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话道德经》老子讲道(一)

 凌云悟道 2019-10-22

第十四个故事    老子讲道(一)

道儿:“孩儿们,大家听了十三个故事,明白了许多修身处世、治国的道理,下面请老师进一步深讲道的内涵,以彰显对以上故事的理解。”

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儿:“老师说,道有三层涵义:夷、希、搏,就是看又看不见,听又听不到,摸也摸不着,这三样是浑然一体的。它的上面不光明,下面也不阴暗,无边无际,不可名状,最终回归到没有具体的形态。这种没有形状的形状,叫作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背后。”

小松鼠:“好神秘呀!”

道儿:“这就是老师所说古有的道,用道来驾驭当今的具体事物,便能了解古万物的初始,这就叫道的规律。”

象象:“我有点悟到其中的涵义了,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而又存在的大自然规律,比如一年四季,温热湿寒,你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确又存在,如果按照道的规律去行事,就能取得良好结果,反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道儿:“说得不错,继续往下听。”

 此文系左济平老师《童话道德经》第14个故事,受其委托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