种套路背后所呈现的,人的思维的发展和递进。 只有透彻地将这种结构运用于深层的思路构想,才能让结构套路绽放最大的活力,去激发,而不是桎梏表达的自由。 3 有了前两个共通之处,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写作文也和写作畅销故事一样,都需要有读者意识了。 要通过精彩的写作吸引读者,就不能闭门造车,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写作本质上是将自己的感受传递给别人,是本着沟通交流的目的和意愿,所以,充分表达自我的前提下,还要兼顾读者的接受度。 立志于写作畅销故事的作者,如果把故事写得隐晦深奥,就难以俘获广大读者的关注,那么以市场为目的的畅销写作,就自相矛盾,无法成立了。 想要写好作文,在重要考试中拿到高分的学子,如果把作文写成自说自话的呓语,让人看过后只觉不知所云,无法捕捉到表达的重心和重点所在,那么以得分为目的的考场写作,也就难以实现效果了。 所以可以这样说,如何把故事或作文写得能最大限度地和读者达成共识,让读者的阅读感受和作者的表达意愿达到更充分的重合,就是体现写作者表达功力的地方了。 而这功力,就是一种高“情商”的写作能力:既有充分表达的写作能力,又有照顾读者需求的共情能力。 显而易见,这样的能力,不是轻易可以获取的,需要多方面的读写综合训练。而在有意识的练习过程中,我们就可以以写作畅销故事的意识和心态,去着意调整写作文的状态和思路,以求目标更明确地,获得有效的提升。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