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冻≠挨冻,“教你如何正确“秋冻”!

 昵称31621639 2019-10-28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季天气转凉,人体的阳气和天气一样往里收,如果此时你穿的太多,就会让毛孔开泄,不利于收敛。所以,秋冻是符合秋天的收敛之气的。


但是,这里说的秋冻并不是让你去挨冻!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王丽新提醒,秋冻一定要在身体机能都不错的情况下才能进行,部分人群切勿盲目秋冻。很多老病根就是这样冻出来的!

那么我们要如何科学地冻一冻才健康呢?

“秋冻”并不意味着要挨冻 

从中医角度讲,“秋冻”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秋不忙添衣”。晚秋天气较凉,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避免过多出汗,使阳气外泄。

但当天气突然变冷时,适当地增加衣服是必要的,不能冻得打寒战,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可能会生病。

“秋冻”的第二层含义是“拖延添衣时间”。晚秋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适当地接受寒冷的刺激,但要以自己能够接受为限度,最好是略感凉而不寒为宜。

有些部位绝不能“冻” 


脚部
“寒从脚下起”,脚部寒则全身寒,肌体抵抗力下降,病邪便乘虚而入。入秋后,应穿长裤和裤袜,但女生为漂亮还在穿短裤、短裙,这样易痛经和腰痛、头痛。

头部 
头为“诸阳之汇”,若头部受寒,体内阳气会散失,神经血管供血受影响,引起头痛,如女性经期神经性头痛便是气血不足加上受寒所致。入秋大风时,可戴帽子给头部“保暖”,洗头时用比平时热的水,并在洗后吹干。
肚脐
肚脐对外部刺激特敏感,小孩易受寒邪侵袭引起腹痛腹泻,而女性下腹受凉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故平日应做足腹部保暖,睡觉时用毛巾盖腹部或围上腹围,秋冬时女性最好不穿露脐装低腰裤。

肩颈部
颈部有很多血管,颈部血管受冷,寒气会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们,肩颈会有劳损,再不注意保暖,很容易雪上加霜,酸痛加剧。
关节
关节应格外注意,若在阴冷、潮湿的天气着裙装,腿部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这五类人千万别冻着  


1胃肠不好的人
胃是多气多血之腑,寒则收引,受凉后气血运行不畅,则会诸症蜂起,或吐或泄,或胀或痛。
 

胃肠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等患者,对待秋冻要小心。一般自秋季至次年早春,都是溃疡易发季节,溃疡患者一般正气不足,很多人平时都手足不温,容易感冒。
2肺不好的人
慢性肺病的患者,切不可“秋冻”。因为慢性肺病的患者一般身体虚弱,寒邪易乘虚而入,造成气管、支气管等痉挛,从而使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发作或加重。
3心血管不好的人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系疾病多与机体内的津、血运行不畅相关。由于津、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因此津、血的运行状态受外界温度影响很大。
 


寒性收引,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心脉失养,从而引发血压的波动及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因此,心血管病的患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尤其要注意。
 
4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一是因为“秋冻”容易感冒,长期或者不定期的高血糖使人体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季节交替、忽冷忽热时容易感冒;
 

二是以防血管痉挛,当糖友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气刺激时,会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而其常合并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容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
5关节不好的人
在刮风、下雨、下雪、寒潮等天气变化来临时,约有90%的人都会出现关节疼痛或疼痛加重的症状。因此,关节病患者“秋冻”不能随便冻。

马上就要进入到11月份了,虽然最近的天气时暖时凉,但大家还是要注意千万别被寒气侵体。
每晚睡前可以多泡泡脚,煮一碗除寒补虚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或者是多按按手上的劳宫穴,也有利于保暖。


劳宫穴五行属火,可以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做逆时针的按摩,每次按10分钟左右,每天2-3次,能够起到暖手助热、宁神养心、促进睡眠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