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

 忘仔忘仔 2019-10-25
 (一)正常眼部解剖和CT、MRI影像
  • 眼眶:骨性眼眶由额骨、上颌骨等七块    颅面骨组成,形似四边椎体,由四个壁、两个裂和一个视神经管组成 

  • 眼球:由内层向外层依次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巩膜和角膜组成,球内容物包括晶状体、玻璃体和房水

  • 眼的附属结构:由眼外肌、视神经、泪器以及眶内的脂肪、血管、神经和淋巴等组成 

CT影像
MR影像
(二)肿瘤性病变
一、泪腺癌
  • 泪腺最常见的恶性上皮源性肿瘤
  • 占泪腺原发上皮源性肿瘤的8.1%~15.4%左右
  • 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见
  • 起病迅速,为高度恶性,肿瘤向周围呈浸润性生长
【CT表现】
泪腺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密度不均的软组织肿块,有时可见不规则钙化
肿瘤位于眼眶的外上方,故压迫眼球向内向下移位
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较显著,非强化部分多为液化坏死区
眶壁骨质破坏,有时肿瘤可侵犯颅内,形成眶颅交通
CT平扫见左侧泪腺区软组织肿块,其内见多发钙化(↑),眼球受压下移,左侧泪腺窝扩大
【MRI表现】
  • 泪腺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压迫眼球向内向下移位

  • 信号混杂,T1WI呈不均匀等低混合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

  • 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非强化部分多为液化坏死区

  • 邻近眶壁骨质破坏,呈锯齿状

  • 有时肿瘤累及邻近结构,可侵犯颅内,形成眶颅交通

A.横断面T1WI示右侧泪腺区见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压迫眼球向内向下移位。其信号混杂,呈等低混合信号;
B.横断面T2WI肿块呈不均匀等高信号;
C.冠状面T1WI示肿块压迫上直肌和外直肌,但邻近外侧额骨未见明显侵犯;
D.增强冠状面脂肪抑制T1WI,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二、视网膜母细胞瘤
  • 是儿童最常见的眼球恶性肿瘤
  • 3岁以下的婴幼儿约占90%,偶见于成年人
  • 以单侧发病率较高,约占60%~70%
  • 肿瘤起源于视网膜内层,特点是多中心起源
  • 瘤组织内常有广泛的坏死及钙盐沉着
【CT表现】
  • CT平扫眼球内常见多个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的高密度肿块
  • 钙化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瘤体内常有团块状、片状或斑点状不规则钙化,CT显示钙化率约为90%~95%,增强扫描病灶未钙化部分有强化,边缘较平扫更显清楚
  • 肿瘤增大可引起眼球突出,视神经增粗,视神经管扩大,并可沿视神经累及肌锥和颅内
CT平扫见右眼球内高密度肿块,内有不规则钙化,右眼球增大向前突出,眼环不均匀增厚
CT平扫见两侧眼球内不均匀的高密度影,并见团块状及斑点状钙化,左眼球突出
【MRI表现】
  • 球内异常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影,位于眼球后部向玻璃体生长,对显示视网膜剥离的视网膜下的液体明显优于CT
  • 肿块在T1WI上呈轻至中度高信号,在T2WI上呈中度或明显低信号;钙化区域在TlWI、T2WI上均呈低信号;肿瘤内坏死,在T2WI上呈片状高信号
  • 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
  • 与眼外肌相比,球外扩散的肿块呈略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轻至中度强化
  • MR能够发现脑内转移和罕见的“三侧”视网膜母细胞瘤(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合并松果体肿瘤或蝶鞍区原发性神经母细胞瘤)
A.横断面T1WI示球内后部肿块,呈轻至中度高信号
B.增强脂肪抑制T1WI,肿块呈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且见同侧视神经亦增粗强化

三、脉络膜黑色素瘤
  • 成人最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儿童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约占黑色素瘤中的85%

  • 以中老年多见,平均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男女发病比例相近

  • 单侧发病多见

  • 典型者呈蘑菇状,少数呈扁平生长

【CT表现】
  • 早期肿瘤较小时,多在眼球后极可见眼环局限性增厚,呈扁盘状,CT可发现厚度超过3mm的肿瘤

  • 当肿瘤继续生长进入玻璃体时,进入部分生长迅速,而颈部仍受玻璃膜裂口影响而形成头圆、底大、颈部狭窄的蘑菇云状;晚期可以穿破眼环向眶内生长

  • 肿瘤平扫呈高密度,常合并有视网膜下积液

  • 增强扫描瘤体呈中度强化

CT平扫见左眼球后极偏右处宽基底扁平状高密度肿块

【MRI表现】

  • 眼球壁见肿块影,多呈蘑菇状、半球形或类圆形
  • 肿块常在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此为本症的特征性表现,这是由于黑色素瘤含有顺磁性物质即黑色素所致。少数无色素性黑色素瘤则T1WI、T2WI均表现为中等信号
  • 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时根据部分剥离或完全剥离程度不同,在多切面成像上则可见附球壁的“月牙状”或尖端与视神经乳头相连的“V”形图像
  • 增强后肿瘤轻至中度强化,而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区不强化

四、视神经胶质瘤

  • 发生于视神经胶质细胞的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 75%左右发生于10岁以下的儿童,以4~6岁最为常见,偶见于成年人

  • 约1/3患者同时患有视神经纤维瘤病

  • 肿瘤多沿视神经向两端生长,生长缓慢,一般视神经呈梭形或梨形粗大

【CT表现】
  • 本病重要的CT征象是肿瘤与视神经不可区分

  • CT平扫:视神经呈局限性梭形、梨形或条状增粗,也可表现为整条视神经增粗或结节状隆起,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少数可见有囊变,钙化非常罕见

  • 增强扫描:瘤体呈均匀或不均匀轻或中度强化

  • 肿瘤可沿视神经管向颅内生长,利用薄层扫描(层厚小于2mm),扫描基线与听眦线呈-15°角,约90%可见视神经管扩大若肿瘤向前生长可蔓延至眼球

A.B.分别为眼眶横断面脂肪抑制T1WI和T2WI,示两眼球突出,两侧多条眼外肌增粗,肌腹部呈梭形增粗增厚,而肌腱处信号正常,以左眼内直肌为甚,压脂T1WI呈较高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楚;
C.D.分别为眼眶经肌锥区冠状面脂肪抑制T2WI和经视神经矢状面脂肪抑制T1WI,示两眼下直肌和左眼内直肌增粗明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