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绍琴夫人吴静芳肺病辨证分型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19-10-22

吴静芳(192012001),生前任北京筋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从1947年后一直跟随御医瞿文楼学习中医,

1950年一1952年跟随高凤桐老中医学习针灸

1952年一1954年跟随清代御医佟阔泉老中医学习内科妇科、儿科临床:1959年以后一直在北京中医医院工作,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

吴师积40多年的临床经验,笔耕不辍、著有《中医营养学》,《老年中医食疗保健》,发表《治疗胃结石症三例,痢证治疗体会》、《甘麦大枣汤的治疗体会》、《治疗神经衰弱症侯群的体会》等20余篇学术论文。

肺系疾病是指外邪侵袭肺卫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等,其表现主要为咳、痰喘。如《内经》中说“冬季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

为什么寒气能伤人,这是因为“寒”邪主凝敛、收引,凝敛是凝固,正如冬天结冰封地都为凝敛,寒气对人体同样有着这种作用,即寒气侵犯人体肌表,封闭人体的皮肤,皮肤闭塞的现象是皮肤、汗孔收缩。皮肤汗孔一收缩,热就不能外排,从生理上讲,皮肤散热占人体散热量的82%。如皮肤不能通畅的排热,即只能依靠肺脏来排热,中医所讲的肺主皮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总结出来的。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肺只能排出13%的热量,在皮肤不

能通畅排热的情况下,肺就要多排热,就必然要增加呼吸次数。呼吸次数增加,就是喘促、喘息。肺要多散热就必须经过肺的血液量增多,即形成肺的充血,这就易激发肺泡及支气管产生炎症。当肺的血流量加大时,肺的

黏液腺细胞的分泌也就加大,这就易产生痰。以上这个道理就是中医所说的寒邪郁热的病变。

除去寒邪郁热外,还会产生寒伤阳气。寒邪侵袭人体的病机变化为:寒伤太阳经则产生痉厥。寒邪入里日久进一步造成了人体阳气虚弱。寒伤阳气是外寒吸走了体内的阳气,造成体内阳气更虚,因而人可出现了阳衰。

通过以上的三种情况可知,寒伤人体有二种结果,一般来说,暴受寒邪,多是郁热而致,体弱受寒是寒伤阳气。

感冒主要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局部症状—一急性发病,鼻痒、鼻塞、喷嚏、流涕,咽部干

摩或干痛,声音嘶哑、干咳。

全身症状一—全身不适,恶寒发热(可无),头痛,四肢腰背疼痛。血象:白细胞正常或降低,合并细菌感染者可增高。

注:1、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具备的可以确诊。

2.有明显的局部症状,无全身症状,排除鼻窦炎,付鼻窦炎可以确诊。

(一)流感:

是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快,起病急,症状复杂,可分为四型:

1.单纯型——发热恶寒(体温高达40℃)全身不适,头晕头痛,四肢腰背酸痛,眼结膜及咽部充血,有时颜面潮红。

辨证治疗主要分为两种:

(1)以风寒为主的:有上述症状,发热恶寒典型,口不渴,苔白舌不红,就可按风寒处理,治疗应当疏散风寒。

方剂可选用葱豉汤、麻黄汤、人参败毒散、或用银翘散加大豆豉、薄荷、荆芥,或加麻黄、羌独活最好。

麻黄:对亚洲甲型、付流感乙型仙台珠抗病毒效价1:48000

桂枝:1:4800>1:960

(2).有上证状,而口渴明显者,就应考虑是冬温或春温而应辛凉解表,辛凉解表药方剂可选银温散加麻黄或羌活。

用药时要注意的问题:

①剂量,煎法,少煎;

②服药方法,温复微似汗;

③不能发汗过多,防止虚脱,有阴症时不可发汗;

④禁辛辣五腥。

2.肺炎型

初起有发热恶寒及上呼吸道症状,继之即出现高烧、气急(喘促或呼吸困难),剧咳(阵咳)发绀,咯稠黏痰或脓性费痰中带血,此为热证。

若有口干唇干、烦渴,苔黄脉数,那就更是典型肺热病,应该宣肺清热,麻杏石甘汤为首选方。可用麻杏石甘汤加苦梗、条芩等。

关键在于麻黄、生石膏用量:

麻黄3岁以下1.5g(5分),3岁以上3g(1钱),7~10岁5~6g,10岁以上6~9g,生石膏5岁以下15~20g,5~10岁20~30g,10岁以上30~45g。

若痰不黄稠,口干不欲饮,喉中痰鸣,恶寒者用麻黄、桂枝、法夏、杏仁,旋覆花、苏叶、白芥子,或用射干麻黄汤。

合并细菌感染宜加味治之。

3.中毒型(中枢神经型)

高烧不退,头痛突出,谵语,甚至昏迷并可出现脑度刺激症状及脑炎体征。冬季注意和流脑鉴别:脑膜炎多是高烧、头痛剧烈、呕此、昏迷、皮肤瘀斑,白细胞升高,脑膜刺激征阳性。

流感脑膜炎刺激症,无合并感染时,白细胞不高,阳性脑膜事炎刺激症状就不典型。

但是两者不易分开,从瘀点涂片,脑细菌检查鉴辨别。

证治疗在冬季也分为风寒、温热两型!

(1)风寒型:恶寒,面色苍白或青,舌淡苦白,脉弱,口不渴或唇舌不干、当用辛温宣表,有汗者桂枝加离根汤,无汗者用葛根汤加钩藤、全虫等。

(2)面赤气粗,口舌干燥,喜饮,苔干黄,舌赤,脉数,辛凉清解,银翘散加钩藤、丹皮、羚羊角等;人气分者,白虎汤加味;高烧腹痛、便不通者,用承气加味。

4.胃肠型感冒:

本型多见于夏秋,藿香正气散即可,有热者加黄芩、黄连、黄柏,里虚寒者附子理中汤。

(二)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感染同治。咳嗽、咯痰为主的症状,排除了结核、矽肺、肺脓疡、支气管哮喘、心脏病以外,就可以诊为支气管炎。单纯型只有咳嗽、咯痰。喘息型加喘息、有典型哮鸣音。症状分析上注意。

(1)咳嗽:干咳者多热,干咳痒者也多热。有痰咳嗽者属痰,喉哮咯痰后暂平者亦属痰。

(2)痰稠是热,泡沫清稀属外感风寒;咳痰不易,少而黏如丝属燥;痰多易出属湿痰、痰饮。

在辨证治疗时可分为二大类:

1.痰热咳嗽:喉痒、痰稠或黄,苔白厚、粗、干黄为痰热,快有一些外感者,治当辛凉宣肺,清热化痰,可选桑叶汤:

桑叶15~30g,苦梗9g,生草10g,杏仁9克,大青叶15g,薄荷9g,芦根20g。

恶寒或微喘息加麻黄;高烧加栀子、连翘;口渴加生石膏;

胸满加瓜萎;咽充血,痒者加射干,马勃、便干加酒军;咳基加生把叶30g;面肿加桑皮;身动气促者加沙参。

附:燥热咳,其他症状同上,特点是咳不出费来或痰黏加丝,治疗清肺润燥,清燥救肺汤。

如是喘息性气管炎,麻杏石甘汤最好。

2.风寒(燥)湿痰,痰多咳嗽:咳嗽炭多白黏,易将出,苔白腻,舌质正常不红。

治疗宣肺化痰方可选止嗽散。

夜问痰多,卧倒即咳属饮,加葶苈子15g,或莱菔子15g,或桑皮12g。兼饮的改为杏苏散;喘息型用小青龙汤。

肺心病的诊断标准:

根据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会议所定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西医结合辨证类型和治疗原则》拟出中医诊断标准:

1.在长期的咳嗽,喘息痰多,天凉或感冒后加重的病史。

2.呼吸困难动作尤甚,或经常呼吸急促,每分钟呼吸24次以上。

3.心窝悸动(心下悸)左胁胀闷,下肢浮肿,不能平卧。

4.脉弦滑或沉弱无力,脉动很快或有结代脉。

5.或有唇舌甲紫暗。

肺心病死亡率高,应当引起重视,积极住进医院治疗。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有二方面的主要症状:

1.肺心病症状:咳嗽、痰多,喘息、心悸、气短、水肿。

2.外感症状:发烧、恶寒。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分型)

一)正虚感邪型(全国会议列为:肺肾气虚外感型)肺功能不全合并感染

1.从热化(偏热型)

发热不甚恶寒,口干苦或口渴(不敢饮水)苔黄腻,或白厚腻,舌质红,脉弦滑数。

此时邪热痰偏盛,治疗当清制化痰定喘为主。

处方:首选麻杏石甘汤。(当时血压不高,无心绞痛发作者就可选用)如有心绞痛发作,血压高者,或对麻黄过敏者,可改为桂枝、苏子叶,痰黄如脓、量较多者,应选用千金苇茎汤:芦根120g,桃仁,冬瓜仁,苡米。

上述症状具备,而大便干而不通者,应选用凉膈散:栀子、连翘、黄芩、薄荷、甘草、芒硝、大黄,腹满、口舌干燥—己椒己苈黄丸。

2.从寒化(偏寒型)

痰稀清黏量多易咯,或喉中哮鸣,咯痰后暂时爽快,发热恶寒或有身紧身痛,苔白腻,舌质淡,脉弦滑数,或沉。

兼呕痰者:小青龙汤。

哮鸣声重,痰明显量多者:射干麻黄汤。

脉沉而弱者:泽漆汤。

半夏15g,紫参15g,泽漆15g,生姜15g,白前15g,甘草

9g,黄芩10g,人参9g,桂枝9g。(泽漆另煎一小时,兑入另煎

液,一日夜分十次服)

3.寒热合化

痰稠不黄,黏而不易咳出,发热甚,但气短较重,苔白干欠津,或白厚粗浮黄,脉弱数无力。

痰稠黏不易咯出者;清燥救肺汤。

喘而憋满(气短不为主)在心窝部:木防已汤。

(二)心脾阳虚水泛型(以心功能不全为主)

症状:咳嗽,痰多,气短不能平卧,心悸下肢水肿,继之全身浮肿,尿少,舌唇发绀,舌暗绛,苔白腻,脉弱而数,虚数结代。

辨证:脾肾阳虚,气化不利,水气壅塞,凌心外溢。

治法:温阳益气,健脾利水。

处方:附子汤为主(白术、附子、人参、茯苓、白芍)。

(1)小便较少者,加人五苓散,也可加入五皮饮。

(2)或加开肺气药,如杏仁、桔梗等。

附:脾肾各型

1.脾虚痰湿型:

症状;咳喘不宁,痰浊壅盛,纳呆,脘腹胀闷,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弦滑沉弱。

治法:健脾化痰定喘。

处方:外台茯苓饮,香砂六君子,三子养亲汤。

2.肾虚不纳型

主要是呼吸困难,以吸气困难为特点,舌紫暗滑润。

治法:补肾纳气

处方:都气丸,金匮肾气丸。

主药:熟地,山萸肉,五味子,参蛤散。

3.胸痹型:主要指胸满闷、发憋或胸一侧痛,脉结代三五

不调。结脉一室性停搏,代脉——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治法:温阳复脉。

气血两虚者:复脉汤;

气阴两虚者:生脉散;

痰阻(苔白腻、质偏淡):瓜萎白半夏汤。

(三)痰浊闭窍型(肺性脑病)

此型最重要,前数年病死率在60%以上,近年来降至40%左右,中西医结合治疗,死亡率近少些。注意早期治疗,发现后及时治疗抢救。早期症状仅有头胀头痛,胸闷心悸;加重时出现烦躁不安(兴奋),无意识动作、失眠,具有夜重日轻特点,即夜间失眠、烦躁,白天嗜睡,面肌微颤或抽;严重时,幻觉,神志恍惚,檐妄,精神错乱(打人咬人)进入昏迷、抽搐。

治法: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在前二型治疗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治疗。

1.关于烦躁

烦躁不是一个好现象,中医认为病入少阴,在肺心病是脑缺氧,二氧化碳漏留。

治法:

(1)发热、自汗、烦躁,舌干津少:竹叶石膏汤,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门冬、半夏(可去)。

(2)心烦难以入眠,甚至反复颠倒,舌干黄口渴,脉弱数:

栀子豉汤加味:栀子15g,苔黄腻者:温胆汤加芩、连。

(3)发热、口渴、唇焦干,舌紫而干,脉弱数,应滋阴养

液:固本汤。

(4)烦躁欲怒,面赤,脉沉细无力,或数大无力,舌紫圆

大胖嫩,或淡红圆厚,阴盛格阳,应滋阴纳阳:人参八味汤或参

附汤加熟地。

(5)独躁不烦:三阴症,四逆加参。

2.关于精神错乱、妄、昏迷、较烦躁更为严重。

(1)发热檐语或昏迷,脉象细数。苔干黄或黄腻。宜清心

化痰:菖蒲、远志、川贝、天竺黄、丹参、麦冬、钩藤、辰砂、薄荷。

舌绛唇干者,加生地、丹皮、竹叶、或清宫汤加牛黄丸。

午后发烧、齿干、舌红起刺、或苔干黑,舌红起刺、便秘:

增液合犀角地黄、或增液承气汤,加川贝,胆星、郁金,至宝

丹。

(2)痰多哮鸣漉漉,舌苔白腻,舌质不红,为痰蒙清窍:

温胆汤送服苏合丸或玉枢丹或温胆汤加细辛、远志、川贝、孝芳

子。

3.抽搐(根据上述)

(1)热者加天麻、钩藤、羚羊角。

(2)虚寒:温补药加僵蚕、天麻、葛根,或桂枝汤加葛根。

(3)通用熄风止痉药:天麻、钩藤、全竭、娱蚣、僵蚕。

4.出血

热证出血的:犀角、桃仁、生地、丹皮、大黄。

寒证出血:干姜炭、芥穗炭、黑附子、阿胶。

一般止血剂:三七粉、云南白药。

(四)元阳欲绝型(休克)

对元阳欲绝主要应早发现抢救,等出现明显的元阳欲绝,一

般说救法就困难了。

几个预兆:

1.高热病人体温突然下降、由39℃以上降至36℃以下。

2.寒战;继而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

3.腹泻无原因。

4.多汗而黏。

元阳欲绝的三个阶段。

1.阳虚瘀血阶段

面色苍白,皮肤如花斑纹,四肢厥逆(冷)、口唇、甲爪(发钳)或腰部发凉青紫,烦躁不安,小便少,脉弱数,舌淡红。

当归四逆汤加人参,或参附加桂枝(枳实)。

2.戴阳格阳阶段

汗多,皮肤湿润,面颊红如钳,口唇樱红或全身皮肤浅红发紫。四肢温,烦躁极,脉弱而速,舌质浅红,圆大嫩胖。

滋阴纳阳;金匮肾气汤加人参、牡蛎。

3.阳衰

面色酶暗或苍白,四肢逆冷,唇舌紫暗,脉极沉细弱,治宜温阳、回阳、回逆:四逆汤加人参(附、草、姜、加人参)。

抢救时可针刺内关、人中、足三里。快速提插、或用抢针

10~15次。一分钟内可用手法2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