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吃鸡蛋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逢年过节,过生日才可以吃到,。不只是钱的问题,是买鸡蛋要票啊。一个月一人只有半斤,这点鸡蛋老人,小孩,病人都需要。我·不老,不小,虽瘦且没病就总也轮不到。 记得那年过端午,同学大多带一个鸡蛋到学校,课间便拿出来顶,顶不破的为赢。破了的三下五除二剥下蛋皮塞进嘴里。兄弟姊妹便央求母亲大人也煮几个,以免别人顶蛋时我们总是看客。几番央求母亲大人终于同意,可是嘴里老是念叨“这哪里有炒着好吃”。其实她是心疼爸爸晚餐的炒鸡蛋没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鸡蛋成了每个饭桌上最常见的食物,国人大底每日早餐都要或煎、或煮、或炒,花样繁多不胜枚举。我亦每天一个鸡蛋,且大多在早上用。据专家说;煮的鸡蛋蛋白吸收率最高,于是每日一个煮蛋。 不知道小时候吃的煮鸡蛋少,还是如今吃的次数多了,现在每每剥皮时遇到麻烦,那鸡蛋皮裹得紧紧的,一副死了也不让你吃的架势。我耐着性子一点一点的抠。每抠下一小片蛋皮,就带下一块蛋白。最后剥完皮的鸡蛋千疮百孔,就如望远镜里看到的月球,布满大大小小的火山坑。我曾在新浪爱问里向大咖们请教,答案千奇百怪,甚至有人告诉我把蛋皮打破再煮就不会护皮。我无语。最后一个“懂科学的友人”告诉我,煮鸡蛋护皮,说明鸡蛋新鲜,陈一些的皮就好剥。原来如此,我吃的大多都是新鲜的。心情大悦,剥蛋皮的烦恼就也随之丢之脑后。 想起小时候卖鸡蛋的柜台都有一个木箱,里面有一个灯泡,灯泡的上方有一个比鸡蛋略小的·洞,拿起一个放在孔洞上照一下,看是否有阴影。有的就是坏蛋。一家一个月就那么两三斤蛋票,购买力有限,久了难免有坏的。商家还是有良心的,避免卖给人家坏蛋,让你挨个照一下。就是没有坏掉也是不新鲜了,所以那时的鸡蛋皮都好剥。我释然。 昨天老公在头条里学到一个妙法,煮蛋时水里放点醋蛋皮就好剥了。早餐时我自锅里用饭勺盛出鸡蛋。他告诉我不用凉水激。我试着剥了一下还真不错,前一个两三下就剥好,后一个有些费劲,剥下的蛋皮有二十几片,但亦没带下一点蛋白。他一脸得意,沾沾自喜的问我;“怎么样?就是有点烫手”。我答到“尚可”。心里却想,是你的方法好用,还是今日的鸡蛋不新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