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印坛翘楚”汪关篆刻,冲刀治印端雅精工

 海西洞庭楠书房 2019-10-24

 万水千山总是情,为我标星行不行

汪关(约1573年-1631年),明代篆刻家,字尹子,安徽歙县人,徙居娄东(今苏州太仓)。原名东阳,字杲叔,后得汉“汪关”古铜印而更名。汪关治印,对古玺、汉印的基本功夫极深,工整典雅,用刀光润,是其特点,所作元朱文,更有“出蓝”之誉。后世或厌弃各家,专嗜汪氏,推崇他直接文彭的“正传”,并称文、汪。汪关篆刻印风多为后世所取法,清代林皋、巴慰祖、近代赵时棡均为个中翘楚。被赵时棡誉为近代元朱文第一的陈巨来,更是得吴湖帆慨然相借《宝印斋印式》十二册,浸淫其间,心摹手追达七年之久,方得以道技两进,成为印坛巨子。

汪关篆刻,开创了典雅印风,主创篆刻流派娄东派。以冲刀法直追秦汉铸印,将秦汉印中的经典印式发展完整并继承下来。追寻秦汉印本来面目的还有吴让之、赵之谦、黄牧甫,最早的实践者是汪关,并且终有大成。从汪关的篆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迥异时流的创作取向:其印风以典雅纯净、平和精整为特点,以模仿秦汉法度为旨,饶具雍容华贵气象。

明 汪关 铜印/张炳樊印 4.55×4.55×3.2cm

明 汪关 铜印/张炳樊印(上海博物馆藏)

汪关的印可用“工笔”来形容之,有时候过于精工往往产生雕琢之气;而汪关的高超之处,恰恰能在精严之下,汰去雕饰之气,给人以自然、恬静、茂丰的艺术感染力。明代弘治、万历期间,篆刻艺术兴起。众人皆奉文彭与何震为圭臬。两位大师可说振疲起弊;众人纷纷仿效,相继追摹秦玺汉印之风,辄以秦、汉为宗,其实属于“明人化”。万历年间,真正能够脱颖而出,摆脱一窝蜂风气,一改文彭与何震法度者,首推汪关。

汪关篆刻崇尚古典,取法秦汉印及宋元朱文,印风端雅工致,刀法沉稳洁净,是明代印坛工笔派的高手。万历三十八年,在苏州得一刻有“汪关”字样的汉代铜印,遂改名关,并以“宝印斋”名其室。汪关一派印学家人数不多,但细水长流,代有作者。汪关之子汪泓,字弘度。父子二人皆尝客张灏的“学山堂”。汪关之子汪泓,亦善治印。汪关父子为张灏作印不少,然张灏在《学山堂印谱》中却称汪关素不解奏刀,所刻印多由汪泓代刀,“遂浪得名”,周亮工在《印人传》中斥其不实并指出汪关父子篆刻风格存在差异如羲献之别。从流传的汪泓印迹来看,其印刀法稳健,印风虽传承其父,然于精整之中寓有己意,布局严谨而不失大气,印面之虚实感稍稍增强,可见其于印亦颇具才气,绝非甘于墨守之辈。

△听鹂深处

△笔研精良人生一乐

△消摇游

汪关在印坛独树一帜,主创了明代篆刻主要流派“娄东派”。后人称研习汪关印风的门派叫做“娄东派”,从地域名得来,跟文彭的“三桥派”、何震的“雪渔派”、苏宣的“泗水派”不一样,那三派是根据宗师的个人字号称呼门派。汪关的印作一方面品味高雅,艺术内蕴深厚,另一方面构造工巧精致。明末许多文人士大夫如董其昌、王时敏、文震孟、恽本初、归昌世、李流芳、恽本初、毛晋、钱谦益等人的用印,大都出自汪关之手。

明末清初的归昌世、甘旸、沈世和、林皋、巴慰祖等篆刻名家都深受其艺风影响。清代陈浩曾经把他所刻印摹集为《宝印斋印式》。《宝印斋印式》传世甚少,我们见过三部。两部皆是二卷,第一卷是藏印,第二卷系自刻印。又一部大约是他的底稿,经后人改装,分类剪贴,共有十二册,末册都是墨篆,亦是他谱所未见。汪关篆刻,主要赖其自辑成书于万历甲寅年的《宝印斋印式》以传,明张灏所辑《学山堂印谱》中收录其所作闲章亦为数不少。

△汪关之印

△董其昌印

△顾德垂印

△冯时可印

明末印坛复古思潮和实践占据主导地位,印家众多,流派形成已初具规模,但当时的印人如苏宣、程远、梁袠、陈万言等,大都是由文彭、何震入手而学汉印的,他们的作品多少可以看出文、何的影子,或者可以说是文、何印风的延续、完善,而真正能够在印作中体现秦汉印风的印人,当属汪关。

汪关对汉印独有所钟,以冲刀法直追秦汉铸印,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何震的工整典雅的新格局。其篆法严谨,刀法坚实挺拔,章法工稳停匀而富有变化。汪关篆刻主要是取法工稳精美一路的汉铜印和玉印,而又行以冲刀,所以刀法稳重而灵动,加之其章法上分间布白,严整茂密,十分精到,因此形成了典雅秀逸的风格,人称“娄东派”。

汪关篆刻虽属皖派,却与文彭、何震风格不同,其特点:追溯汉法,布局严谨,纯净典雅,刀法流畅,富有凝炼之美。他以冲刀治印,成功地运用印文的并笔、破边手段,发展了篆刻技法。明末印学家周亮工把文彭以后的篆刻家分为“猛利”与“和平”两派,推何震为“猛利”派代表人物,推汪关为“和平”派代表人物。倘以精、工方面的造诣论之,明代可说无人与之匹敌。

△归昌世印

汪关篆刻,专攻汉印,甚得真萃。汉印章法工整严谨,构思精巧丰奇,刀法刚健苍劲,朴茂而显雄浑。到了新莽时期,缪篆入印,结构方中带圆,姿态多变,屈曲缜密,皆调协谐和。汉印之虫鸟殳篆则婉转盘虬,富图案艺术美。汪关深得个中三昧,掌握汉印“从严谨中出自然,从纯朴中求茂密”之特点,寓静于动,章法沉稳平和,风格凝重却自然生动,刀法圆润浑朴;尤其是其擅长刻的“圆朱文”,婉畅秀逸。由于他年少时已喜好古文奇字,加上他的奇趣技巧,更时以虫鸟殳篆入印,遂自成一格。特别是刻笔划交接处,似焊接点或钟鼎文;而且常见“黏边”、“黏笔”,犹如古印曾入土而呈斑驳剥蚀之象。

汪关治印,善用冲刀,笔画起收,干净利落。其白文印,一路以汉铸印式为主,或圆转流畅或醇厚含蓄,线条兼用“并笔”,营造出印面的虚实变化;另一路参以汉玉印法和凿印法,或挺拔秀润或劲健爽利,线条转折方圆合度,充分展示出他扎实深厚的功力。其朱文印,一路取法元人,圆润流转;一路取径汉魏六朝,堂皇而凝练含和,特别是首创在线条笔道的交接处,有意留有微粗厚的“焊接点”,以使线条更显得醇厚。汪关的这些拟古之作,一丝不苟,俨然一派秦风汉韵。明代印人师法秦汉印能神形兼备、气韵高标者,汪关实为第一人。

汪关的篆刻,是在学习文彭的温雅、秀润一路的基础上,再上溯汉印,观察入微,能得汉铸印之精髓,形神兼备,为明人追汉而又能出新意者,形成他精严而雅妍的个人风格。《印人传·书沈石民印章前》提到,文彭之后分两派继承发展,“以猛利参者何雪渔”,“以和平参者汪尹子”,将何、汪两人并称,能得文氏真髓,可见评价极高。汪氏风格形成的诸因素,细析之,其主要表现:在刀法上,善以冲刀作印。雪渔以冲刀表现出猛利之风,尹子以冲刀则表现为平和之意,两人同一刀法,表现则截然两种风貌。究其原因,这就是汪关能上追汉铸印之静穆、含蓄之气,用刀光润、稳健、含蓄。

汪关篆刻以汉印为法,善用冲刀,刀法工整稳实,布局匀称圆活,有时寓方于圆,灵秀婉畅,深得汉印的神髓。他的印章风格恬静华贵。他还能刻玉印和铜印,但传世作品不多。汪关癖古印,自曰少时酷好古文奇字,收藏金玉、玛瑙、铜印不下二百余方。终日摩娑这些秦汉古印给汪关带来了浑厚整饬、平和朴茂的气息,使他的印作在流美妍丽、静怡安稳中平添几分凝练与古朴。尤其铸铜朱文印特有的线条交叉点现象成为汪关摹古传古的手法之一,就是后世朱文印常用的那个“焊接点”。

汪关的白文印“徐沂私印”、“王与稽氏”,表现出浑融儒雅、静逸冲和、古穆持重,较之于明代其他仿汉者,少了些薄露之时弊。汪关朱文印“子孙非我有,委蜕而已矣”、“王节之印”,则是从汉朱文印蜕化而出,线条中锋挺拔、含蓄,方中有圆,浑穆有致,极少露出刻刀转折的痕迹。李流芳评他:“能淹有秦、汉、宋、元之长,而独行其意于刀笔之外者,不得推杲叔。吾谓长卿而后,杲叔一人而已。”汪关篆刻代表作之一,朱文印“子孙非我有,委蜕而已矣”印文出自《庄子·知北游》,端稳的布局中透露着清丽的内质,是其传世罕见的精品之一。印文线条的交接处状似'焊接点',这是汪关朱文印的典型作风,此朱文印充分显出他功力非凡,不论篆法、运刀、结构等,俱精严入微,工整却不失古朴自然之趣。

△张圣如

△刘世保印

△肩父

△尹子

明代除了篆刻流派和篆刻大家外,篆刻理论也基本形成了体系。史无前例的印学理论所显示的广度、深度、力度,正说明了流派印取得的非凡成果,而明代的印学理论,对清代的篆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徐官精通篆学,撰有《古今印史》1卷;甘旸工书法,精篆刻,有《集古印正》5卷,并附有《印章集说》、《甘氏印集》、《甘氏印正》;赵宦光集文学家、文字学家、书论家于一身,有作品集《赵凡夫先生印谱》行世;程远篆书、篆刻俱佳,著有《古今印则》4册;金光先明清之际的印坛巨擘,著有《金一甫印选》;梁袠是明末著名篆刻家,有《梁千秋印隽》;程朴工于篆刻,辑有《忍学堂印选》2卷,等等。

△汪东阳印、汪杲叔、汪尹子、汪关私印

△汪未央印、丁旭私印、王介福印、王借之印

△王志庆印、王归容氏、王微之印、王嵚之印

△王时敏印

△王逊之、逊之、烟客

△方诚明印、方以晋印、白陶私印、白绍光印

△文震孟印、文起

△子晋父、汲古阁

△毛凤苞印、臣苞、朱谭印

△朱应鲲印、朱玄祯印

△江有恒印、释成绪印、沙溆之印、沈率祖印

△李长蘅、李流芳印、慎娱先生、李可卫印

△李杭之、李宜之印

△李奕、李子祡、李辂、宋懋晋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