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7日 星期六农历己亥年【猪年】七月十七【原文之五】齐部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使材士未尝见,巧女未尝为,异事诡手,暂为卒睹,显露易为者,犹愦愦焉。方今论事不谓希更,而曰材不敏;不曰未尝为,而曰知不达,失其实也。儒生材无不能敏,业无不能达,志不有为。今俗见不习谓之不能,睹不为谓之不达。科用累能,故文吏在前,儒生在后。是从朝庭谓之也。如从儒堂订之,则儒生在上,文吏在下矣。从农论田,田夫胜;从商讲贾,贾人贤;今从朝庭谓之,文吏,朝庭之人也,幼为干吏,以朝庭为田亩,以刀笔为耒耜,以文为农业,犹家人子弟生长宅中,其知曲折愈于宾客也。宾客暂至,虽孔、墨之材,不能分别。儒生犹宾客,文吏犹子弟也。以子弟论之,则文吏晓于儒生,儒生暗于文吏。今世之将相,知子弟以文吏为慧,不能知文吏以狎为能;知宾客以暂为固,不知儒生以希为拙:惑蔽暗昧,不知类也。一县佐史之材,任郡掾史。一郡修行之能,堪州从事。然而郡不召佐史,州不取修行者,巧习无害,文少德高也。五曹自有条品,簿书自有故事,勤力玩弄,成为巧吏,安足多矣。贤明之将,程吏取材,不求习论高,存志不顾文也。 【字词】1、愦:(kuì)昏乱,糊涂 2、耒耜:(lěi sì)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耜用于起土,耒是耜上的弯木柄。文中指农具的统称 3、掾:(yuàn)辅佐 【拙解】齐地人世代刺绣,女子没有不会;襄邑俗间皆会织锦,愚钝的妇人无不手巧。每日见,每日做,手便熟练。假使那些有才的读书人未曾见过,手巧女子未曾做过,事不熟手陌生,偶尔为之仓卒一睹,即便是明显容易的事,也会糊涂不清。如今论事不称经历少,而言才思不敏;不谈未曾做过,而说知慧不够,是与事实不符。儒生有才者无不心思敏锐,功业无不能达,是因其心志而没有切实作为。如今俗间看见儒者做事不熟便称他们没有能力,看出他们无所作为便说他们做不了事。选才需看做事能力,所以文吏排在前,儒生排在后。这是从朝庭的角度而言。如果以儒家经学的角度考量,则儒生排在上,文吏非在下。从农耕角度谈论种田,农夫会胜出;从经商角度讲生意,商人最贤;如今从朝庭的角度来说,文吏,是朝庭中人,年少便为干吏,以朝庭为田地,以刀笔为农具,以文章为农业,犹如家中子弟生长于宅院之中,他们知道院中道路好过宾客。宾客临时来到,即使具有孔子、墨子之才,也是不能分辨。儒生犹如宾客,文吏犹如子弟。以子弟而论,则文吏熟悉程度强过儒生,儒生弱于文吏。当今世上的将相,知子弟是因为久居而路熟,不能知文吏是因为事熟而显能;知宾客是因为临时到来而不知道路,不知儒生是因为做事少而显拙。此是为惑所蔽被暗所昧,不知类推。县里具佐史之才的人,能在郡里胜任掾史。郡里具循行之能的人,可以胜任州中从事。然而郡不召其为佐史,州不用其为循行,原因是这些佐史、循行做事熟练无差错,但他们少有机会处理公文而只是具有高尚道德。五曹之中自有章程,帐簿文书自有旧例可循,只需勤于习作,便可成为熟练的文吏,无需更多。贤明的长官,选吏取才,不求做事熟练但要求德高,看重心存高远志向而并不顾及他们的文才。 【小议】熟能生巧,耳熟能详。基层普通文吏,每日接民待事,熟知民事处理程序,倘用心为民,则会被赞高德贤能。此类文吏比之“不习”儒者若何?儒者,依本文之义,专心研儒家经学者,往往自视清高,不屑文吏事民之业,如何践行儒学道义?只剩下了说教吧?二者相比,窃以为文吏当受赞,儒者需自省。尽心理事,且守礼义操行,如此者宜推崇。能理事却不重德操,或重德操却不屑理事,皆不可取。“程吏取材”之道,无才,德为虚;无德,才或行偏。德才兼备方是最佳。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
|
来自: 紫微o太微o天市 > 《王阳明心学等其它哲学派别知识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