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宋朝以前都是分食制,到了明代以后就成了合食制了?

 茶香飘万里 2019-10-23

唐宋之际,中国的饮食文化逐渐从分食制过渡到合食制,加上元朝游牧饮食文化的影响,明朝的合食制已经非常普遍。

但还是要纠正一些错误的认识。

从商朝开始到唐朝初年,贵族阶级都是分食制。但不是所有的中国家庭都是分食制,平民大部分是合食制,因为分食的食器礼制太昂贵。

另外北方的游牧部落大部分是合食制,中原王朝往往限制金属炊具和食器北上贸易。没铁锅时,游牧家庭举行宴会,往往来一只烤全羊,每个人拿个匕首来割羊肉,就是合食制。

1、商朝青铜文化的繁荣开启了分食制

在商朝青铜器文化之前,无论夏朝还是之前的尧舜禹时代,贵族也多使用陶器,铜器很少见。

受到食器匮乏的限制,上古时代也没有多少饮食礼制,无所谓分食合食,能一起吃的就一起吃,能分开吃的就分开吃。

随着商朝青铜文化的繁荣,商朝制订了分食制的贵族礼制。

(青铜豆)

青铜器不但是一种食器,还是一种礼器,是地位和文化优越的象征。

到了周朝,国君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鼎至三鼎。

《礼记》记载:“天子之豆三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这个豆不是黄豆,是一种上端圆形的青铜食器,相当于现在的碗。

所以,春秋时期诸侯们召集宴会,每个大夫前都有一个小桌子,上面放七八个青铜豆。

这种分食制是极其昂贵的。

贵族的分食制一直到唐朝初年还是主流。

唐朝后期合食制逐渐兴起,但在一些正式场合,比如皇宫宴席等还是采用分食制,你总不能跟皇帝在一个盘子里抢食吃吧。

如果皇室大摆宴席,会出现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问题。

皇宫的桌子也是有限的,赴宴会的人数多了,下级官员也要三五个人凑一桌吃饭。

南宋《梦梁录》记载宋高宗的生日宴会,人数太多,下级官员要三五人一桌在走廊吃:

“看盘用猪羊鸡鹅连骨熟肉,并葱韭蒜醋各一碟,三五人共浆水、饭一桶而已。”

跟大排档差不多。

2、唐宋之际,胡椅高桌的流行奠定了合食制的物质基础

在南北朝之前,中国人都是席地而坐,分食的小桌子也很矮,合食制是很不方便的。

穷人家不需要桌子,一般只用陶罐煮一个菜,大家围着一个罐子合吃。

北方的游牧民族,到了冬天,天寒地冻,坐在地上吃饭屁股受不了,所以他们坐在凳子椅子上吃,叫胡床胡椅。

北朝多是胡人政权,隋唐皇室有胡人血统,就把胡床胡椅学会了。

坐在椅子上,起身方便,也不会压迫腿部,比席地而坐舒服多了。

唐朝后期开始,椅子逐渐在中原大地流行。

为了配合椅子,又出现了高桌子。

桌子腿很高,但桌面很小,是非常不协调的,于是出现了大桌子。

大家开始用椅子围着大桌子吃饭。

所以说,胡椅高桌的流行奠定了合食制的物质基础。

再加上唐宋之际,平民文化的流行,给合食制奠定了精神基础。

用唯识史观讲,就是合食制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名色都出现了,二者相互依持,所以合食制在中原大地流行开来。

3、合食制可以增进餐桌上的感情交流

贵族的分餐制,一人面前有一个小桌子,旁边有个侍者。

贵族只能孤零零地吃自己面前的饭菜,交流更多的其实是旁边的这个侍者。

宴会中,还有种种繁琐僵硬的贵族礼仪。

祝酒辞怎么说,都是按固定的套路来。席间的娱乐,也要按礼制来。

所以,贵族的宴会其实是挺尴尬的,是一种政治宴会,淡而无味,寡淡寡淡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士族门阀实现了一场贵族复兴。

隋唐的建立后,皇帝的家族地位居然比不上一个中原的大士族。

甚至到了唐朝中期,唐文宗想把公主嫁给北方大姓士族,居然被拒绝了。

文宗怒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

不过皇帝也不会让士族门阀肆意妄为,就通过科举制拉拢寒族士子。再加上隋唐皇室都有北方游牧部落的血统,藩镇军阀大兵文化的兴起,唐朝的士族门阀逐渐衰落下去。

黄巢的叛将朱温在当皇帝之前,就把残余的门阀贵族都扔到黄河里去了。

唐朝中后期出现了上层阶级的合食制,到宋朝时已经非常流行了。因为科举制的完善,宋朝人已经不太看中门阀了,反而看中寒门学子苦读考中进士最后当了宰相的宋朝励志故事。

宋朝洋溢着平民文化的色彩。

饮食中的平民俗文化压倒了贵族的雅文化。

饮食文化的变迁,与政治社会文化的变迁是相一致的。

大家挤在一起,共同享用美食,泯灭身份差别,其乐融融。

英国和法国之所以一直采用分食制,是因为他们的贵族文化一直延续到了现代。

1640年的英国革命,一度推翻了王室,但克伦威尔死后不久,英国王室又复辟了,一直到今天。

(英国贵族宴会)

法国大革命更加复杂,一直到1870年的普法战争才彻底结束法国的皇帝制度。

在不锈钢发明前,英法贵族都采用银质餐具,银刀银叉。富裕的平民采用铜制餐具,普通的平民采用木制餐具,铁容易生锈一般不作餐具。

穷人家里往往有几把木勺,但餐刀只有一把,用餐刀来分食,变相成了分餐制。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发明了不锈钢,平民们普遍使用不锈钢餐具,模仿贵族的银餐具。

于是乎,欧美国家因贵族文化的影响,分食制较为流行。

4、有人担心合食制会不卫生

合食制,如果大家都用自己的筷子戳向一盘菜,确实是有口腔细菌和唾液传播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

只要餐桌上的人都坚持使用公筷、公勺,跟分食制在饮食卫生上没有任何区别。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要把体内细菌都看作洪水猛兽,只有少部分细菌是恶性传染的。

大部分的消化系统细菌,是有益的,会分解一些食物,和人体互利共存。

君不见小儿多用益生菌。

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体内的细菌就会交叉传播,小儿通过乱啃东西舔手指,也会从大人那里获得各种有益的肠道细菌。

所以,一家人的体内细菌种落是相似的,于是出现了夫妻相。丈夫和妻子长得越来越像,是因为体内的细菌是一样的了。

分餐制向合餐制的转变与生产力的发展、家具样式的改变以及礼制的衰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分餐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远古时期。在原始氏族社会里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获得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限,先民们不得不遵循着一条共同的原则,这就是对财物的共同占有,平均分配。当时,氏族内食物是公有的,食物煮熟以后,按人数平均分配,一人一份。这时住所中既没有厨房和饭厅,也没有饭桌,一个家庭的男女老少,都围坐在火塘旁进餐。这就是最原始的分食制。

(分餐而食)

商周时期,中国步入了青铜时代,社会分工日趋固定,物质生产方式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人们的饮食方式还是分食制。

为什么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国都盛行分食制呢?这个问题与中国人的习惯以及早期家具的样式有关。

先秦时代尚无桌椅板凳,但在室内用具上,已出现了席子。当时家家地上都铺席,人们席地而坐,也席地而食。这种分食制也得以传承沿袭到汉代。在汉墓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

魏晋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家具对中国家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家具开始由低矮向高大发展。特别是五胡乱华后,匈奴、鲜卑、羌、氐等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地区,出现了规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引起了饮食生活方面的一些新变化。

(分餐制也太麻烦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人们生活室内空间也较之前宽大了,床榻、胡床、椅子、凳等坐具也相继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并逐渐取代了铺在地上的席子。隋唐时,传统的床榻几案的高度继续增高,新式的高足家具品种不断增多,椅子、桌子均已开始使用。至五代时,这些新出现的家具日趋定型,各种桌、椅、屏风和大床等陈设在室内,冲击着传统席地而坐的饮食习俗。随着桌椅的使用,人们围坐一桌进餐也就顺理成章了.

由分食制向合食制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两种饮食方式是并存的。五代时虽然合食制已成潮流,但分食制仍同时存在。合食制的普及是在宋代,这是因为宋代饮食市场十分繁荣,名菜佳肴不断增多,一人一份的进食方式显然不适合人们嗜食多种菜肴风味的需要,围桌合食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汉唐时是中国饮食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这一变化是由于家具的革新而引起的,其中,桌椅的出现是这场变革的关键,没有这场家具变革的浪潮出现,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由分食制向合食制的转变。

(早期的合餐制)

中国的烹饪技艺在魏晋时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菜的种类越来越多,原来的小木几已满足需要,桌子便自然而然的代替了低矮、短小的案几,围桌共食的会食制也适时的出现了。当然,一种新的饮食方式的出现,需要同传统的饮食方式进行一段时期的磨合,逐步进化,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普遍推广开来的,汉唐时期由分食到合食的发展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分食也好,合食也好,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的。

总的来说,中餐的分餐制,是中华民族礼制餐饮文化的一种。从春秋到唐宋,都是主流的进餐方式。就是在今天的国宴中,中餐仍然是分餐的。这是对外宾习惯的尊重,也是中国古老的餐饮文化的体现。

现在人们在吃饭的时候没有太多的讲究,除非是正规的场合,在吃饭时会有一些规矩,平时吃饭都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吃,也可以自己吃自己的,但是无论如何,现代人在吃饭方面和古人是无法相比的,古代的规矩非常多。虽然在影视剧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古人吃饭的场景,但是很多剧情都和真实的历史不相符,所以也容易误导观众。其实在宋朝之前,人们都是采用分食制,进入明朝之后才开始采用分食制,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分食制和合食制其实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存在的,只不过要看哪一个是主流。例如在明朝时期,其实依然有分食制,在史料中可以看到一位来自葡萄牙的友人所记录的场景。 他当时是在广州参加一个士大夫的宴会,当时是十六世纪,在宴会上,就是采用分食制。也就是每个人都会用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然后人们会坐在上面吃饭,不需要在大桌子上取食物。所以在明朝时也会用分食制,当时有的场所会用分食制,有的会用合食制,并不一定,但是在明朝之后合食制确实是主流。至于选择哪一种方式,其实还要看宴会的级别,如果是高档宴会,一般就会采用分食制,如果都是商人聚会,多半都会用合食制。

在宋朝之前其实都是分食制,但是在宋朝开始到明朝以后,合食制才成为了主流。其实分食制和合食制哪种是主流,还要看国情,毕竟唐朝时期国家昌盛繁荣,所以生活水平比较高,在吃饭的时候自然会选择分食制这种方式,因为浪费得起。但是在明朝之后,分食制已经渐渐淡出,所以不难看出,经济因素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分食制虽然在用餐时更加方便,也比较有档次,但是分食制也需要很多成本,因为分食制需要给每个人都准备一套桌椅,食物也要齐全,分量平均,旁边还要有一个专人伺候,所以分食制会很费钱。但是合食制就不同了,合食制就是大家围在一起吃饭,不需要对谁提供特殊服务,这样更加省时省力。

可是在唐代的一些书画中也可以看到合食制,就是大家坐在一张桌子旁边吃饭,所以每个朝代中分食制合食制都会用到,而唐代之后,社会风气出现了变化,分食制开始被合食制所取代

或许有人说,分食制不就是分开吃饭,各吃个的嘛。这样理解很对,但不全面,在古代,分食制实质上代表地位阶层,大家伙吃饭每个人桌前摆设是不同的,是有规矩的,这是礼。比方说天子宴请,天子桌子上要摆九鼎八簋,低一级的诸侯王桌子上摆设七鼎六簋,诸侯王下面的大夫阶层桌子上是五鼎四簋,最后士级桌子上是三鼎两簋

有一句话叫大丈夫生不得五鼎食,死亦当五鼎而烹,说的就是对等级的追求

古代士大夫权贵阶层如此吃饭,那普通老百姓怎么吃呢?

是比士人低一级,在桌子上摆设一鼎一簋么?鼎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古代的锅,簋呢,曾经出土过一个青铜簋,高14厘米、内直径20厘米,那也是锅……在脑海中呈现一下,家里两代或者三代四五口人一起吃饭,每人面前都是一两口锅各吃各的,这是啥状态?以古人生活水准,以及物资供应情况,普通人家有那么多的锅嘛?在当代早些时候,家里客人来的稍多一些,都是要去邻居那里借碗筷的,当代如此,何况古代呢?

普通人家,根本不具备分食制条件

古人家里怎么吃饭,其实在《礼记.曲礼》中可以反衬出来

《曲礼》中说

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

这段意思是说,家里的姑姑姐妹等女性嫁人后回娘家吃饭,不能和兄弟们同席而坐,不能同器而食。反过来想一下,家里女人没嫁人的时候呢,不就是就同席而坐、同器而食么?

一个桌子吃饭,当然是合食

总得来说,中国古代,至少从春秋战国时开始,吃饭就为分食、合食共存局面。并非题主说的宋朝之前分食制、明代以后合食制

当然,分餐合礼,古代达官贵族宴请,早期还是分餐制的,就像开头举的那天子宴请例子。至于什么时候宴请时合餐制流行,估计是南北朝时候开始,原因和普通百姓家没那么多锅一样,相比南朝权贵,北朝部落首领家早期也缺锅,因为缺锅,所以他们习惯了围炉而食。后来他们入主中原建立北朝,经过两百余年潜移默化互相影响,上行下效,合餐制也就逐渐被汉家权贵接受,并成为习俗……

从那以后,请客吃饭,有合餐也有分餐,具体视情况而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