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定义法:如果动点P的运动规律合乎我们已知的某种曲线(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 则可先设出轨迹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待定方程中的常数,即可得到轨迹方程。 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轨迹集合。 椭圆:到两定点(焦点)的距离和等于定长(定长>两定点距离,否则为线段)的轨迹集合。 双曲线:到两定点(焦点)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不加绝对值为双曲线一支)等于定长的轨迹集合。 抛物线:到定点(焦点)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准线)的轨迹集合。 3. 用参数法求曲线轨迹方程 参数法:如果采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难以奏效,则可寻求引发动点P运动的某个几何量t,以此量作为参变数,分别建立P点坐标x,y与该参数t的函数关系x=f(t),y=g(t),进而通过消参化为轨迹 的普通方程F(x,y)=0. 4. 相关点法(代入法): 如果动点P的运动是由另外某一点P'的运动引发的,而该点的运动规律已知,(该点坐标满足某已知曲线方程),则可以设出P(x,y),用(x,y)表示出相关点P'的坐标,然后把P'的坐标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可得到动点P的轨迹方程。 5. 交轨法: 在求动点轨迹时,有时会出现要求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种问题通常通过解方程组得出交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求得所求的轨迹方程(若能直接消去两方程的参数,也可直接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该法经常与参数法并用。 6. 用点差法求轨迹方程: 点差法就是在求解圆锥曲线并且题目中交代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被截的线段中点坐标的时候,利用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两个交点,并把交点代入圆锥曲线的方程,并作差.求出直线的斜率,然后利用中点求出直线方程.点差法是解决椭圆与直线的关系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点差法常见题型有求中点弦方程、求(过定点、平行弦)弦中点轨迹、垂直平分线、定值问题.利用点差法可以减少很多的计算,所以在解有关的问题时用这种方法比较好。 利用点差法求轨迹方程时①注意:点差法的不等价性;(考虑Δ>0)②“点差法”常见题型有:求中点弦方程、求(过定点、平行弦)弦中点轨迹、垂直平分线、定值问题.在解答平面解析几何中的某些问题时,如果能适时运用点差法,可以达到“设而不求”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降低解题的运算量,优化解题过程。这类问题通常与直线斜率和弦的中点有关或借助曲线方程中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出其他变量的范围。 二、达标与拓展 基础过关(第1—5题) 智能拓展(第6—10题) 精品链接 |
|
来自: 昵称47813312 > 《高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