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拳正轨」浅谈

 tjboyue 2019-10-25

陈云开

一九八八年九月十八日定稿

此书乃王芗斋先生早期作品。先生有感于当时武衢之传习真伪互见,于是挺身而出,扫清迷雾,示学者以正确门径。先生当时已自成体系,对优良传统有继承,有创新,有发展,对前贤理论加以消化,剔除牵强附会,与拳术无关之糟粕。全书贯串着求真、存真之精神,实学拳之至宝,习意拳者应细心体会书中每一言一语,庶几可免买椟还珠,徒费光阴,误入歧途,而犹以为已得正法。是书包罗甚广,现仅择数点略谈几句。

矛盾:「顺力逆行」,「筋伸骨要缩」,「缩骨而出,放劲而落, 缩即发也,放亦即缩。矛盾为意举之要素。有矛盾即可避免绝对。力之所以出尖,就是因为只有单方向之力无相反方向之力来保持平衡的整。矛盾水是二事力之基础,有矛盾,自然可求得二力。

合:一个动作,可具双重作用。如:「打即是顾,顾即是打。」,「何为闪?何为进?进即是闪,闪即是进。」一个姿势,可具多重力。如:「两肱横撑要平,用兜(手旁)抱开合伸缩劲,两腿用提挟缩蹬拧里劲。」又云:「神合,劲合,光线合,全身之法相合谓之合」。其实合也就是整,整亦即是齐一。书中屡言:「一身之力」,「一身之法」。意即「体是整体,劲为整劲」。「谷应山摇一齐撞」所说即是整劲。

「意拳正轨」浅谈

混元力:混元力为体,爆炸力为用(习拳一得:炸力无断续)。「动时大小关节无处不有上下前后左右百般之二争力,方可求得周身之混元力也。」吾师韩星垣先生常言:「无一处不争」。齐执度先生亦云:「共争一中。」欲求争力,先求二争力。二争就是由一点出发,相反方向同时有指向力。如向上,即有向下之力;向前即有向后之力;向左,即有向右之力以求平衡均整。由一点引申至无数点,即所谓相乘力,也就得错综复杂之力而成混元力。致用时,即转化为爆炸力。为发劲之原动力,无混元力不足与谈发劲。

劲短意长:此亦一矛盾。「拳打丈外不为远,近看见在一寸中。」即拳家所谓「寸劲」也。发助,时间要短,距离要短;力方猛而对方亦难于察觉。「发劲意在数尺间」,劲虽然要短,惟意念绝不可短。意念不远,劲力即受束缚而不能有较佳之发挥。

「意拳正轨」浅谈

「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无心始见奇」:为习拳之至高境界,可谓入化境矣。学拳从有形(外形肢体之调配)有意(精神意念之锻炼)入手,练至纯熟时,自能一举手一投足皆合规矩。合规矩,不离规矩,而又要不为规矩所东缚。李洛能先生言「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最真意」也是此意。正如老子日:「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后记:

筋伸骨要缩——齐执度先生于其著作一《拳学新篇》第九章筋骨段云:筋伸则骨节缩。此说较为明确地阐明筋向前伸而骨节同时向后缩就形成均衡之争力而非绝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