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说自己最近一直陷入一种瞎忙的状态,就是成天忙着忙那,但是完全没有收获。我揶揄他说:这就是典型的找不到工作重点,今天七夕,聊一个轻松的话题,其实我一直都觉得,找不到工作的重点,比找不到合适的人更可怕。以前面试过一个小伙子,简历写的非常亮眼,985名校毕业、大厂实习经历、掌握各种技能,平时也喜欢自我提升加班学习,然而到了陈述往期案例时,却支支吾吾好半天,讲不出具体的数据和节点性信息。再一问,对方说自己做的工作有很多,不仅做运营,还要对接产品,甚至是设计的内容也需要跟进,看起来一天忙到头,其实一天的黄金工作时间很容易就被耗散,回到家打开电脑半天都想不起来今天做了什么。也就是说,他可能真的很努力的在做好工作,但表现出来的结果却往往是差强人意。我除了安慰他一句“你真的很努力了”,其他的无话可说。然而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无数个职场人忙忙碌碌却毫无收获的原因之一:“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一般老板对员工的要求,无非是求一个安心听话,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螺丝钉员工。而真正善于发掘和培养人才的领导,则是不满足员工“正确地做事”,而是懂得如何“做正确的事”。我以前在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的时候,有一次主动和领导谈加薪,对方也是爽快人,就问了我一句话:“那你说下你最近的工作,都做了什么,有什么值得加薪的地方?”我如实回答了,诸如“公号内容调整”“报表反馈”“工作计划”等等看起来非常常规且没有任何实质数据做参考的内容。“你觉得你写的这些内容,有哪一项是实习生干不了的?”后来我自己也反思过,原先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运营工作,实则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抖机灵,针对当前项目并没有做一个中长期规划,而总是走一步看一步:看起来火力全开精神满满,实则没一项工作是在为自己的晋升积淀成功案例,失去了长期规划,时间长了很容易就变成了公司的救火员,每天像陀螺一样没有灵魂的周旋在各个部门之间,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根本没有找到工作重点。后来那天晚上下班前,那位领导还意味深长的在微信里和我说:“你要把工作重点放在长期规划的事项中,而不是短期的上级派给你的任务,更不是各种突发事件。职场的黄金时段就这么几年,如果你不愿意就这么混日子的话,多往以后想想。”有时候,职场上的诱惑和迷局常常让我们忘记如何抉择,那些看似华丽的tltle,那些花钱买来的数据,那些给你贴脸用的案例,让你费尽了周身的气力去追求。当你接到一个新任务,或者到达一个新岗位时,你首先考虑和处理的是什么事情?相信你也了解,你的领导一般都很忙。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准备开会。他们布置任务,也常常会犯自以为是的错误。那么这个时候,聪明的职场人往往不会全盘照搬照抄领导的意思,而是会抓住重点问清细节。“小李,明天会从外地来两位客人,我明晚才会来,你中午帮我招待一下。”但是另一个下属,则会确认一些关键细节,会多问几句:“他们几点到?是选择哪个交通工具?要不要安排车去接?中午招待的预算是多少?要不要安排其他同事随行?”每个人对“招待好”的理解各不相同,有的人理解之下,可能就是吃好喝好玩好就行;而有可能上级理解的“招待好”,是要给客人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以及良好观感和体验。不去追问确认,不去分清重点,很容易发生误会,而且还容易出现做无用功。也就是说,你总结的方案或者是需要汇报的内容,要能够在电梯运行的30秒之内向客户或者上司解释清楚。其实我们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整个团队花了大量时间,精心准备了一个甚至几个备选方案,希望老板或者客户耐心听完。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对方很匆忙地走进来,说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处理,能不能一起下电梯,在电梯里简单说一下。这时候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我准备了几十页的PPT,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美呈现给你呢?但事实上,只要你对你所要讲述的这个事情足够了解,30秒是足够的。而且,如果你真的能够在30秒内把自己的方案讲清楚,对方也会对你刮目相看,成功的几率也会更高。1. 你要对方案的重点、卖点和特色烂熟于心,还要整理出一条清晰的表达脉络。2. 语言表达要简洁,让任何听你说话的人都能不需要解释,马上就能理解你的意思。3. 重点要突出,从你要解决的这个问题着手,其他一些需要解释的资料,可以私下沟通。职场上的事,有时候多到超出你的想象,如果经常是芝麻西瓜一起抓,找不到重点,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每天被事情逼着走。而真正的高手选择抓大放小,抓住真正的重点,永远比盲目的全面勤奋要高明的多的多。  当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做正确的事”之后,我们来看看如何“正确地做事”?关于这一点,市面上的解释已经非常多了,我在此分享自己的3个小诀窍,分别是:“不要过度创新”,这一点针对的主要是常规性的工作。这个比喻意思是说,你要相信,在职场上,你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已经有了现成的解决方法或者工具的,没必要浪费时间去强调创新。“现在的年轻人,总想一炮搞个大动静,其实没那么多创新可以搞,每天把手头的事做到极致就很不容易了。”迅速找到那个现成的方法或者工具,把你手头的工作快速地完成并做好;而不是凭一己之力,或者自己的一厢情愿去做事情。 是指工作中当你在做重复的事情时,试着用不同的办法去做,找到更好的办法。之前在某职场APP上看到一个管理人员留言,说自己负责商务渠道开拓,兢兢业业干了2年了,忠诚度可嘉。但是她说自己感觉审美疲劳了,想晋升到管理岗位去。她和领导沟通后,领导却将她晾在原地,让她好好想几天再做决定。“你这两年的时间,有没有尝试过开拓更多的销售渠道、有没有用过新的人脉更快地完成销售指标、有没有提出过更好的流程改进建议、有没有减少过销售管理费用的开支等等。如果没有,最多只是把这个工作原地重复了2年,而且,为了让你成为管理者,意味着将来还要多招一到两个新人来接手你的业务。这就等于企业在利润没有明显提高的同时,增加了近一倍的管理成本,这显然是一个没有抓住重点领域发展的后果。以前的领导经常会让我们养成及时复盘的习惯,每一次活动结束之后,都会与团队一起复盘。你可以问自己:我这一次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请举出3个自己的长处。之所以长处要多于短处,是要让团队和你自己不要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扬长避短,而不是过多地被自己的短板牵扯精力、打击士气。职场的事是做不完的,比做事更重要的是,怎么高效做事?不总结不复盘的人,很容易 陷入“吃一堑不长一智”的尴尬局面。 而善于及时复盘的你,就相当于多了很多次重来的机会。我们这职场生涯看起来很漫长,但最重要的不过是几个关键性节点时期的选择而已,选择真正重要且值得你去做的事情,而不是把时间浪费那些看起来收获满满实则毫无成长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