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辞职原因自然不是钱没给够或是心委屈了,而是觉得企业后继有人,可以放手了。 而继任阿里董事局主席的,就是逍遥子张勇,财务出身,曾经担任盛大网络和淘宝网CFO。 01 重视HR的阿里 为啥不选择HR继任 马云语录中有这么一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CEO。” 这话在2015年张勇上任阿里巴巴CEO时就成了段子,而很快,这位CFO还要胜任董事局主席了。 众所周知,国内企业里,阿里是最重视HR的,还没有一家企业像阿里一样称呼HR为“政委”。但在马云辞职时,继任的为什么不是“政委”,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彭蕾、童文红、戴珊,而是一位财务呢? 这当然与张勇本人的能力分不开,但更重要的还是思维的差别:财务思维,能让一个人更有大局观。 ❶财务思维:结果导向思维 企业发展一般看两个维度:财务和业务。业务是过程,财务是结果。无论业务量如何,最终都要看财务数据。 而人力资源的各项工作,都应该能够辅助或推动业务,进而反应在财务上。比如在财务和业务之间诞生的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让具体的业务跟财务对应起来,将我们的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分解成具体一些业务指标,让业务指标跟我们战略性目标,以及财务性目标能够顺利的对接。 但现下大多数HR的工作,更多时候关注过程有余,关注结果不足。工作模块的事情完成了,办好了社保发好了工资,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其实远非如此。 ❷财务思维:全局性思维 公司经营状况,看客单量,看人员规模,都不准确。而在财务的角度,却能一眼诊断出公司的状况和问题。 都说HR是企业的“大管家”,但如果没有整体的全局思维,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都发现不了,更别谈“管家”了。 02 老板关注“钱” 而HR却关注“事” HR的目标,从来不是搞定六大模块的工作,而是通过人力资源职能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果只知道埋头做招聘、培训、绩效,那还不如人事外包。 会做事的人很多,如果能替代你还能降低成本,公司何乐而不为?只会做事的HR,替代性太强。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组织,无论老板在标榜“家文化”,还是“社会价值”,都是幌子,人家开公司的目的不是做慈善,而是创造股东利益。 如果你撇开利润谈管理,在老板眼里,你和耍流氓没什么区别。 所以我们看到,尽管人力和财务都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但大多数公司的财务负责都是老板的“亲信”,而HR负责人的地位远远不及。究其原因,老板关注“钱”,而HR却只知道埋头做事。 03 越高阶的HR 越要懂得财务知识 企业重财务轻人力的现状,对HR来说,的确是不公平的。财务资源与人力资源都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财务资源是死的,被动的,人力资源是活的,主动的。 无论是为了职业发展还是公司话语权,HR要逆袭,要将人力资源的价值最大化,懂点财务知识是基础要求。越高阶的HR,就越应该懂得财务。 - The End - 不管是为了HR的职业发展还是在公司中的价值,越优秀的HR,越要懂得主动掌握公司业务,从而推动企业经营。 为了帮助各位HR提升业务意识,提升从经营思维看问题的能力,氢课专门邀请了前华为团队管理咨询顾问、资深管理专家倪云华老师,专为HR重磅打造了这门线上视频课程《HRBP必学:经营视角的HR炼成手册》。 |
|
来自: Enjoy Life 简... > 《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