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海生物,牙科红海背后的稳赢公司

 老三的休闲书屋 2019-10-19

大家好,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4篇深度文章。

我们是专门做个股和行业深度分析的小团队,致力于为大家挖掘市场上的潜力优质股,请点一下关注,方便后面看优质股的深度分析。

正海生物,牙科红海背后的稳赢公司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 —家门口的牙科诊所越来越多了,身边的人也对牙齿越来越关注了,会定时洗牙、做检查....

凡是生活中流行的现象,就存在巨大的机会,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挖掘一下牙齿背后隐藏的A股投资机会

在医疗行业,一直都有“金牙、银眼、铜骨”的说法,也就是赚钱的科室按顺序排位。在A股中,金牙火了$通策医疗(SH600763)$ ,银眼红了$爱尔眼科(SZ300015)$ ,铜骨出了$大博医疗(SZ002901)$ 。之前我们有一篇通策医疗的解析,传送门:https://www.toutiao.com/i6722330124001214984/

虽然看牙非常贵,牙科诊所看似很赚钱,但竞争也是真的残酷:各种连锁口腔医院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甚至一个牙医花钱买套设备就能开个小诊所,牙科现在就是一个典型的红海市场,而且A股也只有一个通策医疗是做口腔医院的,估值也一直遥遥在上,那还有没有其他机会呢?

这个时候,我们想起了股神巴菲特老爷子说过的一句话:

正海生物,牙科红海背后的稳赢公司

A股中也有这样的公司存在吗?不论牙科诊所如何厮杀,或者哪家医院最后一统江湖,它都能赚得盆满钵满呢?确实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剖析的— —正海生物

公司介绍

正海生物是做生物再生材料的,属于现在红红火火的高技术高门槛高逼格的“再生医学”领域。简单说就是人体的哪个零件出问题,给你用其他动物(一般使用猪、牛较多)的相应零件做处理后补上。

由于原材料取自其他动物,植入人体,难免造成“排斥”,因此对这类材料的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从研发到上市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这就注定了产品本身壁垒较高

目前我国的再生医学领域玩家,基本都是海外的科研团队拿着研发成果回国找VC投资。

正海生物,牙科红海背后的稳赢公司

正海生物也不例外,从正海的招股说明书可以发现3、4、5、6、7股东全是风险投资,其中3、5股东是一致行动人,二股东Longwood是海外技术团队,实际控制人董群,据正海生物招股说明书的说法:

正海生物,牙科红海背后的稳赢公司

董群看起来是正海的研发支柱,通过正海设立时的股权结构就能看出,董群属于技术入股。

正海生物,牙科红海背后的稳赢公司

当然,要是再深挖一下的话,董群女士的老公——戴建武就更牛逼了。

正海生物,牙科红海背后的稳赢公司

挖完正海生物的2-7号玩家,我们再来看看大股东——秘海波,他同时也是$正海磁材(SZ300224)$ 的实际控制人,这时吃瓜群众可能下巴都要惊掉了:一个做磁材的怎么做起了生物膜?

原来在正海生物诞生前的2003年,正海集团还是一家国营单位,主营业务稀土永磁一直到2003年都还没有实现盈利,正在秘海波冥思苦想寻找转型之时,山东省计委科技处带来一个回国内寻找发展机会的美国技术团队——Longwood。

进行一番探讨后,Longwood和秘海波一拍即合,以下出自秘海波原话:

“这个生物技术是生物再生组织材料技术,可能要比生物制药的周期相对来讲短一些,对我们这个企业来讲比较适合,而且在投入上,不像医药、生物医药投入资金量超过我们的能力,,所以我们想,这可能是我们进行合作的一个很好的项目。”

自此,正海生物诞生,也是这个时候,正海集团股权改制,正海彻底掌握在了秘海波手中。伺候正海集团逐步形成了以稀土永磁、电子信息、汽车内饰、生物医用材料、建筑节能保温材料、典当金融等多元化产业格局,而正海生物、正海磁材双双登陆A股创业板。

主营业务

正海的主要产品包括软组织修复材料:口腔修复膜、生物膜、皮肤修复膜;硬组织修复材料:骨修复材料。

正海生物,牙科红海背后的稳赢公司

其中软组织修复系列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口腔科、头颈外科、神经外科等多个领域;骨修复膜由于是15年才上线的新品,一般此类产品的快速导入期是其上市后的3-6年,因为上市初期各家医院会做尝试性临床测试,来确定产品的临床效果。

正海生物,牙科红海背后的稳赢公司

从营收结构也能看出,目前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口腔修复膜和生物膜,骨修复材料因为上市时间短所以带来的收入不明显,但是该项营业收入也从 2015 年的 145.29 万增长到 2018 年的1119 万,占比从15年的 1.13%上升到 2018年的5.19%,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骨修复材料是公司未来的一个利润增长点。

正海生物,牙科红海背后的稳赢公司

公司的海奥口腔修复膜目前市占率约10%排名第二,主要竞品是瑞士盖氏的BIO-GIDE,其也是市占率为70%,但BIO-GIDE一张膜售价近2000,海奥每张才450,而两种膜在临床上的性能差异并不大目前我国种植牙市场为每年200万颗,并以30%的速度增长。

基本上每种植一颗牙都需要使用一张膜,因此就口腔修复膜来看,公司未来增长可期。至于被国内后起之秀替代,短期内不太可能,生物膜作为三类医疗器械管制是十分严格,不是一般人能进入,即使进入研发周期也想当长。

正海生物,牙科红海背后的稳赢公司

公司的生物膜主要用于硬脑(脊)膜缺损的修复,是神经脑外科经常使用的产品,目前市占率第一的公司为新天福、第二为冠昊生物、第三就是正海生物了,这个产品国内竞品就十分多,但是很幸福的是,公司的生物膜销量在逐年上升。

正海生物,牙科红海背后的稳赢公司

看到公司的主打产品销量节节攀升,毛利率都在90%以上,不由得为之惊叹:好一个闷声发大财的公司!至于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皮肤修复膜,在18年的年报中已经看不到踪影了,我们只能判断被踢出了市场。

看完公司的主要产品,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开篇会说,不论牙科是多么红的红海,背后总有一个隔岸观火稳赢的公司,正海生物就是代表。

财务分析

正海生物上市两年,分红融资比45.9%,优秀!

由于公司上市才两年,市值不过50亿,因此财报十分简单清晰,资产负债率一直维持在10%左右,稳健运行。

正海生物,牙科红海背后的稳赢公司

我们拉出公司14-18年的毛利、净利率,销售毛利率一直在90%以上,净利率也在逐年上升,说明公司闷声发大财还不停的在改善运营环节,压缩运营成本,提高利润,优秀!

正海生物,牙科红海背后的稳赢公司

公司的预收账款逐年增加,说明公司产品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中话语权升高,这个指标,一直被誉为是最幸福的负债~

正海生物,牙科红海背后的稳赢公司

大家最喜欢也最关注的营收和净利,也是快速小跑,近年保持30%的增速。甚至在19年1季报中,公司指出销量的高速增长促进了生产量的增长,为了进一步保障市场供应,公司提高了库存数量,总的来说就是:好公司,强技术,高毛利,销路不愁。

总结

1、公司是再生医学领域的稀缺标的,且切中的口腔种植领域又是高速发展的行业,不仅受益于市场的增量,还能以国产便宜货替代进口的空间

该行业研发周期长、投入高难度大,正海从2003年成立,直至2011年才盈亏平衡,活性生物骨这个产品光临床试验就花了6年,可以想象后来进入者在强势也要走一遍公司的老路。而公司在研产品和现有产品一直衔接得很好,未来五年每年都有新产品上市。因此公司大概率会成长为行业龙头。

2、公司经营管理效率的不断提高、费用得到有效控制,销售净利率有提升趋势。储备在研的重磅产品有序推进,活性生物骨、引导组织再生膜、子宫内膜等将拓宽公司产品线,推进再生医学领域的全面布局。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正海生物是一个非常好的长线投资标的,但不适合短线资金参与,因为不论是市场教育还是产品导入都是以年计。公司未来成长空间巨大,但是现在不是一个入手的好时机,理由如下:

1、前文我们提到,公司刚上市两年,刚上市时的3-7股东全是一级市场投资者,这些VC的目的就是上市套现,获利离场。目前鼎晖维鑫及鼎晖维森(其为一致行动人)已经将股份减持完毕,退出董事会,其余四家基金均未完成减持。

2、公司的技术支撑二股东董群,不断的在减持股份,从刚上市时1188万股减至目前1000万出头,还没有停下去的趋势,而且还有一个风险有待确认。

公司的研发几乎就靠二股东董群或者说靠董群的老公戴建武。由于缺乏资料,我们尚无法确定:二股东和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是否有签禁止同业竞争的协议等,一旦二股东出去单干,对公司将是一个重创。

好在,这个风险目前看没有太大,毕竟生物再生材料技术门槛比较高,研发周期也比较长,即使二股东出去了,一时半会儿也很难做起来。从公司的历史就可以看出来,2003合作开发,一直到2011年才盈亏平衡,15年上市的骨性材料,从立项到上市用了近12年。

即使二股东跑出去单干,没有10年也起不来,那为啥不就和大股东好好做正海呢?

综上,我们建议可以密切关注正海生物的机会,建仓时机稳妥一点,还是等30~40倍再考虑,如果正海生物市值能到30亿以下,我们将强烈推荐买入,长期看有望是下一个10倍股。

做深度调研和分析非常不容易,有缘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点个赞哦,让我们知道你来过,也当给我们一个鼓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