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春秋时期女子多用“姜”作名?

 思明居士 2019-10-22

更正一下问题中的错误,“姜”是姓,而不是名。

比如史书中记载的庄姜、宣姜等,她们都是姜姓女子,而且都来自齐国。“庄姜”的名字由来,是因为齐国的姜姓公主嫁给了卫庄公,所以叫“庄姜”,类似于后世张姓女子嫁给王姓丈夫,就叫“王张氏”一样。同样,“宣姜”的名字,是因为齐国公主嫁给了卫宣公。

春秋时期的姜姓女子,出现的频率还是非常高的,其中的原因,与齐国等姜姓诸侯国在春秋时的地位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齐国的姜姓女子,在春秋时是受到非常热烈地追捧的,主要原因有:

姜姓作为上古有影响的部落之一,从周族发展壮大时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西周天子的姬姓,与源于神农氏的姜姓,在历史上有着频繁的联姻。这种联姻,一方面出于“同姓不婚”的礼法,另一方面出于部族间力量联合的需要。

比如周文王姬昌的爷爷古公亶父,就是娶了有邰氏部族的姜姓女子为妻,被后人称为太姜:

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史记·周本记》)

从那时起,姜姓女子的优良品德,就得到了极力宣扬,在《列女传》《诗经》等典籍中就多见记载:

太姜者,王季之母,有台氏之女。大王娶以为妃。生泰伯、仲雍、王季。贞顺率导,靡有过失。大王谋事迁徙,必与。大姜。君子谓大姜广于德教。(《列女传》)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诗经·大雅·绵》)

就是说,太姜不但在管理家庭后勤、教育子女方面成绩斐然,而且在参与国家大事中也有着巨大贡献,就连举族搬迁这样的大事,古公亶父都要和她商量。

太姜如此大的成绩和地位,不只是因为她的贤良淑德,还因为她背后娘家的家族力量,周族的发展兴盛,离不开有邰氏部族的大力支持。

到了周文王、周武王时期,在实施灭商大计中,离不开一个极其的关键人物,他就是吕尚,也就是太公望,后人称之为姜太公。其姜姓封国在各诸侯国中占有重要地位。

姜太公为神农氏的后裔姜姓,《史记》中记载了他的名字由来:

太公望吕尚者……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在周武王伐商之后,分封的异姓诸侯国中,姜太公所封的齐国,是发展最快的,这源于姜太公的因地制宜、顺应民风。

而这种不改变当地原有居民的基本生活习惯、因势利导的治理政策,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争霸。管仲在帮助齐桓公治理齐国时提出了顺应国民风俗习惯的主张: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春秋时期齐国率先进行的改革,在成就了其霸业的同时,也促进了其他诸侯国的主动联姻。人们都以能娶到齐国公主、也就是姜姓贵族女子为荣:

岂其娶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鲂。《诗经·陈风·衡门》

也就是说,不到了一定级别,一般平民想要和齐国的姜姓结为亲家,已经成为一种奢望,甚至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特别是《诗经》里赞美齐庄公女儿庄姜的诗,已经成为千古第一美人诗: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

由此可见,在春秋时期,一个有着正式血脉传承的姜姓女子,其身份是多么高贵。在名字里有一个“姜”字,已经成为一种无上的荣耀,频繁出现在史书里的姜姓女子,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