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郜永华《运营元素》:把“小程序”交给时间

 郜永华 2019-10-26

小程序在我看来,在微信这个生态圈里和未来的电商这个圈里,应该是个风口,别问我为什么,直觉而已。在经过小程序赋能之后,工具类、占卜测试类、小游戏和电商零售类都是可能会出现质变的业态。

要谈到小程序,我们可能会谈到APP。在电商运营这个行业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APP 如原配,一年不用几次;服务号如情人,一个月固定几次;订阅号如酒店小卡片,天天可以卖广告;小程序像炮友,用完就走。”,这既说的是现状,也是运营过程中的尴尬,你得先想明白这些产品的打开率然后再谈运营。

小程序是运营,其实是一种心智模式:建立场景关联认知,让用户在一个特定需求下想到你的小程序。比如吃饭团购,可以想到美团的小程序。

小程序运营中最大的痛点:场景来讲,如果你不是综合服务类的小程序,那么你的打开率绝对不会高。打开是一回事,传播是一回事,也就是我们说到的裂变,这一点请务必注意,在手机端的产品运营上,裂变是运营人在运营过程中的重心所在。

我个人感觉,一般商家并不需要投入大笔资金去开发所谓的APP,反倒是小程序可以考虑。小程序有一个最好的现象是,用户只需在微信搜索中搜索即可现象出来。对于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在使用中,比单纯的让用户下载APP效果要好很多 。

成功的产品,无论APP还是小程序,都有一个现象是,这个产品都得拥有高频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场景。

比如一个景区的APP,只有消费者来了之后,才可能会使用,而APP本身就是要下载的,下载动作就是给用户制造了一种麻烦,我个人倾向,越方便用户越好,而不是给用户带来很多麻烦,所以,如果只是一家景区的APP完全可以不用开发,开发出来也是废的,根本没人会去使用。有些APP,本身的打开频率不太多,开发,就变成了一种浪费钱。这时候,小程序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无需下载,用完即走。很多APP之所以运营不下去,不是内容不吸引人,而是APP中本身没有什么能一直吸引和粘着用户的东西。

简单来说,如果你手机上有很久都没打开,但又觉得有可能会用到不想删的应用——绝对适合变成小程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