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朕”是个什么东西?

 燕山茶社 2019-10-16

谈到“朕”,要先说说古代汉语中出现较早的一些第一人称代词如“余”、“予”、“我”、“吾”、“朕”、“台”以及“卬(áng)”等。这些词的基本意思都是“我”或“我的”,早期都是混用的,并没有特殊的区分,不分贵贱,其中“台”和“卬”我们平时比较少见。

“朕”是个什么东西?

“台”字可见于《尚书》之《汤誓》篇,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商代开国君主商汤(成汤)在讨伐夏朝末代暴君夏桀前夕,开了一个战前动员会,并制定相应的军事法令——《汤誓》,其中就有上面这句话,意思是:“你们各位,都听我说吧!不是小子我敢于贸然发难!实在是因为夏王犯了许多罪行,上天命令我去讨伐他。”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篇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结合全文的上下意思,理解为“船夫摇手相招示意上船,别人都随众乘船渡河,我却独留岸边……

“朕”是个什么东西?

后来国君、天子专门以“孤”、“寡(人)”、“不毂(谷)”自称。“孤”、“寡”的意思差不多,指中国古代帝王作为最高的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等级森严,其他人都不敢或没资格与国王走近,帝王就自己独自一个人!“不毂(谷)”本意是不结果实,引申为不善、不好!

所以“孤”、“寡(人)”、“不毂(谷)”从谦和的意义上来看是“无助、寡德”或“离心离德”、失道寡助等,周天子还自称过的“予一人”也是这意思,比喻人没有德行,就要绝后,古代王侯以此自警、自谦。不过那是表面的;真实意思却霸道得多,就是“唯我独尊”!后世的词语称孤道寡、孤家寡人都是从这个说法引申出来的。

“朕”在先秦也是用于第一人称的一个常用词,不论尊卑,都可以自称“朕”,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用,表示“我、俺”、“我的”意思。日常对话中可以“您上哪儿去?”,回答:“朕去泡个澡!”。在屈原的《楚辞》里就多次出现过,比如“回朕车以复路兮”、“朕皇考曰伯庸”等。

“朕”是个什么东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为了凸显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朕为始皇帝”,规定只能皇帝专用,以此来强化皇权。就连唱戏扮演皇帝也只能称“孤王、寡人”,绝不可以称“朕”,否则即是“谋逆”、“大不敬”罪,要灭门九族的!

那么“朕”是什么意思呢?朕字的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用木造船的两块木板间隙,也就是“舟缝”,另引申为迹象、征兆。相关的词语有朕兆(征兆);朕垠(迹象);朕迹(痕迹)等。

“朕”是个什么东西?

《史记·李斯列传》:初,赵高为郎中令,所杀及报私怨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毁恶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

由此看来,宦官头儿赵高拍秦二世马屁、大举“造神”是有私心的,他建议:“天子是天下至尊至贵之人,最好只让大臣们在上朝时战战兢兢的低头、躬身奏对,不得仰视或平视始皇帝。

“朕”是个什么东西?

这样臣下对皇上基本上只能闻其声而不能见其面。”如此一来,就钳制了大臣们在面见秦始皇时向他从容上奏赵高所做的坏事、恶事,也就是朝臣只能感受到皇帝的“行迹”而一辈子难睹天颜,看得真切,那么用“朕”这个字做皇帝专称就很合适了!

“朕”是个什么东西?

当然以“朕”之“造船的两块木板间缝隙”的原意引申到极为细小,从而用来譬喻寡德以自谦,类似寡人之义也是讲得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