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了降压药就万事大吉了?只知道吃药还不够,这几件事也要注意

 药师华子 2020-09-04

急诊室中,一位曾患有脑梗的老年女患者因为突发昏迷摔倒送医。她醒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拉住医生的手问,她天天都坚持吃降压药,怎么还是会犯病?医生告诉她,她到医院的时候血压为90/50mmHg。她昏迷的原因,就是因为本身有脑动脉狭窄,她服降压药引起的脑供血不足。

一、正确认识高血压

中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四分之一,全国近3亿人患有高血压。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而大部分的冠心病人以及脑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压病史,可以说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1、什么时候要控制血压:很多人都明白血压高了就要降,但血压高到什么程度需要降压治疗,是不是要等到有症状呢?实际上,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不会有任何症状,华子在医院见过很多血压高达180/120mmHg的人,依然红光满面的谈笑风生。很多的高血压患者都是因为其他疾病或是做体检的时候才被发现。

美国的高血压标准已经修改为血压大于等于130/80mmHg,中国与欧洲的高血压诊断指标相同,为血压大于或是等于140/90mmHg为高血压。需要注意的是,其中高压与低压并不要同时满足条件,而是只要有其中一项满足要求,即可诊断为高血压。这一指标指的是医院诊室血压,如果是自行在家庭测量,大于或是等于135/85mmHg就可诊断为高血压。

2、降压的目标是多少:控制血压,依据患者情况的不同要设置不同的目标,通常的血压目标为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但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适当放宽到150/90mmHg也可以。对于小于50岁的年轻患者则要求严格一些,要将血压值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年龄并不是衡量血压控制值的唯一标准,降压治疗的获益来自于血压降低的本身,只要患者可以耐受,即使老年人也可以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但如果有心、脑、肾等血管狭窄,则要谨慎降压。如本文开头所说的脑动脉狭窄病例,可能需要维持160/100mmHg左右的血压才能保证器官的供血。

二、服降压药时要注意的几件事

1、血压不是越低越好:控制血压要有合理的范围,高压应控制在110~140mmHg之间;低压应控制在70~90mmHg之间。降至过低反而会影响器官供血,容易诱发脑梗或心梗。

2、降压药不能吃吃停停:很多人的服药习惯是血压高了就吃药,血压正常了就停药。这种服药方式会导致血压不停的波动,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血压波动最容易破溃形成血栓。所以降压药不能吃吃停停,需要按时服用。

3、降压速度别太快:有些人看到自己血压高了,就心急如焚的想迅速降压。这种大幅度降压很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除非高血压危象等急症,才需要迅速控制血压。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数周或是数月的时间来缓慢降低血压。

4、降压药不用选最贵的:有些人认为药品越贵越好,实际上不同的降压药是通过不同的药理机制发挥作用,药价并不是衡量药效的标准,只有最适合自己病情的药才是最好的药。

5、降压药久服副作用不大:很多人担心降压药有副作用,不愿久服。降压药虽然有副作用,但是在合理剂量范围内应用,副作用会很轻微。与高血压带来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6、降压药不会“上瘾”:很多人担心服降压药过久会产生药瘾,以至于不能停药。其实降压药没有成瘾性,可以吃也可以随时停。只不过停止服药之后,血压就会重新升高了。事实上,有些人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就可以降低血压,是可以停药的。不过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需要保持规律服药才能有效控制血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