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早孕药物

 赵东华 2019-10-16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目前国内外都致力于抗早孕的研究,用药物作为避孕失败后节制生育的补救措施,以替代人工流产术,如催经止孕法等。这些方法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将成为最理想的节育措施 [1]  。

目录

一、概述

20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人们分别成功地将前列腺素和抗孕激素米非司酮应用于终止早期妊娠,被称为“药物抗早孕”。抗早孕药物的问世,结束了以往只能采用手术——负压吸引术和刮宫术来终止早孕的局面,为生育调节技术进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2]  

二、常用抗早孕药物

临床上应用和研究得最为广泛的方法是:分别应用前列腺素、米非司酮或甲氨蝶呤等单独用药的方法,以及米非司酮合并前列腺素和甲氨蝶呤合并前列腺素等联合用药的方法 [3]  。

米非司酮

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物,在分子水平以内源性孕酮结合受体,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绒毛组织与蜕膜变化,并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促使宫颈软化、子宫收缩。

米索前列醇

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合成的前列腺素E类似物,可使子宫颈纤维组织软化,胶原降解,也可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两者配伍更加发挥了前列腺素的作用,促使宫内妊娠物排出。

利凡诺(依沙吖啶)

利凡诺(依沙吖啶)为吡啶的衍生物,为强力杀菌药,其用于引产机理主要是对子宫有明显收缩作用,无促宫颈成熟作用,故宫缩时间长,病人痛苦大。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

20世纪80年代后期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用于早期流产已取得明显效果,至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的最大孕周,尚不能确定,因为随孕周增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增加,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甲氨蝶呤联合前列腺素

甲氨蝶呤肌注与口服比较,两者完全流产的效果并无差异;同样,甲氨蝶呤应用后3天给予前列腺素,与应用后5天给予前列腺素的效果也无差异 [2]  

三、抗早孕药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规范、合理应用抗早孕药物,避免非法使用该类药物对药物流产者造成伤害,从而保护女性健康,维护家庭和谐有着重要意义 [4]  

1.医院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谋取私利,个别医务人员勾结社会药房或(和)非法诊所,形成销链锁,非法倒买倒卖抗早孕药物米非司酮和米素前列醇,给患者带来了经济损失和极大健康隐患。也有个别医生见利忘义,利用职务之便,直接将该种抗早孕药物高价卖给患者,从中谋取暴利,使患者蒙受巨大经济损失。2.管理松散:抗早孕药物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本应当和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一样,做到帐物相符,在日常管理中,由于门诊中这类药物处方数比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数要多得多,专册登记时任务量大,造成处方少登、漏登现象,最终致使帐物核对不上现象普遍。此外,对抗早孕药物药师有外借、转借现象。

2.药店、诊所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等相关法律,各地药监部门已经对抗早孕药物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办法,禁止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在社会药房和无资质诊所中流通。但是,仍然有不法分子钻营投机,非法经营、处方此类药物,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

3.患者因素:

(1)未婚先孕,病急乱投医:目前,人们一改过去“谈性色变”的态度,某些青少年甚至视“性”如儿戏,未婚先孕现象早已屡见不鲜。这类患者往往既单纯无知又羞于见人,既手足无措又怕家长责怪“病急乱投医”的心理为非法行医者和非法经营者提供了市场。

(2)麻痹大意,擅用抗早孕药物:一些患者由于文化素质低,警惕性不高,过度相信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等抗早孕药物的“安全可靠”,忽视了其本身的局限性和危害性,不愿到正规医院去,而是图方便到诊所和药店擅自购买、服用抗早孕药物,因得不到医嘱而贻误了病情,最终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

四、抗早孕药物的管理意见

1.对有资质医院医务工作者加强教育和警示。

2.对非法行医者和非法经营者加大处罚力度。

3.加强部门间合作:抗早孕药物的监管必须由药监部门、计划生育部门和卫生执法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才能管出成效。

4.加大宣传力度和药物流产后指导工作:宣传擅用抗早孕药物的危害;全面开展药物流产后服务 [4]  

  • 参考资料

    • 1.  【1】 抗早孕药物【EB】医学教育网,2015-01-20,http://www.med66.com/web/fuchankexue/sd1501203300.shtml

    • 2.  【2】 程利南.药物抗早孕,哪种用药方法最为有效【N】搜狐健康,2014-07-02

    • 3.  【3】 安文娥.抗早孕药与利凡诺引产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06,03(35):90

    • 4.  【4】 陈洁忠,张凯.抗早孕药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2012,14(28):22

科普中国

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 安毛毛

    副教授

    同济大学医学院

V百科往期回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