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 捣蛋分子"竟是引起糖尿病的主因?要如何来避免?

 营养师糖糖 2019-10-18

据我国2017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表明,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从1980年的0.67%飙升至 2013年的10.4%[1]。2型糖尿病主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伴或不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IR的发生机制复杂,主要是血液中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包括机体对胰岛素的生物调节作用的敏感性和(或)反应性降低两个方面。

为何会出现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早期,机体会代偿性地分泌过多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胰岛素抵抗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发病前多年就可存在,常常与肥胖、年龄的增长、高血压、高脂血症相伴随。

肥胖是引起胰岛素抵抗最常见的原因,环境因素对胰岛素抵抗也起着重要作用,高糖、高脂饮食等高热能饮食和活动量少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

胰岛素抵抗也是细胞对胰岛素反应迟钝,在很多情况下,体内胰岛素量并不少,但组织细胞却对胰岛素的作用变得迟钝了,这种情况叫做胰岛素抵抗。当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时,为了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水平,胰岛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一旦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不能产生足够多的胰岛素满足身体需要时,血糖就会升高。由此可见,胰岛素抵抗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1995年,Stern提出了“共同土壤学说”,认为胰岛素抵抗是代谢异常的共同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向心性肥胖、血脂异常、糖代谢紊乱同时并存和共同联系的基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2004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建议基础上,对代谢综合征的组分量化指标进行修订如下:

具备以下的3项或更多:

①腹部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

②血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③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毫摩尔/升;

④血压≥130/85毫米汞柱;

⑤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或有糖尿病病史。

胰岛素抵抗:一半源于遗传,一半因不良生活方式

胰岛素抵抗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原因很复杂,尚未完全阐明,已知遗传因素十分重要,而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摄食过多(尤其是大量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高量的饱和脂肪、深色肉、反式脂肪、大量软饮料)以及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造成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

此外,妊娠、严重感染、外伤等导致的严重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等,均可导致胰岛素抵抗。

随着年龄的增长,胰岛素抵抗程度会逐渐加重,中年时期体重增加常导致胰岛素抵抗迅速加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年轻人中,约10%的人具有胰岛素抵抗的表现,而60岁以上人群高达一半以上存在胰岛素抵抗。

如何减少胰岛素抵抗

来自于美国预防医学、慢性疾病防治研究的权威专家约翰逊建议改进以下生活行为。

1、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摄取。

这些脂肪的主要源头是暗红色的肉、棕榈油、椰子油、高脂奶制品和廉价油,比如玉米油或者其他部分氢化油。

2、减少运动饮料和含有大量果葡糖浆的加工食品,请购买加工食品前务必读其标签。

3、少吃高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比如葡萄糖、蔗糖等直接转化为糖分的单糖类。

4、让蛋白质在你的饮食中占到27%,但是要避免富含饱和脂肪或反式脂肪的蛋白质。

5、避免肥胖,脂肪细胞产生能增加胰岛素抵抗的物质,尤其是腹部(内脏)脂肪。脂肪细胞数量减少。有害物质的数量也随之下降。

6、马上停止吸烟,或者尽可能少抽烟。香烟中的化学物质会增加胰岛素抵抗。

7、通过食物和补充剂在膳食中增加Ω一3脂肪酸用量。主要有奇亚籽、鲑鱼、亚麻、亚麻籽油、核桃、橄榄油和菜籽油。

8、减少c反应蛋白。

低升糖指数饮食(返回糖友圈平台发送关键词:77)可以减少C反应蛋白,拦糖虎就是一款低生糖指数的食物伴餐粉。

9、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众多好处之一是稳定葡萄糖代谢。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膳食纤维。

10、避免软饮料,如可乐、果汁、蔬菜汁、含乳饮料、蛋白质饮料等。

11、摄取足量维生素D。

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人最不容易患2型糖尿病。补充维生素D(每天大于800国际单位),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形成。

事实上,同时服用超过1200 mg的钙和超过8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能把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减小33%。维生素D和钙共同作用还可减小胰岛素抵抗。

12、保持充足的睡眠,最好每晚有7~8小时的睡眠时间。13、运动——有氧运动为主,包括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等。尤其是八段锦,被很多糖友证实为对血糖非常有帮助的太极气功。

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

血糖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抵抗)也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糖尿病的治疗中,要使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这种药物主要包括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

双胍类药物主要是二甲双胍,它一方面可以减少肝脏产生糖类物质,另一方面能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是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它们通过增加脂肪细胞和肌肉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这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以降低血糖、血压,减少炎症、血栓的发生。同时还能增加血液中的高密度蛋白,可减少脂肪肝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这两类药物与以下药物联用,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更为明显:

双胍类与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联合使用

二甲双胍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空腹血糖,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则主要是降低餐后血糖。两者联用,疗效相加。这种联合用药的方案比较适合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除可减轻体重外,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

两药的作用机制都会影响到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或吸收,所以二者联用很可能会增加胃肠道的副作用。

双胍类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联合使用

双胍类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都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可改善肝胰岛素抵抗,抑制内源性葡萄糖生成。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则是改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因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联合使用可达到作用互补,既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也能提高降糖作用。

此外,二甲双胍还能将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使体重增加和低密度蛋白升高的副作用抵消。研究已经证实,联合使用两类药物3个月以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都比较乐观。

磺脲类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联合使用

磺脲类药物失效的患者可以联用这两类药物,不仅可以明显地控制血糖,还可以明显地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素水平。

有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联合使用这两类药物,胰岛素水平下降得尤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药物的联用可能会出现低血糖。为避免这一情况,可适当减少磺脲类药物的剂量。

磺脲类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联用的疗效和磺脲类与二甲双胍联用的疗效相似,但增加体重的副作用比较明显,还会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抑制葡萄糖吸收的药物(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4):292-344.

专家细说糖尿病,糖尿病治疗与保养大全,大众医学

——本文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