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人吃了一辈子的“自榨油”,健康与否?答案或许令人难以接受

 尤里蒙提 2019-10-25

近年来,诸多有关地沟油的相关报道深深地刺痛了人们的神经,引发了人们对食用油的关注。笔者出身于农村,小时候常吃的“自榨油”就是菜籽油、花生油,现在回想起来,自榨的菜籽油、花生油炒菜很香,让人垂涎欲滴。有人问,农村人吃了一辈子的“自榨油”,到底健康不健康?就这个问题,笔者跟大家来聊聊“自榨油”。

1.jpg

农村人常吃的“自榨油”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1)花生油:脂肪酸构成比较好,易于人体消化吸收。花生油中还含有甾醇、麦胚酚、磷脂、维生素 E、胆碱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经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肤皲裂老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改善大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2)菜籽油:菜籽油一般呈深黄色或棕色。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菜籽油同样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不过菜籽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

2.jpg

农村人吃了一辈子的“自榨油”,到底健康与否?

很多来自农村的朋友看到这个问题,肯定会说,很健康啊,吃了很多年,也从没见过吃出健康问题的人。就我们自身而言,吃自榨油长大的,也没发现因为这个油导致什么身体健康问题啊。真相到底如何?

当然,“自榨油”健康与否,不能凭感觉判断,我们要讲究科学。其实,自榨油榨出的油是“原油”,也叫“毛油”或“粗油”,存在很多杂质(如水分、机械杂质、磷脂、蛋白质、糖类、游离脂肪酸、色素、烃类、微量金属化合物,甚至可能含有因环境污染而带来的砷、汞、残留农药等),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自榨的菜籽油未经过精炼,很容易造成芥子油苷和芥酸等有害物质超标。长期食用富含芥酸的自榨菜籽油,会因芥酸过量累积而引起心肌中脂肪沉积、血管壁增厚,损害心血管功能,甚至诱发心肌炎,还可能影响生殖功能。芥子油苷(籽油的香味来源)被分解后会产生异硫氰酸酯、腈、氰酸盐等物质,这些分解产物能导致甲状腺肿大,也能造成肝脏和肾脏肿大,严重时可引起肝出血和肝坏死。有专家指出,自榨菜籽油虽然保留了油的风味,但其中的芥子油苷、芥酸含量却难以控制,很容易超标,增加健康风险,不宜作为家庭用油长期食用。

而花生在储存过程中,如果有发霉,自榨得到的油中还可能带入黄曲霉毒素,而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其毒性要在加工温度超过210℃时才可以破坏,一般的烹饪方法根本无法去除。

3.jpg

所以,笔者认为自榨油确实不够安全,也不够健康,应当少吃,正规厂家生产的植物油才是相对安全的选择。很多人就会反驳笔者,那为什么也没听到过农村人说吃自榨油吃出健康问题的啊!笔者认为,健康与否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环境、饮食、生活方式、运动等等,而且食用油只是饮食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