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我父母亲曾在苏州闾丘坊经营过一家袖珍的小面馆—秀记面馆,连同我的叔父,在雇佣了两个伙计,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附近东吴丝织厂、电话局和北塔区政府的职工、干部都爱光顾这家小面馆,除了爱吃面馆常规的焖肉面、爆鱼面、爆鳝面和素浇面外,还喜欢品尝特色的芙蓉蟹面和虾腰面,更喜欢这家小面馆的煎面和炒面。 炒面在南方很风行的,早年去深圳观光,许多店家都供应炒面和炒粉。炒粉是以肠粉为主要原料者,炒面则以面条为主要原料,其他荤素辅料大同小异。因为对肠粉比较生分,我宁肯吃店家的炒面。 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在深圳吃一盘炒面就要十几元钱啦,贵的让人出手不免抖瑟,便想起五十年代父母开的小面店里吃一盘炒面只需一角几分钱而已。当然时间相隔了三四十年,物价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还有地域差异。那会儿父母小面馆里的炒面不比南方炒面次,面条下的爽,冲刷的清,加上虾仁肉丝和茭白洋葱菜心之类的蔬菜,炒得色香俱全,是很受吃客们欢迎的。 除了炒面,还有煎面。煎面是夏日的点心,同样的面下的爽,冲得清,盘起来放在平底镬里煎。煎时油不需多放,煎到脆,甚至微焦,再浇上糟卤或醋,一般就不需什么浇头了,很廉价、很平民化,好像几分钱就能吃饱啦。 素有“面中天子”美誉的苏式“两面黄”其实就是煎面和炒面合一的“升级版”,从前在苏州上海等地很流行的,大些的面馆如苏州的观振兴、朱鸿兴等皆能吃到。这款“两面黄”确很讲究,同样将捞出的面条冲爽、滤干,与煎炒面不同的是,需将盘起来的熟面条盛在漏勺里放入大油镬里烹炸(一般小面馆没有这样的气魄和功夫),炸到两面金黄发脆,然后盖上现炒的浇头—肉丝和虾仁在搭配其他食材炒煮而成,面脆香而浇头鲜美,堪称面中极品。 考诸当下,这样好吃的“两面黄”几近绝迹,听说苏州有的店家已经开始恢复这款面点,那真是谢天谢地啦。(据《羊城晚报》吴翼民/文) 声明:部分图片文字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来自: EugeneYuan > 《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