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霜降时节多进补,原来《随园食单》里让人三折腰的豆腐这么美味

 呵呵笋的小煮艺 2021-05-13


明天就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霜降过后,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变大,寒冷的冬天还会远吗?
中国人总是喜欢用吃来迎接节日或节气,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嘛。
“吃”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谓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古有因苏轼而命名的一系列“东坡菜式”、张岱对螃蟹吃法颇有研究的《食蟹》袁枚的饮食名著《随园食单》;近有鲁迅笔下的各种绍兴菜、梁实秋的《雅舍谈吃》、汪曾祺的《五味》;今有当代食神之称蔡澜的“好的人生,从好好吃饭开始,好好吃饭,就是好好爱自己......”中国文人墨客的笔尖始终绕不开“食物”二字,毕竟味道只是美食的一部分,除了享受舌尖上的愉悦感,食物背后的情感,才是真正令人难以忘怀的。

秋冬季节适宜进补,所谓:“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又滋补。

梁实秋说过:豆腐是我们中国食品中的瑰宝。豆腐之法,是否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没有关系,反正我们已经吃了这么多年,至今仍然在吃。

的确,作为中国人我们特别会做豆腐,凉拌豆腐、麻婆豆腐、鱼头豆腐、锅塌豆腐、罗汉豆腐、臭豆腐、冻豆腐、豆腐脑......关于豆腐的吃法我们可以编写成一大本书,各种风味,别有滋味。

笋笋曾经就做过梁实秋《雅舍谈吃》中所描述的【鸡刨豆腐】,的确让人印象深刻。

今天笋笋要介绍的另一道豆腐菜颇有意思,来源于清代才子袁枚的美食巨著《随园食单》中<杂素菜单>的第一篇【蒋侍郎豆腐】,可以算上是比较简单的一道家常菜。

作为诗坛盟主,袁枚不仅文采好,对于吃的渴望更是让人望尘莫及。他极其会吃,善吃,能吃,而且用心去吃,虽然他本人并不会厨艺。古代文人皆以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为美谈,而袁枚却演绎了一出“为一碗豆腐而三折腰”的佳话。

看起来是不是很诱人呢

话说,某日袁枚应邀去蒋侍郎家做客。席上有一道豆腐菜实在美味,袁才子就要蒋侍郎传授技艺。酒过三巡,面颊微红的蒋侍郎开玩笑:“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若要我教你必得三折腰……”谁知话音未落,袁才子已经恭恭敬敬地行礼了。于是,袁枚如愿以偿学会了这道菜,还喜滋滋地把这道菜命名为【蒋侍郎豆腐】,后来又将这道菜写进了《随园食单》,也许是因为太美味,它成为了<杂素菜单>的第一篇



霜降时节多进补,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如今猪肉价格这么贵,不如多吃点植物蛋白来补充蛋白质吧,还省钱呢。

屋外的冷风呼呼的刮着,屋内小火慢炖的豆腐正在“笃笃笃”的飘着香味。

蒋侍郎豆腐,虾红、葱绿、豆腐黄,口感清爽不油腻,三者对比鲜明的配色将秋日的烦腻和寒冷一扫而空。

做完以后我不禁感慨古人真是太会吃了,也难怪袁枚也要发出“豆腐得味,远胜燕窝”的感慨,的确值得为了这一道菜三折腰。

 


食材


老豆腐 400g、海米 30个、小葱 两根

猪油 适量、米酒 茶勺、生抽 茶勺

白糖 少许、盐 少许、水淀粉 适量、热水 适量


步骤

海米清洗干净用开水浸泡1-2小时。
老豆腐两面去除最表皮后切0.8-1厘米的厚片,葱白葱绿分别切长段。
这里400g豆腐去皮后笋笋刚刚好切出了16片豆腐,完美。
锅中放猪油,油热后小火煎豆腐。
煎豆腐的时候可以撒些盐。
煎至两面金黄。
因为锅比较小,笋笋将豆腐分成了两锅煎。
米酒入锅。
海米及浸泡海米的水也一起倒入锅中。

葱白也放下去增香。
盖上锅盖焖个5-10秒左右,让豆腐吸收米酒香。
待米酒和海米汁完全被豆腐吸收。


倒入家里最好的生抽酱油。
加开水微微盖过豆腐。

开大火煮。
如果想做快手菜就不用加热水煮了,直接去掉加水过程倒入酱油后炒匀收汁出锅。如果想慢慢炖出海米的鲜味,就加热水慢炖。

大火煮开后,翻动片刻,让豆腐上色均匀,去掉葱白。
加适量白糖。

转小火焖20-30分钟,中间可以打开锅盖轻轻给豆腐翻面使上色均匀。
待汤汁渐浓,加水淀粉勾芡。

翻炒片刻,加葱段。

关火焖一会。


轻轻推拌均匀,即可出锅。
香喷喷的豆腐上桌啦,快来尝尝吧!

红虾、绿葱、黄豆腐,三味食材配色对比鲜明,成菜口感又清爽不油腻,给人视觉和味觉上极大的享受。

鲜甜可口,建议入口时豆腐连着葱段和海米一起吃,口感特别好。
这道蒋侍郎豆腐,鲜香中透着酒酿的甜味,鲜来自海米,甜来自甜酒,葱又给这道菜带来了浓郁的口感。豆腐本身较清淡没什么味道,经过油煎后韧性十足,非常有嚼劲,又吸收了海米和甜酒的鲜甜、葱的香味,一口下去汤汁浓郁,给味蕾带来了极致享受,仿佛穿越回到了300年前,同袁枚一起把酒言欢。



《随园食单》名词解析

【豆腐】
豆腐选用老豆腐,容易定型不易碎也耐长时间烹饪。老豆腐表皮一层比较硬,口感不好且豆腥味较大,可以去除,要求不高的也可以不去除。切成0.8-1厘米厚的小片,太薄容易碎,太厚口感不好,且都无法吸收更多的汤汁,厚度大概和市面上卖的卤豆干差不多厚即可。

小火煎豆腐,撒一把盐在表面可以让豆腐吸收盐味,因为后期只需要生抽调咸味,不再额外加盐。且豆腐遇盐后会快速收缩出水,加速硬壳的形成,减少煎豆腐的时间。

煎豆腐的时候先别着急翻动,耐心等待豆腐的表皮产生一层薄薄的硬壳之后就可以翻面啦,可以用筷子或铲子轻轻推动,若豆腐可以轻松被推动说明底部已经煎好,就可以翻面继续煎另一面。

煮至汤汁浓郁后加水淀粉勾芡,可以将豆腐的味道完全锁住,让豆腐吸收汤汁,鲜甜可口。

最后加入葱段就可以关火“缓缓起锅”,利用锅的余温使葱段断生,轻轻推拌均匀即可。虽然豆腐经过煎制形成硬壳,但仍不可大力翻炒以免豆腐破损影响颜值和口感。


【猪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